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校青年舞蹈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2015-08-07荆玉环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
关键词: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舞蹈

荆玉环

(延安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陕西 延安 821000)

中国高校青年舞蹈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荆玉环

(延安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陕西 延安 821000)

自国家留学基金委为艺术专业提供了专项支持策略后,处于苏醒和变革的中国高校舞蹈教育又迎来一次吸收新鲜血液的机会,为高等教育舞蹈发展提供了空间。而本文就中国高等教育舞蹈发展政策为导向,在当代中国舞蹈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大背景下,以青年舞蹈教师科学研究为主要调查和研究对象,试图在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进行探讨,为中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科研培养;舞蹈教育

中国舞蹈高等教育随着本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原本舞蹈高等教育的专科教育分别过渡发展为两年辅助性教育以及初中起点五年制普及型教育。在这样一个发展背景下,舞蹈师资培养形式也逐渐多样化。2003年后,各大师范院校、综合性院校舞蹈系科相继成立。以北京、上海为地域核心,地方院团、部队团体演员为衔接的学科带头人,引领着一批以北京舞蹈学院为核心的本科毕业生或者专科毕业生组成了青年教师团队。各地高校不仅引进北京舞蹈学院的毕业生,也引进地方艺术院校与综合性院校本科毕业生。发展至今,岗位相对饱和,高校人才引进政策发生变化。至此,高校青年舞蹈教师已成为当下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一、中国高校青年舞蹈教师教学科研

中国舞蹈高校舞蹈教师,要明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原则,承前启后,与时俱进,要带着本土的特色眼光,具备国际交流与国际传播的能力。虽然世界不断变小,但是大大的世界应该依然存在,大世界与小世界的共存才能使一个完美的世界出现。中国高校舞蹈教育教学能力的衡量与发展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课题,研究起来具有许多不可能性。但是多角度的空隙突破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强调青年教学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结合青年教师对教育、舞蹈、舞蹈教育、高等舞蹈教育的认知度、认可度、认同度,在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突破所谓教学能力难以衡量、发展难以定位的不可能的可能性。目前中国高校青年舞蹈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自我培养、自我吸收、自我消化、自我探索、自我发展: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到研究生的所有阶段,其培养、吸收、消化、探索、发展均为“自我”连接形式。师资二十年稳定不变,从稳定的原则上理解,这也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如此循环的过程,从老师教学生,学生变成老师后亦以同样的方式教学生,十年也许尚可,但久而久之定使教师的科研能力降低,使教出来的学生没有创造力。任何教育,如果在不变或适当变化中发展,那么其原本的优势亦或变成生产模具的悲剧。诚然,其保留和完善传统的方法依然不够完善。因此,需大力提倡和注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培养发展创新能力。

(二)外流引入、相对结合、相对发展、试图探索:三十年前,外流的引入在北京舞蹈学院的体现微乎其微,而这种现象的暴露,恰恰反应在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系科对青年师资的引入与培养上。2002年以前,艺术专业院校99%的青年师资来自北京舞蹈学院。毋庸置疑,北京舞蹈学院作为中国舞蹈教育的最高学府,其培养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其培养的许多学生对舞蹈的认同、发展、创造和教育形成传播雷同。作为综合类艺术专业院校,其舞蹈系科的发展面临被否定与重新改革的窘境。然而值得欣喜的是,这样的状况在2004至2006年期间有所转变,相对结合、相对发展、试图探索的发展形势给青年教师的科研探索带来了光明。

(三)地方吸收、资源共享、主流发展、侧面结合:如果说综合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系科的发展有许多局限,而这样的局限并不能完全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地方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在发展中的问题层出不穷。首先,从学科带头人来说,很难有一个能从教育发展研究出发对舞蹈本身的教学有所建树和探索的教授。不具体谈某一个院校,随意打开高校网站,大多数学科带头人来自地方院团,他们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但需要花费五年至八年的时间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但是几年之后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学科带头人的摸索还没有结束。那么青年教师更谈不上科研的提高和教育的深入研究。在保证能完成一个基本平衡的、稳定的教学任务得前提下,有一些小的创作就已经实属不易了。而资源共享可以理解为资源只能共享,主流发展可理解为基本平衡主流性发展。侧面结合却是小范围的侧面结合。

(四)外部引入,内部牵动,大致目标,不断更新:从2006年开始,世界美学大会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学论坛,在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于2010年8月召开后,全国舞蹈教育行列的许多前辈,如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创始人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高金荣、昆舞教学体系创始人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马家钦、留法第一舞蹈教育博士获得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慧慧,均在会议上发言。作为为数不多参会的青年教师,得幸聆听,也感受到了主办方北京舞蹈学院迫切改革与追求进步的愿望。其中,问题虽很少被明确提出,但是个人的研究主题与方式都有所涉及。那么,外部引入,内部牵动,大致目标,不断更新的形式也影响到了2010年后的高校舞蹈教师的引入与培养。此后至今,虽然还是有那么些根深蒂固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青年教师的教研活动已经逐渐展开。

二、现代人眼中的“中国高校青年舞蹈教师科研”

高等学校医学、经济、政治、数学、科技等学科对教师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高校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革。很显然,舞蹈高等教育尚未寻找出一条明确的应对措施。少许特殊贡献、特殊政策的存在是舞蹈高等教育的独到之处还是毒瘤也越发不能衡量。

换言之,过去直到现在,如果单从学历上来判定如何发展,舞蹈教育还是难以做到的。如果从学识上衡量亦是难以突破的,在很长的一个时间内,大部分舞蹈者只重技术、轻文化。但是后来,从舞蹈创作者到舞蹈教育者,甚至表演者都盲目的进修,不断接受外部知识,却没有进行转化和消化。这些因素导致当下中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整体偏低,这些青年教师只能盲目进修提高学历,但是大部分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甚至留学归来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无法适应教学活动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备创新观念、胆量和实际行动能力的寥寥无几。但这样令人担忧的的现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挑战机遇。

中国舞蹈高等教育还不够成熟,真正在研究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专家并不多。但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青弋教授,不但在传统舞蹈文化的收集与整理上下了许多功夫,在中西方舞蹈文化发展研究上也取得许多成就,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也有研究舞蹈教育方面的学生,在此有许多参考之处。另外,上海师范大学的郑慧慧教授,不但集中对欧美舞蹈高等教育进行了研究,还在长期的实践中,从中国舞蹈教育角度对教师的培养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但是两位专家的力量有限,他们更加希望其科研成果能对教育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而我们青年教师们,有多少人了解这些成果,又有几个人在探索,有几个人在应用这些科研成果呢?从个人的教学经历中,笔者发现许多青年教师并没有撰写论文的习惯。真实可行的言论并不多,大多数是完成基本的科研任务。但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专业学识与研究态度,是能吸引和启发学生的。前五年难以有收获的感觉,近些年逐渐地感觉潜移默化的传播力量,为学生的教学传播,带来了许多可喜之处。那么,中国高校教育科研还是应该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舞蹈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舞蹈艺术修养,将其积极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也算是中国高校舞蹈教育科研发展,目前对教师最实际和直接的要求。

三、结语

青年舞蹈教师是舞蹈教育发展的主要引领者,而中国高校舞蹈教育起步晚,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还处于弱势。这是作者主观观察、体验和感悟,以及同行交流的结果。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其存在的问题确实需要尽快解决。作为高校舞蹈青年教师的一份子,更加是感同身受。这篇论文也算是这一项课题研究的开篇之笔,许多言论尚且需要历史的总结,也需要更多专家的指导,但是笔者始终坚信勇气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他们必定会取得教育科研成果。当然,笔者也相信在国家不断优化教育政策和教师培养政策的大好形势下,高校的舞蹈青年教师们不仅可以承受住考验,也一定能在国家的支持下取得一定的成绩。

[1]杜玲玲.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04).

[2]康贝贝,张艳,关嘉.论高等学校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培养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3][美]约翰·杜威(JohnDewey).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G4

A

1007-0125(2015)07-0209-02

猜你喜欢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舞蹈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冰上舞蹈搭档
艺术院校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Sequence Analysis
我和舞蹈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