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联耕联种 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2015-08-08钱冬梅
钱冬梅
摘 要:该文以射阳县为例,介绍了联耕联种的实施方式、技术保障等做法,以及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实践;论述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意义,总结推进联耕联种的背景、模式以及优势。
关键词:联耕联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秸秆还田;射阳县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08-0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的过渡时期,为切实解决农民不愿丢田,而“老人”种田质量又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射阳县创新了“联耕联种”这一解决路径。
联耕联种是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时期采取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具体来讲,就是在农户完全自愿的前提下,由村组统一组织,实施主体具体实施,把用地性质定界、位置定界、面积定界,通过农户间的联合约定,实行农业生产统一耕种,以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能,增加农业生产收益。
1 创新种植模式,大力推进联耕联种
⒈1 联耕联种产生的背景 联耕联种产生的背景: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按照地力肥瘦进行了分配,全县平均每户都有3~4块地,这种分配方式在当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产。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田块分散、面积小、田埂多的状态,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前进步伐,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成了秸秆焚烧的根源。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大部分农民不愿意丢田,农村劳动力“高龄化”,土地经营“分散化”,农业生产“高成本”,作物秸秆的高污染等多个现实问题,紧逼着我们探索创新一种既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又能将土地集中起来的种植模式,“联耕联种”应运而生。
1.2 联耕联种的优势 整村推进联耕联种是以村为单位,由村(居)牵头组建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载体,全面推广大型、新型农机具,实行大耕、大翻、大种,将分散耕地成块连片,推行“统分结合”的联耕联种种植模式。其优点:一是节本省工增效益。实行联耕联种后,新技术应用广泛。淘汰落后的农业种植方式,推进集成技术,投入更趋合理。小麦采用统一机械条播后,播种量从人工撒播的20~25kg/667m2降至10~15kg/667m2,平均减少了10kg/667m2,仅小麦一茬作物就节省种子成本40元/667m2;去除田埂可增加土地利用率5%以上,有利于推行机械化生产,适合大型机械作业,大田块比小田块节本省工近100元/667m2;据初步比较,生产成本每年降低300元左
右;除此每年两季作物还可提高产量100kg/667m2,增加收益250元/667m2。规模集聚提价值。农业生产物资由服务组织或农户联合统一购买,由于规模效应,增加了买方在市场的主导地位,农资购买价格较以往将大幅下降;规模种植下的农产品品质整齐度高且数量大,销售的价格约提高5%~10%。二是品质产量有保证。联耕联种使得在同一片土地上,实现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时间统一成为可能,加之选用优良品种,一改以往总是“迟茬接迟茬”的种植方式,整个生产过程可由农技人员把脉会诊,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按需、对症施肥用药,符合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需要;联耕联种实现了农技推广资源一盘棋,农技推广专家面对面,农技推广一条线,使农技服务从“指导”到“指挥”,粮食稳产、高产有保障,去年夏、秋两季省农业专家组对射阳县联耕联种田块分别进行了测产,联耕联种田块667m2小麦产量均超500kg。在水稻生长关键的7~9月份,光照少于常年42.1%、积温少12.8%的极端天气条件下,水稻平均667m2仍达到654.5kg,同比年报产量增4.2%。三是减轻了环境污染。实行联耕联种后。减少了面源污染。实行统一防治病虫害,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会较以往下降30%左右,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投入品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实行了秸秆全量还田。四是改善了土壤性状。实行联耕联种后,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加之肥料的合理施用,改变了土地长期依赖化学肥料等造成的土壤板结和有机质下降的现状,从而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五是减轻了劳动强度。实行联耕联种后,大量的农业劳动由机械完成,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最大限度地解放农村劳动力。简而言之,就是联耕联种可以“增面积、降成本,促还田、添肥力,提单产、升效益”。
1.3 联耕联种的基本方式 联耕联种在村两委会引领和农业部门的服务和指导下,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家庭合作经营模式,是在持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埂,以打桩等形式确定田间界址,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生产上联耕联种,逐步走向联管联营。实践证明,联耕联种家庭合作经营新模式,解决了“大包干”造成的土地碎片化、无组织生产和分散经营三大难题,实现“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地力,提单产、升效益”。由于少用工、多挣钱,得到了参与农户的普遍欢迎。
联耕联种通过适度规模的“联”,科学有序的“合”,进一步体现了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使原先的一家一户单独经营变为现在的家庭之间的合作经营。由于现有的合作组织在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服务水平等方面还有差距,加之农民对其信任程度不高,制约了其“统”的功能,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要落实这项惠民工程,唯有各级领导重视,农业部门服务,村两委牵头破除田埂,变“一田多户”为“多户一田”,大农机得以进田作业,扩大农机服务市场,就会带动专业服务组织裂变扩张。
(1)联种分管。以打桩等形式破除分户田埂,连片成框,通过协商确定统一品种,由合作组织统一耕地、播种,而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环节仍由农户各自负责。
(2)联种统管。在联种分管的基础上,由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统一施肥、植保服务等,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田间生产管理。
(3)联管联营。由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全过程生产经营,包括统一耕种、管理,实行成本均摊、收益均分。并不断提升组织形式,实行订单生产,创树品牌,拓展精深加工,增加农户综合收益,这是联耕联种高级形式。
由于联耕联种破除田埂,使明址变暗界,小田变大田,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既不改变土地性质,又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收益的主体仍然是一家一户,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一切由农民说了算,这也是联耕联种一经推出就得到快速推进和农民普遍欢迎的根本所在。
2 突出重点环节,全面推进联耕联种
2.1 加强组织推动,形成联耕联种全面推进态势 从2013年秋播开始在全县试点推进联耕联种。射阳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支持,11月份在四明镇召开现场推进会,进行全面部署,出台了《联耕联种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
(1)统一思想,宣传到位。由县农委部门牵头,组成联耕联种宣讲团到村居培训,专门制作科普宣传片和PPT进行讲课宣传,刻制宣讲光盘发放到各村居,并通过广播、标语、横幅等形式宣传引导。组织作栽、农机等职能服务站的专业技术骨干,编印稻麦联耕联种操作规程,引导他们提高服务水平。并对全县农业镇,进行联耕联种、夏收夏种技术培训。
(2)政策扶持,措施到位。射阳县出台《关于整合涉农资源、扶持联耕联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意
见》,坚持规划统筹区域、区域统筹项目、项目统筹资金的原则,整合财政、农委、水利、资源开发等涉农项目向规划区域集中,基础设施类项目优先保证规划区域内的水、电、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和田间工程建设,逐年逐块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变“一户多田”为“一户一田”来化繁为简。
(3)强化组织,责任到位。以村为单位,成立领导小组,重抓联耕联种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村再分组,组有责任人,具体负责机械调度、田间作业等相关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从而确保联耕联种的顺利进行。
2.2 加快服务推进,构建联耕联种技术保障机制 在推进过程中,从土地整合开始,推动农业专业服务组织,面对新的农业生产服务环境,改进自身服务方式,加速提升装备水平。
(1)培强专业服务组织。联耕联种使分散的“小田”成为家庭联合的大田,为大农机作业创造了市场,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创造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空间,射阳县组织农机展和新农机现场演示会展示了无人植保飞机、激光平地机、起垄机等一批新机具,激发广大农民购机热情,连续两年新增农机具达2.5亿元以上。从立项到运行,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换取合作社的蕴育发展,从基地规划、种子选购、指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县政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撬动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稻麦病虫害统防统治。
(2)引导建立契约服务。积极引导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联耕联种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关系。通过构建契约关系,明确服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社通过有序调度、合理安排作业计划,既提高了农机具利用率,更能统筹兼顾各家各户的实际需要。
2.3 加大示范推广,推动联耕联种发展扩面提质 联耕联种是一种新型家庭合作经营模式,必须坚持农民自愿、稳妥推进。
(1)做好示范引领。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射阳县根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培植了一系列联耕联种示范点,进行示范带动。全县建立42个联耕联种整体推进村,所有农业村(居)全部启动联耕联种试点。在推进的方法上,采用一看二做:“看”就是组织村组干部、农民代表看联耕联种现场,前期看苗情长势,成熟时再看增产效应,让农民目睹联耕联种的诸多优势;“做”就是从生产季节开始多处试点,麦子推进可一季数十公顷,由于水稻前期准备工作较多,为有效组织,水稻试点的规模不求大,但布的点要多,这样才能由点到面迅速推开。
(2)集聚要素资源。为放大联耕联种典型效应,促进联耕联种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集聚要素培植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模式优的联耕联种示范片。对规划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打造,统筹农业项目,集中到联耕联种区域,加快提升路、桥、涵、站等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将联耕联种区域建成粮食高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3)搭建服务平台。推进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鼓励镇农技中心、村级经济组织搭桥或牵头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配套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建立联耕联种农业网络服务平台,建立联耕联种服务超市,提供农资、农技、农机、信息、劳务等各类服务,实现农业服务线上线下同步。引导农户与农业加工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各主体间契约交易、互助联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分享更多二、三产业利润。
3 培植合作组织,整村推进秸秆还田技术
合作社在传递市场信息、普及生产技术、提供社会服务、组织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组织和服务农民的重要组织形式。随着农机化不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逐渐成为作业市场的主体,是实行联耕联种、整村推进秸秆还田的保证。通过“社企共建”、“村社共建”等方式,组建示范农场,积极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完善农机服务网络,整村推进秸秆全量还田。
3.1 抓好秸秆全量还田 目前适合秸秆还田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这主要适合于小田块,可采用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复式作业机。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高茬收获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大中拖配秸秆还田机粉碎田间留茬及秸秆→施用基肥(增施氮肥)→旋耕还田→机械播种→镇区→机械开沟。二是犁耕深翻秸秆还田作业。这主要适合于大田块应用(联耕联种后)。作业要求:联合收割机要求配备秸秆切碎、匀抛装置,秸秆长度≤10cm;联合收割机收获时,留茬高度≤20cm;耕深度≥22cm,耕深稳定性≥85%,碎土率≥80%,覆盖率≥80%;机具配备:联合收割机加装相应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根据铧犁数量和土壤情况配备相应的动力,一
般采用55kW以上拖拉机;耕整地可采用铧式犁、圆盘犁或犁旋一体复式机;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复式作业机。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施用基肥(增施氮肥)→铧式犁(或圆盘犁等)耕翻→旋耕机碎垡(或重型耙碎垡)→机械播种→镇压→机械开沟。
3.2 抓好基肥施用 近年来,我县农民朋友施肥存在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施用有机肥既有效地培肥改良土壤,又可源源不断地提供农作物多种营养元素,还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并且能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运载环境造成的污染。建议东南部沿海农业区用40%(氮磷钾比例为20-15-5)配方肥25~30kg/667m2。针对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在施用基肥时,增施尿素5kg/667m2左右,以缓解秸秆腐烂与幼苗争氮的矛盾,后期追肥可酌情减少尿素施用量。
3.3 加强农机农艺结合 在示范推广和土地联耕联种的基础上,整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使土地经营由粗放式向规模化转变,从农机作业、生产资料、田间管理来研究关键技术有机集成运用。在稻麦生产机械化上,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促进高效、低耗和适用的大型农业机械使用,加大整村推进力度,降低作业成本,实现秸秆全量还田,提高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机耕、机插、机播、机植保、机收和机还田新技术。以村为单位,整合村组农机手(具)和其他专业服务组织探索组建全程服务的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对辖村(居)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进行专业化服务。在有条件的村试行“代育、代耕、代插、代管、代收、代销和包秸秆还田、包产量”的“六代双包”全程服务模式,实现秸秆禁烧工作由行政推动向合作社牵头转变,由财政奖补农民向扶持合作社发展转变,并由合作社调度生产作业,确保秸秆全量还田。
射阳县大胆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行土地联耕联种,探索出传统农区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另一种新途径,给我们作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责编: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