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古典诗歌鉴赏中的比较探究法

2015-08-07周梦馨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庄周意味黄花

周梦馨

孟子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比较法的运用能让学生同中求异,通过比较领会中国古典诗词的个性魅力。

一、典故相同,主旨不同

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诗人常通过用典来含蓄地表情达意,但是相同的典故亦能表达不同的情志,镌刻上独属于诗人的鲜明个性烙印。如“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于《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千百年来,这个饱含了丰富的哲学意蕴和浪漫的思想情怀的美丽故事无数次地诉诸于文人墨客的笔端,却被他们赋予了不同的主题和内涵。

有的诗句弥漫着摆脱不了的感伤与迷离色彩。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李白《古风五十九首》),“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白居易《疑梦二首》),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变化莫测的人生就如一场虚幻的蝴蝶梦,表达了人生无常、一切成空的感喟与惆怅。

有的诗句则渗透着漂泊流离、思念故土的浓烈情感。欧阳修的《玉楼春》:“寻思还有旧家心,蝴蝶时时来役梦”写出了客居异乡有家难归而只能在庄周化蝶的梦境中归去以慰思乡之情;辛弃疾的“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更是通过蝴蝶梦等多种意象传达了浓郁的故土之思,给人荡气回肠之感。

而在另外一些隐于山林田园的诗人笔下,庄周梦蝶的典故则尽脱忧伤与无奈的基调,处处流露出闲适与惬意。唐诗人钱起的“丛筱轻新署,孤花占晚春。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衡门春夜》),颇得庄周天真率性的意趣;梅尧臣的“花时啼鸟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叶落夜雨声满阶,雪下晓寒低压屋。……且梦庄周化蝴蝶,焉顾仲尼讥朽木。”(《睡意》)则写出了宁愿被圣人讥笑为朽木,也要享受自然雨雪的美景,享受庄周梦蝶的逍遥自在的意趣。这个典故在此被赋予了自由欢快的色彩,充分体现了摆脱物欲枷锁而追求逍遥自由的哲学思想,表现了闲适惬意、自由洒脱的情怀。

二、意象相同,风格不同

古典诗词中会有一些常被运用的高频意象,但这并不影响诗人创作出风格迥异的杰出作品。如同是 “黄花”意象,宋代张先的“红叶黄花秋又老,疏雨更西风”(《少年游·红叶黄花秋又老》)用“红叶”“疏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晚秋寒雨图,充满了悲戚感伤的格调。

晋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于俯仰之间道尽远离世俗、超凡绝俗的自然真趣,此处的菊花暗含隐逸之情,在“东篱”和“南山”的衬托下尽脱喧嚣之感,体现了闲适淡远的风格。

元代长笙子的“菊绽黄花,月生碧汉清光皎。霜前雨后正芬芳,四海圆明照”(《烛影摇红·菊绽黄花》)描绘了一幅幽谧的明月黄花图:雨后初晴,夜幕低垂,月光如水,黄花悄然绽放,“霜前雨后”洗尽它身上的俗世铅华,让它更加的纯净芳香,令人陶醉,整幅画面营造了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给人安谧美好之感。明代梦观法师的“向来翠竹黄花圃,多在空山暮雨中”(《钱舜举画黄花翠竹》)则以“空山”“暮雨”做背景,以“翠竹”“黄花”相伴,赋予了画面一种脱离喧嚣红尘的空灵美与禅寂感。

而到了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和毛泽东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中,诗歌的意境风格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黄诗写出了长安城中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黄花的场景,它们散发的阵阵香气浸透长安,冲天而上,这里的“黄花”成为了义军战士的象征,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的战斗豪情;而毛诗由于诗人的阔达胸襟与宏伟抱负,黄花的意象更是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使整首诗歌呈现出慷慨激昂、恢弘高远的气魄之美。

三、情感相同,技巧不同

由于诗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创作特点,同样一种情感的表达亦是各有千秋,如“愁”是古人常抒之情,不同诗人表达愁情的技巧亦不同。

有虚写愁情,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是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化作具体可感的“春水”,写出了离愁的连绵不断,以水设喻,化虚为实,使愁情的表达更委婉含蓄,更具有艺术美感。

有直写愁情,如“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则是直抒胸臆,直写愁情。这“愁”里有壮志难酬之哀愁,有岁月易老之苦愁,有国土沦丧之悲愁,有退居田园之闲愁,凡此种种情绪一时都齐涌心头,化作一声长叹,此处直写愁情深重之无法排遣,如影随形。

有反写愁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是为反写。如唐许浑的《谢亭送别》中写道:“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诗人与友人离别之时恰值深秋,两岸青山逶迤,枫叶尽染,在一汪绿水的衬托下,明丽鲜艳,越发凸显聚之可贵,别之难堪,反写了离愁别恨。

有隐写愁情,如“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张炎《鹧鸪天》),借哀怨笛声,低暗云幕,千里燕子,雨中梨花,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自己无限愁苦的思乡愁情,虽不言愁而愁情自现。

四、题材相同,意味不同

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很多诗人会不约而同地接触到相同的题材,而相同的题材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又会有着不同的意味。例如同写“听琴”这个素材,不同诗人听出写出的感受和意味是大相径庭的。

苏轼听琴,听出了精湛的琴艺,高雅的意趣:“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减字木兰花·琴》),气度雍容的弹琴之人指下气韵流动,其琴技如此高超,让“万籁”为之沉寂,让天地为之肃穆,琴声时而如悲风呜咽,时而如流水潺潺,使苏轼产生了悠远寂寥的古意。

孟浩然听琴,听出了弹琴之人高洁旷达的内心境界:“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听郑五愔弹琴》),“清风”“竹林”“古琴”“清酒”“夕阳”烘托出了一位旷达潇洒、高蹈出尘的高士形象。

宋代王元的《听琴》听出了苦无知音、清高悲戚的意味:“拂尘开素匣,有客独伤时。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寒泉出涧涩,老桧倚风悲。纵有来听者,谁堪继子期。”时人多爱“新声”,不爱“古调”,弹琴之人寻不到志同道合的知己,只能“自知”“正声”,倚风独悲,慨叹世无子期,全诗充满了知音稀少的寂寥之感。

宋代顾逢的《雷峰寺听琴》则听出了愉悦舒爽的意味:“尽日山窗下,松风细细吹。喜于同坐处,乐在听琴时。” 山窗幽静,山风清爽,有三两知己好友同坐,可以调素琴,可以阅金经,可以谈古论今,可以举觞畅饮,岂非人生一大乐事?难怪仅仅是“听琴”,诗人已经“乐”在其中,听出了无限愉悦舒爽的意味了。由此可见,由于诗人心境、处境、性格、阅历的不同,哪怕是同一题材,呈现出的画面基调和意味也是截然不同的。

总之,比较法的运用,特别是作品中同中之异的比较,能于表象的相同相似中深究挖掘其迥异之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更能让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含英咀华,更深入地感受不同诗作的精妙之处,从而提高其古典诗词的鉴赏素养与能力。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吴县中学]

猜你喜欢

庄周意味黄花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围观庄周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黄花梁啊黄花香
庄周梦碟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史樟《庄周梦》与元初政治
见微知著与文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