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

2015-08-05魏兴元

文史月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于成龙百姓

魏兴元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代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出身于破落官宦家庭。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任广西罗城县令。行前乡邻好友劝他,罗城地处边远,道路艰险不去为好。他说:“荒芜边界地区皆是中华民族的土地,国家要管理,为人做官岂能选择险易?且罗城能无官吗?”又说:“君命,义不辞险!”于是他“典田卖屋”凑银百两,毛驴一头,随从五人,跋涉三月到达罗城。

罗城偏僻落后,久经兵燹,盗贼猖獗,瘟疫流行,可谓“蒿草弥目,无人行径”。百姓避居山谷,城内仅有居民六户,草房数间。于成龙及其随从暂居关帝庙内,接待百姓。险恶的环境使五名随从或逃或死,只余成龙病躯一身,濒临绝境,但他毫不气馁,扶病理事,访贫问苦,体察民情,编制保甲,抑制豪强,安定社会秩序;鼓励流民开荒,免税三年;大力兴修水利,鼓励商人经商;并重教化建学宫、立学官以教民。其中能读书应举者,免徭役。于成龙洁己爱民,罗城百姓怜他生活寒苦,筹盐米费助他,他婉言回谢说:“我一人何需这些东西,可带回去奉给你们的父母,就如同我享受了。”他向上司反映民间疾苦,以“肃清吏治为先务”,对贪酷官吏“必按律而斩除之,以去地方之蠹,以伸百姓之冤”。仅三年时间,罗城恢复生机,时和年丰,盗息民安,官民亲睦,变成“种穗被野,牛羊满山的富饶之地”,被誉为广西模范区。于成龙政绩“卓异”,成为全省为政的楷模。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迁四川合州知州。当时合州领三县,民多流亡,合计不过百余户。他继续执行罗城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一面招集流亡百姓,鼓励垦田,贷给耕牛种籽,区划田庐,并在官府建立案籍,田业归己,三年不收田赋;一面尽除习弊,减轻百姓负担,裁革十余事,精简身边从员及其费用,仅留一家仆,养一骡,布衣疏饭。旬月之间,增加户口以千计。政绩考察时,又被举为“卓异”而升迁黄州同知。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升黄州知府,严肃整顿属下官吏,禁止铺张浪费,杜绝私派,惩办诬告,堵塞行贿受贿。是年秋发生大饥荒。成龙开仓赈恤,严冬冒雪计口授赈。他广募施舍,自己带头解囊,将所骑的骡子卖了十两银子,救济了灾民。他每天只吃粗米饭一盂,粥一匙,配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故而人们称他为“于青菜”。暑夏,他用疏麻布做帐,寒冬则穿件粗布棉絮袄。常徒步微行,体察民情,人们尊称他为“于青天”。随之晋升为江防道员。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迁福建按察使,临行时只有简朴的被褥一卷,朝衣一套,他打发仆人买来几篓萝卜抬上船来。船夫问:“这些不值钱的东西,买这么多有啥用?”他说:“我沿途可以当饭吃,载这些东西又可以压船。”在船上每天只吃几根萝卜,直到福建地界才停止。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正赶上清廷为对付台湾抗清势力而实行“海禁”政策。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动辄以“通海”罪名大兴冤狱,民不聊生。他到任后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于是他坚决主张重审,对怕得罪上司的人说:“人命至重,我誓不能咸阿从事!”经过他细心地甄别复查,平反了大批冤案,使上千人免遭屠戮而获解归家,贫困者还发给路费,闽人感恩戴德,立碑生祀。数月后晋升福建布政使,总管全省钱粮。他自编一副对联,贴于办公大堂两旁:上联为“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戴锁”,下联为“一丝半毫,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他“自茹淡素”,几案间,唯蛛罗鼠迹,一竹笥贮朝服,二釜备炊爨,文卷书册数十束,此外尚无一物。同僚都感到他太艰苦,他却说:“我生来没有其他嗜好,布衣蔬食能避免饥寒就足够了。不知世界有享受事,也不知馈赠交际怎么搞。计我的俸禄收入自结有余,其它要何用!”朝廷考核时举为“天下清官第一”。康熙皇帝赞美他:“如于成龙,方不愧卓异二字”,特晋升为直隶(今河北)巡抚。上任时只有随从二三人,全骑毛驴。

直隶为畿辅帝邦,居住着满族军政要员。他们强迫汉人“投充”,借机侵占民田,建立旗庄。庄头恣意胡为,囊取奸利,纵容盗贼白昼杀人,无人敢过问。民间有讼,庄头就上堂呼噪,地方官吏只能仰天叹息。于成龙说:“我奉天子命令,来管理这块土地,以惠养这里的人民,岂怕庄头吗?”于是“编保甲严连坐以清盗源,除豪强严隐占以苏穷困”,并重视教化,创办“漳南书院”。对那些抗违者绳之以法,无所宽容。从此恶人恐惧,盗息民安。任内“益励清节,自始至终,并无改操,凡有亲友旧识,和相请者概行拒却,绝不允从”。并注重志书,组织编写了《畿辅通志》四十六卷。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康熙皇帝接见于成龙之后,晋升大司马总制两江。

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后,注重地方吏治的整顿。向地方官吏提出六条基本要求:勤抚恤,慎刑罚,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他严于律己,生活始终俭朴,治事益加勤奋,常微服私访,考察官吏、了解民情。诫属吏,惩刁顽,抑豪强,振颓俗,易积弊,革加派,举廉劾贪。同时“建书院,兴文教、抑武事……”编修了清代第一部《江西通志》五十四卷。数年之间使两江清平,政通人和。他仕宦各地,不带家眷,与结发妻子阔别二十年才得见一面。暮年毫不贪恋功名显荣,接连三次上疏请求“休致”,都被特诏留住。两江之间数千里,无不畏其威而怀其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八日晨,端坐而逝,面色如生,享年67岁。同僚来至寝室内只有“青灯布幔、冷落菜羹、敝衣破鞋”而已,“外无长物”。江南百姓闻之涕不成声。康熙皇帝亲撰碑文,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赐予“高行清粹”的金字匾额。

猜你喜欢

于成龙百姓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百姓看家“风”
艺术化呈现中“于成龙”形象的真实性塑造
百姓腰包更鼓了
三国演义
电视剧《于成龙》中央8套收官
晋剧《于成龙》
廉吏于成龙的交际之道
百姓闲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