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丽衢十二校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作文

2015-08-07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冷清白岩松卢梭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拥有的好处。

——白岩松 《阅读与人生》

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卢梭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闲暇时间往往被手机占据,很少在空闲时与自己对话来反省自身、滋养精神。这个题目,旨在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才能不虚度闲暇时光,让同学们在自省的同时也去关注社会、关注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写作立意】

白岩松的话肯定“无聊”会带来好处。这里的“无聊”不是指“无所事事”,而是“闲暇状态”。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闲暇之中会诞生天马行空的创意,这就是“无聊”的好处。

一个思想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独处时也是如此,不会浪费时间做无意义的事。所以卢梭说自己对独处“从来不感到厌烦”,对没有中心的闲聊,甚至是胡扯、瞎掰,“忍受不了”。

综合来看,材料涉及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闲暇,如何从这种“独处”的“无聊”中获得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写“无聊时独处,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最佳立意。

把“独处”理解为“宁静”“孤独”,写“享受孤独”“宁静让人思考”,基本符合题意。把“独处”理解成“独立”“独身”,不谈“无聊”的好处,只写“独立生活”等,就偏题了。

【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抓住“独处”的内涵作文,点出“独处”就是和自己对话、“独处”能让人思考,语言、材料和整体结构较好,可得50分以上。

对“独处”的内涵理解有点偏差,把它完全理解成“宁静”“孤独”等,但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处点到“独处”,基本符合题意,可得42~49分。

把“独处”理解为“独立”“独身”,不谈“无聊”的好处或者否定“无聊”有好处,偏离题意,只能得36~41分。

完全脱离材料的含义,套作痕迹明显的,得分不超过36分。

义乌中学 伏 锐

萧山中学 楼红维

独处为原静为马

杭州考生

冰心曾说,心灵的灯,在寂静中明亮,在热闹中熄灭。诚然,我们的心需要一座宁静的乐园,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让我们在杏坛前接受教化。

相聚时的嘈杂、灯红酒绿下的物欲横流、夜夜沸腾的管弦丝竹,只是锁住心灵的麻绳。被锁链所禁锢的舞蹈,还能优雅吗?

因此,我们需要剪一段独处的光阴,在安静中享受宁静,在孤独中体味寂寞。放一叶小舟任凭风雨吹打,筑一间小屋远离世事纷繁。梭罗,这位诗一般的作者,在瓦尔登湖的陪伴下,过着独处的生活。做一个内心修篱种菊的人,在苍茫中一个人生活,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在那个被称为“神的一滴”的地方,远离现代化的通讯,背离工业化的步伐,返璞归真,独自前行。凌驾于寂寞之上,让阻止别人前行的绊脚石成为被自己所掌控的垫脚石,就能成为孤独的享受者。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寻找,从不依靠。在一个只有漫漫黄沙的死亡地带,三毛将她的一生安在那里。撒哈拉沙漠,承载了诗人的光阴与情感,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穿梭。什么样的作家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三毛的孤傲,源于她一个人的狂欢。她喜欢独处,她喜欢发呆,她喜欢一个人。她不喜欢闲聊,她不喜欢讲话,她不喜欢嘈杂。她在她的宁静中游走,记下她的生命历程。

而现代通讯的出现,却给独处的光阴画上了句号。我们整日狂欢,带着民族,拥着世界,我们需要快节奏的旋律来掩盖内心的渴望。一切都像是发着轰轰声响的机器,冒着热腾腾的蒸汽,似乎只要这种火热的狂欢一结束,内心的寂寞就会像毒蛇一般噬咬我们。现代化的狂热,阻止了我们心灵的摸索,阻止了一个个将暮未暮的旖旎风光,阻止了一丝丝将至未至的凉爽清风。就像白岩松说的,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带来的所有好处。最终,我们还是成了燥热世界的奴隶。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曾说,独立的个人具有自我主宰的能力,他们不会轻易沦为感情的傀儡。独处时,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站在中心点俯视众生的可笑,成为自我的主宰者。让寂寞成为一个人的狂欢,让宁静成为一个人的品格。

若独处是一片原野,就以宁静为马,在自己的世界驰骋。

得分: 57分

点评: 文章十分洒脱。首先是语言洒脱,一气呵成,诗化中不失严谨,灵活中不失思考。其次是结构洒脱,起笔用冰心的话,自然地引出思考的话题:“我们的心需要一座宁静的乐园”“在杏坛前接受教化”;第二段联系现实,用反问句引出深层的议论;然后广泛运用典型论据,结合现实,在比照中论述人们需要独处的宁静的理由,以及怎样才能“让宁静成为一个人的品格”。全文句式多变、论据运用熟练、思路严密清晰、结构大开大合,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独处 坚守 思考

● 杭州考生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只有独处时才最接近目标,接近自我,接近真实。”诚然,个体需要从有限的时间中抽出一些来思考那些心灵深处的无限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事物。

然而,在当今社会,交通及通信方式的发展使人们空前地联结在一起,距离大为缩短,QQ、MSN、微博、微信……种种新奇事物都如石激层浪般掀起一股社交潮流,人们再也不感到无聊,而是陷入废话连篇、毫无意义谈天说地的新泥淖中。我们已陷入种种声音的怪圈中,而真正有思想力的警世恒言却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的一大悲哀。

拒绝浮华,让心灵安静下来,学会在独处中思考,寻觅真谛。当众人在灯红酒绿中迷醉、在虚拟世界中沉迷时,你要警醒,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让靡靡之音麻痹你的心灵,让废话的糟粕腐蚀你的精神,因为它们只会推你进入灵魂消亡的深渊,让你如行尸走肉般虽生犹死。

苏格拉底说过:“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要成为一个有思想力的人,必须能够在喧嚣的嘈杂中坚守灵魂的本真,独立地思考人生万物、世间百态。人应该是而且必须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衡量标准,而不是迷失于繁华物质世界中不知何处是归处的心灵流浪者。让我们享受那种与外界格格不入的有价值的寂寞,因为正是在这寂寞中,我们知晓自己从何而来,要到何处去;正是在这寂寞中,我们作为渺小的个体被赋予了一种更接近伟大的崇高;正是在这寂寞中,我们体悟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体悟到了有限和无限、自然与人生的真实。

也许我们在人前还是正常说笑、行事、生活,但我们心里清晰地知道,内心的某种东西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它塑造了一个不同于平时的自己、不同于外人眼中的自己,一个更深邃、更具灵性的自我,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生命。这颗种子已在我们心里播种、萌芽,而总有一天,它将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让生命开出溢满芳香之气的花,结出丰盈厚实的果。

当我们独处时,坚守自我时,静默思考时,一种内在的宝贵精神会茁壮成长,指引我们行进。而当我们最终抬起头来会发现,其实幸福就在身边,不离不弃。

得分: 56分

点评: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紧密联系现实说理论证。第一段通过引用哲学家的话直接进入话题;第二段用“然而”一词转到现实生活中以提出问题;接下去三个段落紧扣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证。文中论据虽不多,但由于议论分析都立足于现实,有很强的针对性,加上层层深入的严谨思考,使说理显得充分深刻,说服力强。语言富有文采,比喻、排比、引用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现力与可读性;“诚然”“然而”“也许”等词语也体现了议论的严谨。

“无聊”的意义

● 金华考生

早晨你醒来,吃完早餐,看了几集冗长的韩剧然后又开始犯困,刚好午饭时间到了,于是你吃完继续睡,晚上也是如此。等到第二天早上你再次醒来,发现自己连昨天的韩剧是什么内容都不记得了。“真是无聊的日子。”你这样想着。

一个人的时候的确很容易无聊,无所事事地随意打发掉一段时间,明明是白白浪费却毫无悔意。你觉得这样不好,于是约了一群朋友出来玩,你们高兴地聊了一整天的八卦,你满意地回家,浑然不觉自己其实仍处在另一种形式的“无聊”中。

无聊与否其实并不在于与你相处的人有多少,而在于你或你们做的事有多少意义。就像卢梭说的“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张方宇也曾犀利地指出:“落入狼群,你的肉体将会被它们肢解;落入人群,你的精神将会被他们肢解。”其实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单个人还是一群人,如果你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做着无聊的,也就是毫无意义的事的话,你就是那个屠夫,拿着刀一步步将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肢解;将自己的内涵一点点挖空。

如果说卢梭所理解的“无聊”是“忙乱而毫无意义”的话,那白岩松认为的“无聊”就是“清闲而意义深远”,而后者,代表了“无聊”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要追寻的目标。

因为这是一个目标,所以很多人还认识不到这一点。张大春在《四喜忧国》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虽然学会了抗拒热闹,却还来不及透悟真正的冷清。”真正的冷清是什么样的?是孤独的,又是必然有意义的。就像达摩九年面壁,有的人觉得这样很无聊,可他在这冷清无聊中大彻大悟,又怎么会是没有意义的呢?也有一些大师修闭口禅,除诵经外不说其他话,又会有人觉得不说话多无聊,可他们会有更多时间参禅悟道,使佛法造诣臻于化境,自然意义重大。所以做很多无意义的事只是徒劳,不如专注于一件事或干脆闲散下来思考,才能摆脱忙乱而无意义的无聊。

叔本华说:“无聊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人在无聊时做的事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你可以闲适安逸,但一定要有所体悟;你可以独来独往,但一定要快乐充实。从“无聊”中获得意义,才会使生命更充实。

早晨你醒来,吃完早餐,看了几集冗长的韩剧然后又开始犯困,刚好午饭时间到了,于是你吃完继续睡,晚上也是如此。等到第二天早上你再次醒来,发现自己连昨天的韩剧是什么内容都不记得了。“真是无聊的日子。”你这样想着。

一个人的时候的确很容易无聊,无所事事地随意打发掉一段时间,明明是白白浪费却毫无悔意。你觉得这样不好,于是约了一群朋友出来玩,你们高兴地聊了一整天的八卦,你满意地回家,浑然不觉自己其实仍处在另一种形式的“无聊”中。

无聊与否其实并不在于与你相处的人有多少,而在于你或你们做的事有多少意义。就像卢梭说的“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张方宇也曾犀利地指出:“落入狼群,你的肉体将会被它们肢解;落入人群,你的精神将会被他们肢解。”其实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单个人还是一群人,如果你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做着无聊的,也就是毫无意义的事的话,你就是那个屠夫,拿着刀一步步将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肢解;将自己的内涵一点点挖空。

如果说卢梭所理解的“无聊”是“忙乱而毫无意义”的话,那白岩松认为的“无聊”就是“清闲而意义深远”,而后者,代表了“无聊”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要追寻的目标。

因为这是一个目标,所以很多人还认识不到这一点。张大春在《四喜忧国》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虽然学会了抗拒热闹,却还来不及透悟真正的冷清。”真正的冷清是什么样的?是孤独的,又是必然有意义的。就像达摩九年面壁,有的人觉得这样很无聊,可他在这冷清无聊中大彻大悟,又怎么会是没有意义的呢?也有一些大师修闭口禅,除诵经外不说其他话,又会有人觉得不说话多无聊,可他们会有更多时间参禅悟道,使佛法造诣臻于化境,自然意义重大。所以做很多无意义的事只是徒劳,不如专注于一件事或干脆闲散下来思考,才能摆脱忙乱而无意义的无聊。

叔本华说:“无聊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人在无聊时做的事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你可以闲适安逸,但一定要有所体悟;你可以独来独往,但一定要快乐充实。从“无聊”中获得意义,才会使生命更充实。

猜你喜欢

冷清白岩松卢梭
小狸爱捣鼓
明月冷清秋
三色堇(jǐn)
莫言对话白岩松——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白岩松:传统媒体面对冲击不必焦虑丢内容被抛弃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白岩松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