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台岛,海丝风景旧曾谙

2015-08-06邱泰斌

福建文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树王闽江古树名

邱泰斌

我的故乡归属于有福之州闽山苍苍的仓山区,我的乡愁寄托在闽水泱泱的南台岛。提起仓山闽江,我的脑海自然而然就由CANG SHAN的谐音联想到五彩云南的苍山洱海,其美名美景,同样令人遐想不已……

南台岛,是福建母亲河闽江的第一大岛屿,也是我国河流岛屿中较大的一个,位于闽江福州段南北两港之间。南台岛东西长(淮安至林浦),南北相对狭窄(螺洲至烟台山),总面积118.2平方千米,覆盖了如今仓山区全境。实际上今天的仓山区等同于南台岛,只不过南台岛之名更古更雅我更喜欢呼之罢了。

我因少小离家,对南台岛接触不多,印象不深。自从市直机关办公地点搬到了仓山区南江滨西大道,每天上下班途经万寿桥(解放大桥), 眼缘中洲岛,毗邻烟台山,渐渐儿便耳熟能详,补上了南台岛怀旧海丝风景的一课。

历史上南台岛及其水域作为洋人区域洋人岛,日上月升,江涛海潮,茶市兴盛,洋船洋帆接踵而至,洋楼花园也应运而生。临水则情溢于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园则情注于园。

水道茶市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河流,闽江源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福建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淮安古村落巴岊山前分为南北两支,然后穿城而过,中贯福州城150公里,之后至马尾与马江形成三江汇流,折向东北流出琅岐岛注入东海。

千江有水千江月。福州这座山城复水城,滨江面海,江水中贯,傍水而立,水网密布,江涛拍岸,波光粼粼……

追溯历史,当初英国政府正是考虑到福州地处江海交会的闽江口,入海即可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特别是可获取闽江上游的武夷山茶叶,具有上通武夷山,下达入海口的链接和便捷,因此看中了这个具有得天独厚山川地理条件的水道茶市。

当年富有天时地利的福州仓前山,便成了海丝通道福州段的重要载体。

仓前山,位于南台岛之北,闽江之南,包括如今的闽江大桥(二桥)以南,观海路、朝阳路以北地段。据考证,仓前山原名天宁山,又名瓜藤山,后因山之北麓设盐仓,被称盐仓前,改名仓前山,简称仓山。马可·波罗《游记》曾赞美:“这城的一边,有一条一英里宽的大河。河上有一座美丽的长桥,建筑在木筏上面,横跨河上。”这一英里宽的大河即闽江;这美丽的长桥即当年的万寿桥(因万寿寺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改称解放大桥),当时为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桥,中隔中洲岛,连接着台江、仓山两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洲岛被割让给琉球人开辟新港泊船,因此周边得名在船浦,北伐战争之后更名为泛船浦。浦意即漂浮于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泛船浦就是指船浦那片区域。

在船浦(泛船浦)坐落于闽江南岸,江面宽, 河道深, 水量足, 便于船只进出。于是海丝风景伴着江涛海潮涨落,随着茶市茶路而兴衰。

鸦片战争之后,历史上曾因茶路不畅,茶市不兴,海丝之路几度沉寂。直至清咸丰三年(1853年),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切断了福建通往广州、上海的茶路,福州成为福建茶叶唯一出口线路畅通的口岸。据史载,该年美国在华最大贸易机构旗昌洋行,率先借水道闯关武夷山收购茶叶,循着闽江源运至福州出港出口获得成功。从此,福州港贸易雄风大振,洋船骤聚,一跃成为国际茶叶贸易中心。至咸丰十年(1860年),福州成为中国三大茶市之一,茶叶出口量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五,位居全国茶叶输出的首位。为此,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在在船浦设立“闽海关”( 俗称洋关),并在海关大楼前建成海关码头。英国怡和洋行随即在海关隔壁购地建房,随后其他各洋行也陆续在海关附近江边购地置屋;原先散布于闽江两岸的洋行也逐渐把位置改到在船浦。很快,在船浦一带形成一个西起观音井,东到怡和码头的洋行聚集区,汇聚了在福州的大多洋行。1872年之后,泛船浦码头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码头,桅杆林立,船舶密集。“走马仓前观走马,泛船浦内看在船”,便是当年古茶市、古茶叶码头盛景的写照。

据介绍,2011年10月,久已沉寂的泛船浦古茶市得以重振。“泛船浦福州茉莉花茶第一街”开街,重现了泛船浦在清代及民初千帆竞渡、茶行林立的景象。欧盟、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茶叶行业组织均派出代表前来参加开街仪式。国际茶叶委员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州市农业局三方签署了“打造福州茉莉花茶城市品牌”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新海丝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久久伫立于奔流不息的闽江边,徘徊流连于泛船浦遗存,追觅着于时光中流逝的古茶市,手持着一张海丝旧船票,期盼登上21世纪海丝的客船。

山脉洋房

烟台山,位于南台岛仓前山梅坞,海拔高41.6米,北临滔滔闽江,地不大,山不高,却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和西洋建筑傲立于世,夺人眼球。这里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之形胜,素有“琼花玉岛”之称,有人把它比作福州的“鼓浪屿”。 如今这里形成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规划面积达53.22平方公里。

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人、传教士开始进入福州。英、美、法、俄等国向烟台山派驻领事。1845年英国于仓山首设领事馆,1903年墨西哥最后设立领事馆,至此烟台山不足九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7个国家的15个领事馆、一百多家洋行、8座教堂、3所教会医院、11所教会学校,以及公馆、别墅、民居等风格不一的西洋建筑、文化遗产。一时间各种建筑风格纷呈,从古罗马到哥特,从巴洛克到洛可可……犹如一夜之间鳞次栉比绽开了世界建筑博览奇葩(据史载,中世纪和近代建筑大师大多来自欧洲,拜占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随着欧洲国家在世界范围的渗入带到了福州)。这里成了外国领事馆、洋人聚居区。此时,我不得不联想起了当年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城市,如“上海外滩”、“鼓浪屿”等,不得不感叹这些无价之宝的风光和遗存!无怪乎,连一向文风朴素的叶圣陶先生于1923年也不得不为之动容动情,赋文赞美烟台山:“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音,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多美的景色呀!1932年出生于福州的北大教授、博士导师谢冕先生,不久前还深情地回忆说:“我自小生活在福州的南台岛,那里是两个文明的集结地,有着教堂、赛马场、咖啡厅、西餐馆、舞厅以及更多的医院和教会学校。”

这里矗立着一座著名的泛船浦天主教堂,如今位于仓山区朝阳路新民街54号,于泛船浦茶市鼎盛期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时任福建教区主教李宏治始建,民国22年(1933年)重建,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7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泛船浦天主教堂主堂北端建有二十多米高的钟楼,楼顶竖立着近三米高的十字架。据称,昔日钟楼报时声可传扬十余里,因此号称“江南第一大堂”。 2008年,因道路建设需要,泛船浦教堂重达一千五百多吨的神父楼被整体平移,即向东平移80.7米后开始逆时针90度转向,由原东西朝向变为南北朝向,最终与主教堂平行。这无疑是对海丝遗存保护很重视很成功的一个典例。如今泛船浦天主教堂仍为全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仓山梅坞路,鼎盛时期曾是老银行一条街。汇丰银行坐落于梅坞路口。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苏格兰人在仓山大岭顶设立汇丰银行福州分行。五口通商时期,这儿成了各国领事办理经济业务的主要地方,整日价商贾云集,名流鱼贯,车水马龙,连旁边的里弄也随之称为“汇丰弄”。 当我和友人信总、刘风踏访时,历史上得以翻修过的汇丰银行映入我们的眼帘,雪白的墙体,深咖啡色的百叶窗,高高挂的大红灯笼。据介绍,当翻修汇丰银行时,踩着百多年前保存下来的木头地板仍“咚咚”作响。而地板下面有一部分空间,用以防止楼板潮湿,预防白蚁侵蚀。原先一楼是人来人往的厅堂,二楼是汇丰银行办公地点,而楼梯底下用门板隔成一间间小屋,当年银行的发票、档案材料均存放在地下层。得便于仓山区“活地图”林琳先生作向导,我们参观了当年银行金库。那是巨石累累、坚不可摧的石铁之地呀。历史上的汇丰银行,今为仓山文化馆。

仓前山既是使馆区,也是学区。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年—1951年),原校址矗立于仓山区上三路8号(今师大仓山校区西边),由三座中西结合的砖石结构大楼,建在山冈顶上,面向东南,平面呈门形,依山势筑3座大平台,奠基于宣统三年(1911年)12月12日。这是美以美会(1939年后称卫理公会)在中国福州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 为民国时期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特别重视英文、宗教和音乐三门学科。抗战后修复,主楼名胜利楼,南侧称民主楼,北侧为和平楼,为目前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教会大学旧址。

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由于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乐群路23号,位于福州高级中学高中部对面,坐落着法兰西领事馆旧官邸,即领事们的住宅楼,原为美孚洋行,曾作天主教主教公署。主楼为两层带地下室劵廊式建筑,南面入口,庭院里有一棵百年罗汉松庇佑。这里曾经是被誉为“二十世纪前半叶法国文坛杰出人物”的法国文豪保罗·克洛代尔的故居。门前“保罗·克洛代尔故居”牌匾可以为证。保罗·克洛代尔曾任法国驻福州领事,在福州曾用名“高乐待”。他的姐姐是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情人。保罗·克洛代尔来福州参与了福州船政重建谈判并最终达成协议,并在中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剧本,尤其是创作了以自己在福州亲历为蓝本的戏剧作品《正午的分界》,写下了影响一代法国人的散文诗集《认识东方》。他颂扬福州的山山水水,说它是一座充满了“玫瑰和蜜的城市”。

我们一行还徜徉流连了马厂街与其支巷康山里。这里如今与喧闹的学生街不过相隔一条马路,总长仅五百多米,却较好地保留下了12座民国时期别具一格、充满诗意的花园式洋房。这些洋房虽经近百年历史, 但建筑外观和内部结构仍保留着当年建成时的风貌, 其整体结构基本完好, 砖墙几未破损,成为研究福州民国时期民间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这些老红砖里弄老洋房,多被高高的灰白色围墙圈住,几竿修竹、几株绿蕉斜逸出墙,犹抱琵琶半遮面,无不透逸出历史的沧桑。

“可园”是其中一处红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的公寓式洋房,位于康山里5号,建于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至今楼房状况尚好,未经大翻修。据知情人介绍,1928年刚留洋学成归国应聘于东北大学的福州人氏、一代才女林徽因携夫君建筑大师梁思成,趁暑假回福州探望老母亲(也有的说是度蜜月),曾舍弃城里鼓楼高桥巷家屋,而租住于此月余。不得而知,可曾是这对中国史上名流夫妇,依然沉浸于欧洲生活情调,而流连于此“小欧洲”的风格气息。这是林徽因一生仅有的一次回乡之旅。如今,“可园”老房犹在,佳人才子早逝,犹见后人凭吊。我仰慕故园乡人、才女林徽因才情容貌,还有她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欧园树王

离我新办公区不远处,有一座清代名噪一时的欧式花园遗存,史称禅臣花园,是近代福建最早的一座西式花园,也是仓前山居留区内洋人创建的唯一公园。

随着时光流逝,历史上的禅臣花园如今“养在深闺”,世人知之不多。

其实作为南台岛人并在福州从事园林工作三四十年,对禅臣花园旧址我也不是头一回造访了,但过去多抱小和尚念经的心态,如今感到问心有愧。

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凡要成就一番事业,成功一件事情,往往取决于谋事之人用心如何。万物无心不活,万事无情不美。正所谓哲理常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认这个理。

于是,我关心起了那座园那些树。

近水楼台,我首先翻阅了有关史料和古树名木普查档案。

我了解到,禅臣花园由德商禅臣洋行创建,其创建时间应在光绪17年(西元1891年)之前,园中曾收集引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名木,并建有西式园林小品,据传其玻璃暖房当年还曾轰动过京城呢。光绪17年后这里建起了德国领事馆,禅臣洋行随即把禅臣花园赠送给了德国领事馆。随之这里建起了领事馆馆会、领事官邸等。

历经世事沧桑和岁月剥蚀之后,据史载,时至1983年,原建在禅臣花园旧址内的德国领事馆办公楼,被负责使用管理的某高校莫名其妙拆毁了。想必那年头即使是高等学府人员脑瓜子也缺了法制观念,少了根文物保护弦吧。

不幸中万幸的是,园内相当部分古树名木还幸存了下来。

经园林部门普查存档,园内曾幸存古树名木30株左右,其中“中国树王”逾9株,即指那些在全国足以称王的外来树种(国内最早引种或体量最大、最具科研价值的树种)。它们早就高中国家林业部门出版的《中国树木奇观》丛书榜了。

可如今一看吓一跳,令人触目惊心!

我看到,园内原有大批珍稀树木纷纷谢世,哀鸿遍野。仅1990年之后,园址内连折六大树王:

“中国澳洲粟豆王”,1990年为污水浸泡中毒而亡。这是全国原本仅存的一株澳洲粟豆名木古树;

“中国金刚纂王”,2000年被园内水泥封杀;

“中国大叶南洋杉王”,2003年毁于监守自盗的刀光斧影之中;

“中国平顶赤松王”,2006死于园内装修搅拌水泥石灰;

“中国落羽杉王”,2008年毁于园里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加拿利海枣王”,2012年遭虫害感染侵害致死。

除“中国树王”之外,园内古树名木家族其它子孙后代也受到程度不同的伤及。

显而易见,“中国树王”及古树名木家族其它子孙的轻易夭折,无谓牺牲,除了自然消亡定律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养管不善、保护不力甚至于急功近利、贪赃枉法!短视、愚昧、法盲——当惊世界殊!

“中国树王”渐行渐远……我不禁为之痛心疾首!

世人应知,古树名木是唯一以生命形态见证历史的“活的文物”,并且为不可复制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们本身就是文化,就是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树名木的保护价值与珍贵性,与名人故居、历史名园相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中国树王”,位居中华大地国宝之冠,其保护的意义、地位、价值不可估量,无可比拟。一座楼房甚至一所校园价值岂如一株全国树王?!“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名园易构,古树难求”,更何况“中国树王”呢?

总览全国,“中国树王”只在福州南台岛禅臣花园这块史上神秘土地硕果仅存。这些树王舶来品引种成功,为植物学等学科引育种、研究生态习性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数据和良好的适生采种母株,在风景资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们也是中外交往的活见证,福州近代史教育的活教材和活化石。

多年来专家们一致大声疾呼应尽快建成的树王公园,对“中国树王”予以特殊保护!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呼声高一阵子;纸上谈兵,举重若轻,未下重典、未赋重赏(相信国人于重典之下必有怯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眼睁睁看着一株株“中国树王”前赴后继,接踵倒毙;每棵古树名木相继光荣了,每次都节哀顺变!

那些尚存的树王和花园遗存如今状况如何了呢?我火急火燎,坐立不安了。

百闻不如一见。

据悉,禅臣花园旧址——如今的仓前山南坡,黄埔路172号,近二十年来为福建师大拨付师大附中等所办的民办福州时代中学使用。

于是择日,我邀上二三好友,去踏看现场,探树盘点。

我们一行一跨进校园,同行的附中老校友就大声疾呼:如今校园建筑物太多啦!他们毕业离校四十多年,老家都在南台岛烟台山附近。他们深有感触地回忆道,过去在学校时和离校后来这里故地重游,园内树木茂盛,名木繁多,遮天蔽日,清新凉爽,常见白鹭、猫头鹰等飞翔盘旋鸣叫于头顶,而如今许多古树名木特别是一些树王都不见了,风景大煞,荫不蔽日,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接着,我们逐一探望盘点登记了园中的古树名木。

园中目前市里已挂牌的古树名木有25株,其中可称“中国树王”或可作树王接班人的尚有三四株。包括那株“中国异叶南洋杉王”,编号闽A00010,树高35米, 胸围3.7米,冠幅直径21米,树龄和胸围均在全国称王;与之毗邻的另一株同龄同类者,胸围3.57米,屈居全国老二;那株“中国安波那树王”,挂牌闽A00003,树高18米,胸围直径2.7米,冠幅直径12.7米。据专家告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这株“中国异叶南洋杉王”为全国独一无二。六十年代后,其后代被国内许多植物园逐步引种成功。那株“大叶南洋杉王”,挂牌闽A0006,树高33米,胸围20.3米,冠幅直径5.4米。除此之外,园内还幸存着早年引种成功的古枳惧、古破布木、古糖胶树、古姚金娘、古白千层、古荷花玉兰、古芒果、古樟等古树名木。

未挂牌的尚有10多株(由校方挂牌7株)可作为古树名木的后备军。如由校方编号为FJNU34,立地条件和长势均很好的异叶南洋杉,可做为其树种名木后备军。据介绍,异叶南洋杉是世界三大庭园观赏树之一,高大笔直,树冠呈塔形,树枝平展。园中居多的是樟树古树接班人,堪为可喜。

虽说目前禅臣花园旧址的使用管理者对古树名木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挂牌介绍树木特别是珍贵品种,以及其它一些保护防范措施,但并不讳言,园中的古树名木总体状况堪忧。

如上面提及位居全国老大老二的两株异叶南洋杉,环境均太阴,且倾斜程度年重一年,亟须支撑;那株“中国安波那树王”被猫爪藤缠身,寄生笔管榕附体,而且歪腐,亟待解救;那株“大叶南洋杉王”,长势衰弱,叶片半枯半荣,且有蚁蛀。亟须养管复壮。

特需提及的是两株均为一级的古树名木伊拉克蜜枣,挂牌号分别为闽A0007、闽A0008,均已呜呼哀哉,魂归封神榜。据福州时代中学报告称:原福建师大生物学院两株伊拉克蜜枣,受腐蚀枯干多年。2014年11月29日,编号闽A0007那株,因根部腐烂倒下。另一棵倾斜,随时可能倒下。

史上面积仅15亩的禅臣花园曾集聚过10株左右的“中国树王”,在全国城市堪称绝无仅有;如今虽经几番前赴后继,一些树王相继香消玉殒,但一些替补队员顶了上来,这里目前还拥有3株以上的“中国树王”及其后备树王和其它古树名木,其品牌和号召力在全国仍可名列前茅,引领无愧。

天生我才必有用。中国树王园在中国再无别处可觅,无可替代,无出其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近期全国媒体都在沸沸扬扬宣传报道着习近平总书记保护文化遗产的事迹和重要指示,大声疾呼要“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大力倡导“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福建也大张旗鼓宣扬闽文化。

猛然间我记起了古人一诗句“千江同一月,万户皆尽春”。

春声渐起,春风徐来,春天已近。

我已春心摇曳,憧憬期盼着中国树王公园早日落成!

哦,南台岛,我的故土,我的梦乡!

责任编辑 林 芝

猜你喜欢

树王闽江古树名
中国“树王”在哪儿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树王爷爷的春天
闽江雨情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第三批“福建树王”简介
昆明的古树名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