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
2015-08-07柏静静
柏静静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在语文教学改革大背景下,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是值得研究的。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当前语文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作文”,让作文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以人为本 乐于写作 真情实感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都很怕写作文,一听说要写作文,很多学生就叫苦连天,似乎写作文是一件及其痛苦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感觉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写不出新意,得不到高分。可作文又是不得不完成的作业,于是很多学生就把写好作文当成是一项任务,为作文而作文,胡编乱造,乱写一气。作文及其模式化,文章中充满了假话、大话、套话、空话。如:写到做好事,不是搀扶老人过马路,就是拾金不昧;写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孩子半夜生病,父母淋雨背孩子去医院,就是爸妈什么都不舍得吃,全部省下给孩子。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目前作文教学中的弊端,是造成学生写作文时的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
作文不应着眼于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人的素养,而应该以人为本位,关注人的发展,关注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我们的作文应当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应引导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任何事情都需要创新,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的作文训练僵化死板,题目永远是那些题目,内容永远是那些内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这样的作文训练根本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教材为本,作文教学又怎能不引起学生的厌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放开手脚,敢于在文中抒写个性,表达真情,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可能写出真正好的文章来。
教师在整个写作教学中,应以“人的发展”为总目标,以情感为纽带,以创新、鲜活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自由、持续、全面的发展;要开放作文教学,把学生的目光推向社会生活前台去关乎“人”的思考;教师要逐渐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好自己的“路”。 既然要走好,就必须有老师正确的指导,要求老师在指导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设计出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发展自己。从而自觉自愿地把作文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愿意去写写作文,写写生活。
如何让学生把作文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愿意去写作文呢?我想,布置的写作内容应该是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曾说过:“作文的本真,就是‘本色‘真实,这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它所展示的是心灵的轨迹。它与人的思想、情感有着最真实、朴素的联系。”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要尊重孩子的心灵,让学生们“以我手写我心”,通过自己的笔真实地展示他们那个奇妙而多彩的世界,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完满地发展。所以,我们在选择作文题目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贴近孩子的生活,一旦让他们觉得熟悉,觉得有趣时,就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在表达中表现自己心灵最真实的情感。如何选择作文题目呢?以我批改作文时的感受来说,开放式的作文题目往往让孩子能更好的发挥思维能力,表达真实情感。如半命题作文——《__的我》、《我最__的一件事》等;充满童趣的、能充分发挥孩子想象力的作文也非常受欢迎,如《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故事的续编;模仿《我叫足球》用第一人称来写一件文具或一种水果等;写科幻作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让学生设想自己的身份、处境或对未来社会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行写作也能让好文章层出不穷。如写《假如我有特异功能》、《未来的城市》……使学生减轻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或者写愿望性作文,引导学生通过“我希望……”“我这样想……”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或理想等,这些类型的文章学生总有写不完的话,并能让他们真情流露。这些自由作文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作文的兴趣。
最后引用袁浩老师说的话:我们要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作文”,让作文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给孩子以心灵的自由和写作的自由,“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情感”。
【参考文献】
[1]盛群力.学与教的新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7(1).
[2]从立新.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6).
[3]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1).
[4]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