感受生活 感知物理 认知本质 提升素养——“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设计
2015-08-10杨银海
杨银海
(浙江省春晖中学 浙江 绍兴 312353)
1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前面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速度变化的规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涉及两个重要而基本的物理概念—— 力和惯性,同时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本章只限于物体的直线运动.
2 学生和学情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对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除了“惯性和质量”这一问题没有专门学习外,本节的其他知识都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前三章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阶段,当学生再次面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首先应该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不恰当的认识,加大思维强度,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据新课程的“四基”要求(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历,基本思想),由此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学会观察生活中各种跟惯性有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理解理想实验.(难点:使学生了解物理史,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并知道适用于惯性参考系.(重点: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描述惯性的唯一量度.(重点:惯性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4 实验器材
单摆球,演示惯性的小车,水杯,木球,伽利略理想实验模拟器材,视频.
5 教学思路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没有计算方面的要求,主要是一些理性知识点的展现来进行规律教学.本着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对于抽象化的知识,能让学生主动地“品尝”,而不是被动地“填塞”.如何使无法触摸的“理”通过学生容易感觉到的“形”,展现在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逐步渐进的实验现象面前,不断升华自己的思维感觉,去感受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点,使学生疑有所释,问有所答,理有所解,学有所成.
基于上述的教学思路,笔者采用“生活情景展现(感受)— 实验展示(感知)— 总结提炼(认知)— 回归生活(素养)”的教学安排进行课堂教学.
6 教学过程(以一节课45 min为例)
6.1 引入新课 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 理解理想实验(难点)
通过一对母女推拉车时的对话,引出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截然不同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能统治人类思维2 000多年?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再次思考:生活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是什么?通过生活情景和实验演示,直至理想推测,得到伽利略的正确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由此引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理想实验.(10 min)
设计理由: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不仅要知道定律本身的内容,还要了解人类进行探究的历史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并得到物理思想上的升华.
6.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得到惯性定律(重点)
在笛卡尔补充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牛顿进行了总结,得到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力的概念.此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使学生领略理想实验带来的科学魅力.(5 min)
设计理由:介绍理想实验和真实实验的不同点,了解理想实验的意义及对科学进步的贡献.
点拨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利用两个小实验,学生参与活动,引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布置学生自学“惯性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7 min)
设计理由: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就不会有牛顿第二定律的产生,由定性到定量,是一个质的飞跃.
6.3 理解惯性的概念 知道质量是描述惯性的唯一量度(重点)
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生活情景再现来体现生活中的“惯性”.如老师发口令,让学生在座位上模拟汽车前进,刹车时的身体倾向.如视频狗跳远至水池中,爬上岸后甩掉身上的水.如体育竞技中的跳远,保龄球,冰壶等,再如汽车的碰撞实验视频.见课后“问题与练习”1和2.(10 min)
设计理由: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对惯性的利用和防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同时化知识为力量,充分利用惯性来解决某些问题,以及受到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体育比赛中的相扑运动员的体型硕大,体操运动员的身轻如燕,引出衡量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然后通过以不同速度运动的物体刹车时间长短,在太空中的物体仍具有惯性,说明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通过撕纸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得到知识的巩固.(8 min)
设计理由:使学生明确惯性大小是由质量唯一确定的.
6.4 发展要求(知道)
结合课后“问题与练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的“科学漫步”,在教师点拨引导后归纳总结: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5 min)
设计理由: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中,属于发展要求,要求学生会识别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
7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中学到知识,在视听感受中理解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参与中巩固知识,从生活中感受物理,在理解中感知物理,在物理中重新品味生活中的种种物理现象,让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其中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理性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