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船的忐忑

2015-08-08尹小隐

中国青年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大船微信世界

文/尹小隐

大船的忐忑

文/尹小隐

互联网的问题是挑战也是动力。对互联网的盲目乐观可能导致巨大危机。

大概三十年前,学者尼尔·波兹曼呼喊道:“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在互联网成为很多人的信仰的今天,这句警言尤其显得振聋发聩。

当互联网这艘大船驶入人类历史的港湾后,我们就被分为已经上船的、正往船上爬的,以及“岸上的”。似乎这船是一艘救命的方舟。似乎上不去船,就会万劫不复,沦为时代的弃儿。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趟旅程开始得如此迫不及待,以至于船员们一边航行,一边造救生圈和拧紧螺丝。大船很骄傲,但也很忐忑。

上了这艘船的中国人数量已达到6.68亿。如果这些网民组成一个国家,它的人口将仅次于中国和印度。事实上,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文网络世界的复杂程度,已经不亚于一个现实中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不更加重视在这个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那些应该引起警惕的现象。

如果一切都只发生在网上,并不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事情当然也会简单一点。可是,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将自己的衣食住行交给网络来安排,当我们维系人际关系的工具几乎仅剩下互联网,我们就再也不能对生活网络化后的种种病症、冲突和风险装聋作哑。

在论坛和贴吧这样的地方,还有管理员在负责消灭不良信息,屏蔽甚至注销恶意用户。但在更自主化的web2.0世界,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很容易就超出控制。无政府主义者自然对互联网的这种“自由”特性欢呼雀跃,他们甚至反对任何一种形式的网络管制。中国政府因为对本国互联网的管制饱受批评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总的来看,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正是它越来越深地介入个人生活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个人生活越来越互联网化的过程。智能手机这样的随身设备的出现,史无前例地将我们的生活与互联网捆绑在一起。科技的种种进展表明,这才是个开始。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展出各种礼仪和规矩,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目的仅在于保护人们和平相处,不至于同归于尽。但在网络上,却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不妨想想,除了法律规定以外,网络社会还有哪些行为守则?有什么有约束力的习俗吗?对,我们有防痴迷系统,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网络文明公约,但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这些恐怕也“然并卵”。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给这种趋势火上浇油。人们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哪些话最好不要说,哪些事最好不要做,全无章法可循。就拿移动社交的集大成者微信来说,你什么时候见过《健康使用微信手册》这样的东西?

这似乎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世界还太年轻,远没有成熟到发展出一套较为恒定的准则。当然,就算是在现实世界中,也没有哪条道德律令不是时时受到逾越的威胁以及与时俱进的压力。这中间的张力,恰是千百年来人类面对的困境和发展动力之一。如今,这困境又被放大到互联网中。

最终,一切伟大会不会被证明只是一场梦幻泡影,甚或灾难,并不取决于泰坦尼克这艘船有多坚固,而还是取决于船长和船员们自负到什么程度。对互联网的盲目乐观,可能导致巨大危机。

还是不要忘了波兹曼的唠叨吧:对于新技术的迅疾发展我们可能无能为力,但如果我们对技术的历史与社会心理学有更清醒的理解,就有可能控制我们自己对技术的使用,而不至于完全被技术摆布。

责任编辑:尹俊国

猜你喜欢

大船微信世界
常识:端午节快乐
一艘大船去远航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西江边数大船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