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5-08-07冯淑文王历丽张越

魅力中国 2015年31期
关键词:教材初中语文思维

冯淑文 王历丽 张越

摘要: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一、注重语文教学的导入方式

教师在对新课程的讲解时,可采用问题导入教学法,提出关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逐渐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上集中到所要讲解的知识中来,学生就能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运用这种导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教师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师在教学《驿路梨花》文章时,即可运用这种导入式教学方法,并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另外,教师也可运用激情的语言导入法等等导入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比起照本宣科的讲解,无论如何,其收效都是明显的。

二、优化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采取的是”選文”的编写方式,无非是例子而已。优化教学内容必须对教材进行切合实际的加工改造:一是要紧扣教材的”语文味”,二是要倾听学生、掌握学情。在加工改造教材的过程中,要摆脱习惯性思维,探索教师、教材、学生多种矛盾运动、发展、联系的可能性,摆脱思维单一性和程式化,避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处理教材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具体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某些词义,理解某些句子深含的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形式,词句的学习、文意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过程中进行,通过关键词、议论句、抒情句等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理解。

三、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发散性思维,另一种就是聚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养成多方面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我们要突破原有的一题一解的旧模式,应主张一题多解。如组词练习中的填字组词、一空多练等,通过运用这个模式,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灵活运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要求语文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思考,随意发挥,教师不要干涉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理解去思考问题得出问题的答案,最后组织学生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得出最佳的解答。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其次,作为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聚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进行发散性思维方式,但在对问题解答的时候,要进行聚合思维,对自己思考的结论进行判断、推理、总结和概括,最终找出对问题解答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凝练和重组出问题的最佳答案。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聚合思维,巧妙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和总结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四、创设想象情境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模式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利用想象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等,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资源。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更喜欢和生活有关的文章。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要设计情境把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深化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文章蕴含着深情厚意,让学生领会到平淡文字下的丰富内涵,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难以有明显的效果,需要跳出课堂,与生活联系。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课文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问题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想象看问题可以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使思维得到扩展,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

五、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

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最重要的措施在于创新学生写作策略,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写作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以《学会记事》为例,创新写作的策略主要有:第一培养学生记事的习惯,如通过每天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有感情地记下来,并在每周进行整理形成周记。这样不仅让学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记事习惯。第二是培养学生观察视角的转换。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而言,尤其是课堂有趣的事情,学生们记叙的内容一样,但每个人的体验却有千差万别。写作教学中要抓住这种差别来引导学生记事,形成自我独特的观察,进而推动学生艺术化加工。

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投入的阅读氛围,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引导。其次,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课外阅读材料应注意与课内内容的关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第三,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形、声、光、色等手段可以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外阅读的网络化,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由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与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但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与交流。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兴趣提高上来,相信初中语文教学也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万红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22)

[2]姜广亮.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3)

猜你喜欢

教材初中语文思维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