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气象服务发展探讨
2015-08-10石振彬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031
褚 希,石振彬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山东济南 250031
新媒体时代的气象服务发展探讨
褚希,石振彬
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031
摘要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的气象服务发展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通过优化和联动传统媒体服务、开发新媒体下的用户便利化、智能化的服务产品、加强外部合作形成新媒体下气象服务发展合力、加强技术研究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措施对接新媒体时代的气象服务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气象;服务.
0 引言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今,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近年来出现的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工具相继出现,它们更加方便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已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当前的气象服务主要还是以传统媒体为载体,在公众气象服务方面,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12121声讯电话、气象服务热线、报纸、网络、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向公众提供日常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等气象服务信息;在专业气象服务方面,面向电力、交通、港行等多个行业开展了专业气象服务,但仍是以提供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服务为主。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下的气象服务能力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已不能满足当今的服务需求[1]。
1 新媒体简介
1.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EVR商品的计划书。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认为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2]。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3]。新媒体多是指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宽带无线、有线、卫星网络等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传播数字化文字、声音、图像信息的媒体。
新媒体主要依托数字化,是融合了多种传播形式的媒体。从广义上讲,新媒体不仅包括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还包括在传统媒体上经过技术的升级换的媒体;狭义的新媒体是前一时代的代表性媒体相比之下,其传播理念、技术、方式等方面都发生质的飞跃的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可以让任何人都能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向外界传播信息,还能以接受者的身份接收信息。新媒体的代表首推互联网和手机,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三个传统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
1.2 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的媒体特征,主要包括互联网媒体、现代移动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拥有高时效性、广泛的互动性和海量数据资源的优势,移动网络媒体主要以手机为载体传播信息,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底仅中国移动通讯用户达12.35亿[4],其受众资源丰富,用户群十分庞大。
新媒体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丰富。新媒体涵盖海量信息,丰富大量的信息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区域,全球的信息都可汇集于新媒体的网络时代中;二是交互性强。新媒体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控制权,信息接收用户与信息发送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是双向的、可互动的,使得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收者;三是发布快捷。新媒体下的信息发布,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各种文字、声音、图片等信息;四是个性化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发布者可以把受众进行分类,为不同信息需求类别的受众进行定制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 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
2.1 传统气象服务的困境
公众气象服务“守旧”。以手机短信、声讯121、气象网站为代表的公众气象服务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手机短信内容缺乏新意,受短信字数限制,无法实现天气深度解读与细微服务,近几年,手机短信的用户下滑趋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气象短信用户每年正以5%的比例下滑,且下滑比例和速度正在加快;声讯121电话在内容改版、服务升级、加大宣传等一系列措施下,其拨打量仍逃离不了依赖季节和天气过程的模式;气象网站多是对天气预报信息的发布,多年来网站一直未改版,服务内容缺乏特色,不能满足特定用户需求,产品的页面设计和网站架构已不能紧跟新媒体背景下的交互性、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不“专”。针对特定的气象服务需求用户,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应突出“专”字,产品应精加工、深加工,有别于常规预报产品,专业气象服务应是运用新的预报方法、手段或技术的服务,但当前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预报产品代替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以公众气象服务代替专业气象服务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2.2 新媒体技术未能及时融入业务
新媒体技术主要依赖于以互联网技术、3G(4G)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手机应用终端等技术支撑了丰富的信息服务,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方式,促成了当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
有了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发展,在新媒体工具上的各种信息服务形态才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但当前的气象服务,对新媒体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相对薄弱,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产品开发较少,缺乏从事相关方法研究、技术开发、服务产品应用的专业人员,新媒体技术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还较为匮乏。气象服务技术未能及时革新,新媒体技术未及时融入气象服务业务,面对当前巨大的气象服务市场需求,气象服务仍无法满足。
3 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发展策略
3.1 优化和联动传统媒体服务
1)打造服务品牌,让传统媒体服务更有粘性。
以手机短信、声讯121、气象网站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下的气象服务,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前期气象资源垄断的基础上,占有了相当一批服务用户市场,但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步伐还较为缓慢,面对新媒体内容丰富、交互性强、发布快捷、个性化传播等优势,传统媒体的服务用户正逐渐流失。品牌是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只有重视品牌服务的建设,对用户而言,才更有粘性,才能经受得住新媒体的强力冲击。打造服务品牌,就要在传统媒体下,不断深入服务内容,创新形式和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上下功夫,打造服务品牌,增强用户对传统媒体下气象服务的粘性。
2)对接微博、微信,让传统媒体服务能够互动。
传统媒体下的气象信息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但因其单项传播的特点,导致气象信息发送端与用户接收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气象部门往往把自认为用户急需的信息发送出去以贴近民生,但却并不受到用户认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气象信息传播以用户为中心,发布方便、快捷、内容丰富,同时允许受众发表评论、相互联动、了解需求,更能贴近民生。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对接,联合起来服务公众,可让气象服务更好的贴近民生、服务公众。
3.2 开发新媒体下的用户便利化、智能化的服务产品
1)开发具有气象部门特色的手机端应用。
手机客户端是当今最迎合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气象服务产品之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手机客户端下的气象服务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近几年,天气预报手机客户端软件发展速度非常快,中国天气通、墨迹天气、蜜蜂天气、彩云天气等客户端软件都在快递发展,抢占用户市场。气象部门应该利用气象信息权威发布的优势,推出有气象部门特色的天气客户端,针对政府部门、专业服务用户,做好决策服务和专业服务,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气象服务系统,开发基于APP应用的气象灾害、实况、预报预警和对策建议等气象服务产品库和功能齐全的气象服务APP移动客户端,实现交互式气象服务产品的定制、推送、调阅,随时随地发布最新的气象信息,让政府部门、专业用户充分享受气象服务信息化带来的便捷,逐步打造新媒体下的气象服务的品牌。
2)提供气象数据接口下的服务及应用。
数据接口API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数据传输方式,API可利用SOAP、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数据网站互联,将气象服务数据开放给特定开发者调用,国内中国天气网、新浪、百度也已经推出了天气API,与传统应用程序接口不同的是,API不局限于构建新的应用软件,它给网站之间的互联带来更加灵活和友好的创新方案,为第三方提供了网络信息资源或服务的整合和集成基础。通过API可将气象服务数据直接接入公众或专业用户网站或其他展示系统,使得专业用户与气象部门的内容关联性更强,同时开放的数据资源也为专业用户带来了更大的价值。
3.3加强合作形成新媒体下气象服务发展合力
1)借助政府、主流媒体开展公益服务。
多年来,气象服务重视的是与通讯运营商的合作共赢,在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应拓宽思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力争受众端服务免费化,实现服务信息进村入户的全覆盖的实时发布,让公益服务覆盖面更广。深化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发挥媒体优势,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同时,针对极端灾害和异常天气,及时为媒体提供新闻素材,气象信息权威、及时发布,让公益服务传播力度更大。
2)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精细化服务。
随着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发展,气象部门正加快构建开放多元依法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气象部门应该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深度融入社会服务体系,拓宽服务产品的发布渠道,共同推进新媒体时代下社会多领域的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引进社会力量开展气象服务,将为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可为气象部门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探讨引进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气象服务带来的新的服务形态、服务模式,结合新媒体下的气象服务实际,推进气象服务精细化进程。
3.4 加强技术研究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新技术研究能力建设。
加强新媒体技术研究,紧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步伐, 深入研究气象服务数据挖掘技术、高分辨率精细化气象服务技术和新媒体的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技术。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气象服务基础数据云平台,建立能够精准响应用户请求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系统,建立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体系。还要加强气象行业内、部门内技术、项目的合作交流,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另外,还可通过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借助相关科研项目的实施,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
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气象服务是面向多行业、多部门的,气象服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气象知识技术能力,还需具备能够融合多元化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人员还要培养洞察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发掘气象服务的新的切入点,开拓服务领域,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应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将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外部的技术资源,推进骨干人才培养,另外,还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壮大气象服务人才队伍。
4 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以手机短信、声讯121、气象网站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下的公众气象服务和的专业气象服务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气象服务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应采取积极优化和联动传统媒体服务、开发新媒体下的用户便利化、智能化的服务产品、加强外部合作形成新媒体下气象服务发展合力、加强技术研究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措施,来对接新媒体时代的气象服务需求,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发展趋势,会逐步深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气象服务的发展需要新媒体技术的支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气象服务更加深入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褚希,周笑天,李华,等.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分析与讨论[J].山东气象,2013,33(2):43-46.
[2]黄升民.三网融合下的“全媒体营销”[J].新闻记者,2011(1):43-45.
[3]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M/O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4.http://www.chinairn.com/ news/20140307/170154813.html.
作者简介:褚希,硕士,工程师,工作单位: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研究方向:气象服务
基金项目:山东省气象局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2014SDQN11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39-01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