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各学段体育课程内容优化措施

2015-08-06平桂英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小学课程

平桂英

摘要:为了保证小学各学段体育课程内容衔接,有必要采用删繁、降难、除旧、纠偏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等方式,设置与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的体育课程内容,使学段体育课程内容与该学段学生的体育健身需求、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练实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相适应,进而有效促进不同学段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关键词:小学;不同学段;课程

小学各学段《九年义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自主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而在落实过程中却普遍出现体育课程教材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和混乱现象,一些学校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当下流行的新兴运动项目或民族民间盛行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在未经教材化的情况下,将一些非身体练习的游戏活动或智力活动生硬地引进课堂,致使体育课性质发生变化,出现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挤占了有限的体育课程时间和空间,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删减繁杂动作技能

针对体育课程内容的繁杂,必须采用“删繁”的手段,删去那些无关紧要、复杂程度较高的内容。需要做到:一是要紧紧把住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教材化的关口,不要把那些生疏冷僻的、不实用的、安全性能低的、没有身体锻炼价值的、不易掌握的项目引进到课程内容中;二是依据学科逻辑、课程性质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删去那些不符合学段课程目标的内容,让学段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更加突出;三是在选用课程内容时,要根据某一学段学生的需求区分主次内容,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以学生兴趣为导向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运动项目不宜过多,应该重点选择和传授与学生兴趣有关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引领学生掌握。

二、项实用的运动技能

“删繁”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特点出发,删去繁多的运动项目,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删去复杂的运动技术路线和規则约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从而增强体育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三、引入新兴运动内容

必须与“时”俱进,破除体育课程内容的“旧”,积极引入一些能够体现时代性、社会流行的新兴运动项目,如街舞、健美操、瑜伽、普拉提等休闲时尚的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时尚、实用,深受学生欢迎,能够学以致用,并能很快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其良好生活方式的生成。

三、降低教学难度要求

在技术动作方面,可以做到:①简化复杂的技术动作,如将24式简化太极拳再进一步简化为动作简单、易学易记的9式太极拳;②精简技术方法,如足球运球方法种类较多,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外侧运球、脚背内侧运球、脚内侧运球,没有必要全部掌握,只要掌握其中1~2种技术方法即可;③修改运动技术规则,如排球教学比赛允许连击、四次击球,能够增加该项目的可玩性、趣味性,并且不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与运用;④简化技术要领,一些复杂的动作技术,可以通过口诀来清晰地表达,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编成口诀:“一蹬、二展、三抬、四压、五拨”,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熟记、领悟要领,排除不必要的信息干扰。

在场地器材、人员、装备方面,可以做到:①降低器材的高度,如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篮球架的高度、栏架的高度、横杆的高度,也就能降低扣球、投篮、跨栏、跳高的难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技术,还能够帮助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学生收获成功的快乐;②减轻器材的重量,如用实心球替代标准重量的铅球、用气排球或者软式排球替代标准排球、用小篮球替代标准篮球,利用这些器材同样能掌握课程内容所规定的运动技术;③调整场地的规格,如将110米跨栏改为60米跨栏,将全场足球教学变为半场足球教学等;④调整参与人数,如单人跑改为双人跑或者多人跑等。通过场地、器材、人员、装备等方面的调整,可以降低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

四、突出体育课程特性

体育课程内容的纠“偏”首先需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体育课程内容的学科逻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偏离了身体练习规定的学科逻辑,不能忽略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偏离了它,体育课程的学科价值将无法实现。 小学各学段小学各学段其次,需要纠正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而上学的理解为淡化运动技能或不要竞技运动内容的做法。体育学科是一门操作性的学科,运动技术是实现各项运动操作最重要的手段与途径[4],运动技术、技能是小学各学段体育课程内容的主体。

此外,需要纠正体育课程内容偏离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做法。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出现在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不同学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个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都为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了可供遵循的规律。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考虑每个学段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渴求和心理品质提升的需要,根据一定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体育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体育课程内容的学段特点。

五、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

“减重”是指尽量减少体育课程内容的重复设置现象。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并达到高度自动化阶段,课程中某些主要的知识与技能便会反复予以重现。但这种重复不应该是无逻辑的、简单的重复,而是应该在螺旋式提高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5],也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使运动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不断拓展和加深,彰显出对内容难度要求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实现使学生由生疏到熟练的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的。否则,就会造成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庞大、繁杂、无重点,不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不利于学生形成运动兴趣和特长。

减少学段体育课程内容的重复设置现象应该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两点:一是每个学段在起始年级都应该为学生适应新学段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一个“缓冲区”,在这个区间可以提高优秀学生运动成绩、运动技能为目标,也可以提高体育后进生运动能力为目标,使未学过新内容的学生接触到新的学习内容,这样能够发挥“缓冲区”承上启下、瞻前顾后的功能,使课程内容的重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二是整体规划一个学段的体育课程内容,既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又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设置课程内容,尽量避免学期之间或者学年之间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

猜你喜欢

小学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