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预科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2015-08-07

大众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预科班少数民族计算机

桂 洁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少数民族预科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桂 洁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文章对少数民族预科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并展开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从而探索出少数民族预科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新局面。

少数民族预科班;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1 引言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同于高中也不同于大学,介于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两者之间的特殊教育阶段,是通向大学的桥梁。[1]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所开设课程中实践性、操作性最强的一门课程。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的特殊性,本学院制定了“扎实基础,培养兴趣,突出特色,提升能力”培养理念,确定了“以预为主,以补为辅,预补结合”培养策略。为了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2 现状分析

2.1 教学模式分析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大都采用教师讲授、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授课方式。在课程安排上,甚至有些学校还在实行理论与实践分开授课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理论课上是大量的知识灌输,实践课上已将知识遗忘,无法有效进行实践操作。在教学模块设计上,即便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也只是将知识点进行划分多个任务模块,以各个模块的单项训练为主,各模块之间缺乏联系和系统知识的贯穿。结果是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技能,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却缺乏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材,少数民族预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统一教材存在知识陈旧,内容单薄,实践项目缺乏的问题。已无法适应计算机知识快速更新的步伐,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课堂授课的需求。为了更好的配合课程改革,本学期采用自编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2.2 学情分析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经过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和会考,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都是为了应对会考。知识的掌握不深入,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原有的这种学习动机下,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便十分欠缺。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层次不齐。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已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办公软件的操作。对于这些学生,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练习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偏远地区的学生,或者接触计算机较少的学生,对于键盘鼠标操作、电子邮件收发、文档中文字的输入等基本操作都不十分熟练。因此,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作业练习,评价方式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3 评价体系分析

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班来说,建立公平公正、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成绩关系到学生一年后的专业分流。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在分流成绩里包含了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成绩等。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其操作实践性性较强,作业多在机房完成,且成果具有可复制性。这就会给任课老师增加批改作业的难度,使作业失去实际评价的有效性。同时,当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即期末考试。主要用于评定整个教学环节是否“成功”,但不能给与学习过程方面的指导,也不能指示下一步应该如何开展学习。评价的功能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2]

2.4 学生现状调查

为了使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对2012级刚入学的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组织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表5):

表1 你如何评价你现有的计算机水平?

表2 在计算机实验课中,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通常会?

表3 如果将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讲解改为按照教学内容要求,由学生课上自行收集资料自学,老师只负责答疑,你同意吗?

表4 您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对你来说?

表5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你是否会参与?

结果分析:对于第一个问题,认为自己计算机水平很好的学生中,通过访谈发现,有些学生认为会玩游戏,会QQ聊天,便自认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很高。而这些学生中有的甚至找不到计算机的重启键。对于第二、第三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依赖性,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新知的能力,并且十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只有少部分学生期待新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新的学习方式的建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第四、第五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是期待案例教学,并且喜欢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改革。

3 课堂教学改革

3.1 以学生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充当导演的角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整体以实践教学项目为主,其中贯穿由浅入深、逐步求精的任务和实践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探求新知。然后,由学生演示、教师答疑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步适应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只做最后的点评。例如,Word文档的编辑,可以创造情景,提供实践的题目和要求(融合不同知识点的样张)。根据知识点的难易,分别由学生自主和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由学生代表对作品的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难点在全班演示,分享制作过程。然后,同学们进行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习惯于教师讲授,被动听课的学生来说,需要逐步开展,不可一蹴而就。同时,在任务和项目的布置上,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在难点的设计上要适当的搭建平台。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自学的兴趣和动力。

3.2 引入实用型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可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实用型的教学方法。比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探索式教学方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其中,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个新的挑战。所以,老师要不断地引导他们勇敢地接受挑战,才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应当重视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评价标准也不能简单的划分为好与不好,关键要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独立的观察思考和独到的见解等。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发展的文化与特点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讨论题,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网络查找资料,加以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通过网络主动探究新知。

3.3 理论与实践结合,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熟练运用所学到计算机的知识。要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和对入学前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好的那一部分学生,采用不同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学习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在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去探究。并通过版面设计、数据处理、幻灯片展示大赛的形式,给学生一个创作展示的平台,学以致用。

4 评价体系改革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题库”是计算机辅助评价测验的基础,一个大的评价系统的题库应能容纳足够数量的题目。这些题目在题库中的组织、分类、分值比重及其特征信息的确立与描述将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其次,“试卷生成”是计算机辅助评价测验系统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结果。要求在“题库”的特征信息的基础上,使用有效的软件,按照出题意向及出题原则随机生成考试卷及相应答案。最后,对主观性的题目进行有效地分类。对于能够实施上机测试的进行题目建立和测试,对于难以通过上机测试进行的题目,通过作品赏析、作品大赛等形式进行评价。努力方向有以下几点:

(1)在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全面考虑少数民族预科班专业分流的现状,尽量保证评价体系的周全有效、公平公正。本学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完全实现了上机考试,减少了老师判卷的主观性。主要知识模块包括:上学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档编辑;下学期的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制作、网络知识。测试题型包括:单选、判断、Windows操作、Word高级排版、Excel数据处理。每一模块单选题的题量都在100道左右,减少学生随机抽题的重复率。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探索了多元评价体系的内涵及内容,构建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基础知识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等相结合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

(3)细化知识体系,创建、完善评价试题库,对于学生自评自测实现绝大多数知识点能够通过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测试。规范评价体系,包括环节安排、形式设计、分值确定等,均达到最合理有效地规划和实施。

(4)评价体系中,使用试题库实施上机考试,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同时,更加公平、有效、直观、快速的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贾敏.试析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评价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45.

[2] 任春梅.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课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构建[J].情报科学,2012,(1):99.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ethnic preparatory class of cultural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ethnic preparatory class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and launches the analysis.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of the reform in the mode of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Explore the new situation of minority preparatory class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Preparatory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teaching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G752

A

1008-1151(2015)03-0115-02

2015-02-12

桂洁(1980-),女,河北武安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预科管理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预科班计算机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预科班少数民族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班级管理路径探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职院校预科班学生管理方法的创新性研究
基于高职教育的预科班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