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国市蚕桑产业兴衰启示与对策

2015-08-08王啟苗仇华友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宁国市对策

王啟苗 仇华友

摘 要:从分析宁国市蚕桑生产历史入手,得出启示:供需必须平衡,桑园有潜力可挖,竞争愈趋激烈;对策是:控制总量,促需求增长;加强引导和技术推广,提高经济效益;抓立体经营、综合利用,开发生态蚕业,提高竞争能力。

关键词:蚕桑产业;兴衰启示;对策;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18-02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人口38万,面积2 487km2,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栽桑养蚕始于宋朝,历史悠久,长期以来,蚕桑生产在出口创汇、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发生过5次从波峰跌入谷底的大波折,和全国大趋势基本相同。第1次是1931年前后,宁国几乎家家栽桑,户户养蚕;后日寇入侵,洋货进销,供求失衡,茧不成价,桑园被毁。桑园、蚕茧几近于零。第2次是1960年前后,桑园由783hm2跌到15.7hm2,蚕茧由15.3t跌到3.85t。第3次是1985年前后,桑园从797.5hm2跌到185hm2,蚕茧由162t跌到125.4t。第4次是1995年前后,桑园从734.6hm2跌到154hm2,蚕茧由371t跌到140.7t。第5次就是2002年桑园面积从300hm2开始下滑,特别是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毁桑再次发生,蚕茧生产深受影响。何处是谷底,很难预料。

1 启示

1.1 桑园面积临界值 分析5次从上升转下跌的波峰值,除第1次数字不详、第5次因产业结构调整外,第2、3、4次都是全市桑园面积超过667hm2。宁国市蚕桑产业发展和全国大趋势基本相同,因此,笔者认为,茧丝绸行业的供需关系隐藏着一个临界值(峰值)。桑园面积高于临界值就可能出现需方市场,茧价下跌,毁桑改种。一旦供不应求,就会出现“物以稀为贵”。因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因素制约,宁国市桑园面积临界值是667hm2;经分析全国桑园面积临界值约80万hm2。当然这个临界值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1.2 提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 分析前4次谷底667m2桑产茧数据,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可以预料,第5次谷底667m2桑产茧量必定>第4次。因此,在主要还是靠桑叶养蚕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提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提高桑园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1.3 下跌的时间间隔 分析5次下跌的间隔时间,第1次至第2次间隔近30a,第2次至第3次间隔25a,第3次至第4次间隔10a,第4次至第5次间隔7a,呈间隔越来越短的趋势,证明竞争愈来愈激烈。将来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所以蚕业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2 对策

蚕桑产业发展,有赖于丝绸市场需求总量的提高。在需求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赖于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和自身效益(竞争力)提高。同时,为应对茧价的频繁波动,蚕桑产业应挣脱“一粒茧”的误区,开发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以低碳循环经济理念,将其拓展为包括桑园立体种养、资源综合利用、休闲观光、生态文化旅游、蚕室多功能利用等在内的生态蚕业。

2.1 控制总量,避免恶性循环 丝绸产品供需平衡是动态平衡,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总量也将逐步增加,但也不会增加太快。既然目前产销基本平衡,就不宜盲目扩大桑园面积;作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也要控制在全国桑园80万hm2、安徽4万hm2左右的水平,避免恶性循环。宁国市桑园面积也应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以后需求总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茧量解决。不言而喻,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

2.2 积极引导,进行区域化调整,规模化发展 省与省、县与县、乡与乡之间的产业发展和劳动力价值不平衡,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也不一样。在稳定总量的前提下,进行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蚕业,造福蚕农的必由之路。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要积极、科学地加以引导。例如:江、浙等重点蚕区,因工商企业腾飞,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低,蚕茧产量逐年下降。安徽是个内陆省份,又是个农业大省,经济还欠发达。业务部门要及时了解传递江、浙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变化的信息,引导蚕农提高发展蚕桑生产的信心,稳住现有桑园面积,并适度发展。宁国也要根据东部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早笋、山核桃、中药材等比较效益高于蚕桑、发展较快的情况,稳定东部重点蚕区;同时,又要根据西部乡镇欠发达的情况,集中财力物力,引导农民适度发展蚕桑生产,促进西部蚕区发展,形成规模效益,逐步实现重点蚕区的战略转

移。既使蚕桑生产和其它生产相得益彰,又保持本地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

2.3 进一步推广蚕业新技术,以优茧优价,促优质高产

2.3.1 一步成园,速成丰产,提高效益 引进和培植新品种桑园,采取夏播,春定植,就地嫁接,或采取夏播春接(嫁接后便于管理),梅雨天移栽定植的形式,一步成園发展新桑园,缩短建园周期。也可采取宽行窄株或宽窄行形式,发展两用桑园。茧价高、效益好时,培好桑,多养蚕;相反,开展间作套种,既使桑树正常生长,又提高桑园的综合效益。

2.3.2 培育优质桑园,提高单位面积产茧量 全面实施高产栽培技术,科学开展桑园培育管理。本市有667m2产茧超200kg的高产桑园,有667m2产茧超150kg的丰产片,可是全市平均667m2产茧仅100kg左右,增产潜力很大。因此,要在桑园投入、合理采叶、病虫防治、耕翻改土等方面下功夫,使桑园低产变高产。

2.3.3 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推广小蚕共育、普及1日3回育,逐步推广1日2回育,试验、示范1日1回育;普及大蚕条桑蚕台育、地面育,试验、示范大棚养蚕;普及春蚕条桑育,试验、示范夏秋蚕条桑育;推广优良簇具,普及推广熟蚕自动上簇技术。降低斤茧用桑量,节药蚕具和劳力,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3.4 全面执行优茧优价,促蚕茧优质高产 收烘部门要切实执行优茧优价政策,不收毛脚茧,提高方格簇等优良簇具茧的价格,保障蚕农公平竞争,提高蚕茧及收烘质量。同时,丝绸加工及商贸部门要千方百计开发丝绸新产品、新花色,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拓宽国内外市场,促进丝绸产品需求总量不断增加。

2.4 开展立体复合经营,提高桑园综合效益 充分利用桑园土地和光能,开展间作套种。如利用桑树休眠期和夏伐后的间隙间作草莓、青菜、大蒜、马铃薯、中药材等,也可在桑树生长期间种生姜、前胡等喜阴作物。1995年起我地在桑园开展间种萝卜、矮白菜、腌白菜等蔬菜,667m2桑增加了间作效益885~2 390元;2002年在桑园行间套种草菇,667m2桑园增收了2 000多元;2009年曾利用部分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桑园间种草莓,平均667m2桑园新增产值3 000元左右;2009年起又继续开展桑园套种前胡,因当年价格较好,平均667m2桑园前胡取得了近5 000元的收益;价格较差的2012年平均667m2桑园增收了2 720元。

2.5 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蚕桑资源化利用率 针对我国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的实情,将蚕桑生产从单一的栽桑养蚕拓展为桑叶、桑枝、桑果、蚕沙、蚕室多功能利用等生产经营活动,将有广阔的前景。如利用枯残桑叶、蚕沙喂鱼、喂羊、喂牛等,利用蚕沙生产蚕沙枕,利用桑芽制作桑叶茶,利用桑枝种植黑木耳、草菇、竹荪等食用菌,利用小蚕炕房喂苗鸡,利用养蚕大棚生产食用菌。通过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6 进行生态型蚕桑产业开发,建设高效生态蚕业 生态桑园的开发与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可以挖掘蚕桑历史资源,开发蚕桑文化旅游,打造休闲观光蚕业。2012年胡乐镇的明珍堂公司和嘉胡公司,开展桑园流转和果桑的开发,目前已流转桑园24hm2。通过明珍堂公司开发桑叶茶、蚕沙枕等生产,嘉胡公司实施桑园养鸡和果桑种植,有效地带动了蚕农和蚕业合作社参与生态桑园建设。同时,公司正着手开发桑树盆景、根雕、蚕公酒、桑叶面等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商贸、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生态蚕业,将有力推动蚕业的稳定和发展。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宁国市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宁国市种植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
宁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讨
宁国市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宁国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践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