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问:网瘾还是个问题吗?
2015-08-08张斯絮
文/本刊记者 张斯絮
第4问:网瘾还是个问题吗?
文/本刊记者 张斯絮
“网瘾”早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
你是不是去哪先问WIFI有无,密码多少,确认有“网”才有安全感?
你是不是每隔几分钟便想瞄一眼手机,要是连条新微信、新微博都没有便怅然若失?
你是不是已然染上“更新强迫症”,一看到电脑或手机软件图标上有数字便忍无可忍,不把最新版本全部下载誓不罢休?
明明只想上网放松10分钟,却沉沦在淘宝、视频、小游戏、朋友圈里无法自拔,不知不觉五六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你是不是已经不止一次被自己无节制的浪费光阴而打败!
“网瘾”,离开过吗?
据《2009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在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群体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万,其中竟然有90%认可网上发展一夜情,当年被评价为“重度网瘾”的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不过是135.5分钟。而就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国人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已长达26.1小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为3.7小时,其中大学生的日均在线时长更超过8小时!
在全民上网、随时随地皆有网的当下,“网瘾”早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十年前一提到“网瘾”便被父母灌输是“虎豹豺狼”的年轻人,如今却在习以为常地过着昼夜忙“网”的生活。
那么,每天泡在网上动辄数个小时,都干些什么?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的上网诉求是娱乐,其主要的上网行为包括即时通讯、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虫”们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
首当其冲,网游被公认为是诱发网瘾的罪魁祸首。而青少年网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群体,是网游类应用的“重灾区”。十年来,无数用生命玩游戏的少年在二手烟、方便面,在日复一日的熬夜刷级中走向迷失。有人玩出了干眼症、鼠标手、键盘腕;有人荒废学业,与父母反目成仇;更有极端者为了升级装备不惜偷窃,酿成凶杀惨案……就在数月前,江苏南通一名高三学生为了表达戒网之决心竟自行挥刀砍断左手。《2014智能化网游调研报告》首次将网游成瘾族定义为“脑残”玩家,《报告》认为,我国在网游中已经失去自我的脑残玩家人数超过1亿人。
紧随其后,网聊成为滋生网络依赖的第二大毒瘤。微博微信的好友规模成百上千,QQ头像频频闪烁,这就是现代人垂青的交流方式。可是习惯了爆粗口、拍板砖、摆出恶俗表情的网聊生态,想让“火星人”们走到现实中好好说话,恐怕很难。况且,从最初的聊天室,到如今的视频真人秀直播间,包括陌陌、QQ附近的人、微信摇一摇等交友工具,往往暗藏“网钓”陷阱。有人被拍下裸聊视频,有人在美女图的诱惑下一次次汇款,糊里糊涂被诈骗数万。
随着电子商务的风行,网购也成为上网成瘾的新型病因。看到鲜红的折扣标识,再加上好友的晒单刺激,宅人一族就抑制不住消费冲动。虽然常常抱怨买到“无用之物”,也把“再买就剁手”挂在嘴边,可就是这样花光了收入,剁手族长成“千手观音”。2013年初普华永道名为《顾客主导市场》的调查报告称,中国人网购热情颇高,约七成每周至少网购一次,是欧洲消费者的近四倍、美国和英国消费者的近两倍。
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许多专家曾把网瘾喻为“电子海洛因”,甚至一度被妖魔化为精神病。惊恐的家长们有“病”乱投医,纷纷把孩子送入缺乏资质的网戒中心。然而,网瘾十年到底是谁之过?如今更趋成熟理性的研究认为,互联网不同于烟、酒、毒品等物质类瘾品,因此对其上瘾的根源并不在网络本身。年轻人沉溺在虚拟世界,往往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而引发社交困难,而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家庭最容易孕育网瘾少年。
动不动就把iPad扔给孩子,然后自顾自忙去了的80、90后父母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