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5-08-08叶艳刘汪君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太湖县对策建议

叶艳 刘汪君

摘 要:介绍了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并提出太湖县进一步开展蚕桑综合利用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认真处理好土地生产率和劳动效率关系问题,因地制宜选择综合开发项目。

关键词:蚕桑综合利用;现状成效;对策建议;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S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117-02

太湖县是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现有养蚕农户1.2万户,桑园面积2 587hm2,2014年产茧530t,茧款收入1 600万元,蚕桑生产整体规模处于安徽省中等水平。太湖县蚕桑综合利用开发较早,20世纪80~90年代就有实践,1993年县蚕桑开发公司印发的《蚕桑实用技术》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利用桑枝屑生产食用菌技术,桑园间作蔬菜、生姜、中药材技术以及桑园、养蚕大棚养鸡等蚕桑综合利用技术。近几年,茧丝市场波动较大,茧价起伏不定。为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蚕桑生产,我县开展以“桑叶养蚕制茶、桑树林下养鸡,桑枝破碎种菇,菌渣沼气肥田,桑葚休闲食品”为主要模式进行蚕桑综合利用探索,到2014年全县利用桑枝条发展食用菌400万棒,桑树林下养鸡20万羽,制作桑叶茶20t,桑葚干1万盒,新建菌渣沼气池5 000口,开辟了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新的有效模式。

1 太湖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1.1 蚕桑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

1.1.1 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 桑枝条过去多被蚕农用来当柴烧。近几年来,蚕农逐渐由柴烧改为液化气和沼气,枝条成为废弃物。每667m2桑园剪下500kg桑枝条,经粉碎后,加上其他配料(78%的桑枝碎末,20%麸皮,2%石膏等),可做500个菌棒,生产反季节香菇,以2014年行情价格计算:每个菌棒可收鲜菇0.8kg,共可收鲜菇400kg,香菇平均售价73元/kg,共收入29 200元,扣除成本36元/棒,净收入11 200元:生产毛木耳每个菌棒可收鲜木耳0.6kg,共收鲜木耳300kg平均售价44元/kg,共收入13 200元,扣除成本12元/棒,净收入7 200元。若把全县的桑园桑枝全部用来生产食用菌,可发展3 000余万棒,生产鲜菇2 400余万kg,年新增产值超过蚕茧收入。用桑枝生产食用菌还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过去,我县农民都是用阔叶林木生产香菇和木耳,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现在开辟了用桑枝生产食用菌的新途径,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据推算,2 587hm2桑园1a剪伐桑枝,相当于5万m3的木材,约等于667hm2阔叶林1年生物储蓄量。2014年太湖县共发展食用菌1 000万棒,其中蚕桑乡镇使用桑枝为原料的有400万余棒,牛镇镇超过100棒,北中、小池、百里等乡镇50~80万棒。主要品种有香菇(反季节香菇)、毛木耳及灵芝等,使全县蚕农增加纯收入600余万元。

1.1.2 研发桑叶茶、桑葚干等休闲食品 2012年开始,我县新成立桑野农业发展公司,着力研发桑叶制茶技术、桑葚干精选加工技术,3a来成效显著。2014年依托县桑野农业科技公司、嘉丝利蚕业合作社大量收购新鲜桑叶开发桑叶茶、收购鲜桑葚加工桑葚干。新鲜桑叶收购价3元/kg,桑葚收购价6元/kg,带动蚕农增收30余万元。结合太湖文博园、花亭湖旅游开发,2015年初我县在安徽省农科院桑蚕研究所支持下,太湖桑野公司在花亭湖景区附近租赁土地2hm2发展蚕桑观光旅游基地,引进栽植广东“大十”果桑品种6 000余株,预计明年即可吸引游客实地体验采摘桑葚,大力宣传推广蚕桑丝绸文化。

1.1.3 蚕区推广沼气池,利用残渣、蚕沙,发展循环经济 太湖县是世行项目沼气推广重点县,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推广沼气池3万口,其中蚕区乡镇推广近5 000口,仅牛镇镇就达1 680口,小蚕共育户、养蚕大户大多建起了沼气池。桑蚕重点村组如牛镇镇天桥村沼气覆盖率已高达100%。利用蚕区充足的蚕沙、夷桑,春季剪梢、夏季夏伐的碎枝桠作为沼气填料,出气效果好,每口池可年产沼气近400L,相当于6t标准煤,不仅解决了蚕农烧饭、照明问题,而且沼气液施入桑园、稻田、山地,每年能节省不少肥料款,一口沼气池每年增收节支1 000余元,同时减排二氧化碳2t。蚕沙作为沼气底料后,避免直接施入桑园,造成污染,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减少蚕病发生,深受蚕农欢迎。

1.2 桑园间种蔬菜、放养家禽,开展立体复合经营 山区

桑园夏秋茧收获后,桑园通透,可以间作套种其他作物。小池镇蚕农习惯在夏季间种生姜等喜阴植物,新仓镇蚕农善于在冬季间种蔬菜如萝卜、大白菜、大蒜等,土壤肥沃的桑园,每667m2萝卜、大白菜产量可达2 500kg,增收1 500元以上,既增加了桑园收入,又解决了冬季桑园闲置问题,提高了劳动效率。2012年起,安徽太湖农业发展公司在牛镇镇天光村、姚涧村大力发展养鸡产业,利用成片桑树林饲养土鸡,发展桑园林下经济。2014年该公司饲养土鸡20万羽,由于属于天然饲养,不吃人工饲料,在广阔的桑园树林中自由放养,活动量极大,导致桑树林下土鸡肉质鲜美,通过网络销售,产品供不应求。桑园内饲养土鸡,土鸡将杂草、昆虫啄食殆尽,极大地减少了桑园杀虫剂和除草剂用药量,具有很好的环保效应。

2 蚕桑综合利用开发对策建议

蚕桑综合利用开发,一方面,利用桑树和养蚕废弃物,如桑枝、蚕沙和冬闲桑园,提高单位面积桑产值,效益;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非养蚕期大量劳动力闲置问题,提高劳动效率。是茧丝绸行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县桑蚕综合利用开发已取得一定经验,部分项目经营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但在蚕桑综合利用开发方面还有2个问题值得思考。

2.1 认真处理好土地生产率和劳动效率关系问题 我县桑园多集中在山区,坡地桑占80%以上,土地成本较低,正常年景每hm2桑产茧1 125~1 500kg,茧价在30元/kg左右,桑产值2 500~3 000元/667m2就有较强竞争力,不同于广西、广东南方蚕区及江浙平原桑区。同时,我县1个普通养蚕中年夫妇2人经营0.3hm2桑园,按每hm2产茧

1 500kg,茧价30元/kg计算,年产值也仅13 500元,扣除成本(不含本人劳动力成本),纯收入仅1万余元,不仅同外出打工收入有很大差别,与县内从事其他产业收入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笔者认为:我县蚕桑综合利用开发的重点不仅是提高桑园效益,而且也要提高桑蚕从业劳动效率。蚕桑综合利用开发的重点应放在非养蚕季节闲置劳动力的利用上。实际上我县多数发展食用菌并不是利用桑园而是良田,当初发展桑枝食用菌看重的并不全是桑枝条,而恰恰是时间上、空间上与养蚕期的错开。政府应鼓励推广蚕农冬闲季节种植蔬菜,有套种条件就套种,不能套种就另择地种植。

2.2 因地制宜选择蚕桑综合利用开发项目 我县开展蚕桑綜合利用开发较早,目前规模也较大,部分项目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但也存在投入多、风险大的问题。如桑枝条生产食用菌项目,理论上效益很可观,如全县桑枝条都得到利用,产值甚至超过蚕茧收入。但实际操作中投入多、风险大的问题制约着规模的发展,发展1万棒食用菌一次性投入需3万元以上,大多数农户还难以承受,虽然我县对食用菌发展有鼓励扶持政策,但目前为止全县仍只有400万棒左右,配料50%桑枝计算,全县桑枝利用率仍不到7%。基于此情,笔者认为在综合利用开发项目选择上应掌握:一是选择投资少、风险小的项目。如套种蔬菜、桑园林下饲养土鸡等项目可大力推广。二是直接销售副产品项目。如桑叶茶、桑葚干休闲食品等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比较注重健康饮食,天然无公害的桑叶茶、鲜桑葚、桑葚干很受不同消费群体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只要大力宣传推广、通过互联网+营销模式、加上有龙头企业做技术研发支撑,蚕农既有收益,而且没有风险。三是与本地丰富的蚕桑资源结合,依靠我县“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旅游资源开发果桑基地现场采摘桑葚体验项目、网上预定新鲜桑葚项目;发展桑园林下饲养土鸡、土鸭、土鹅,通过视频监控使消费者远程认领,适时监控预定土鸡、土鸭、土鹅等生长情况,这些利用“互联网+蚕桑”项目,前景十分广阔。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太湖县对策建议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云游太湖”:基于互联网定制的旅游服务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太湖县森林采伐管理综述
太湖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路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