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白乙化
2015-08-05武永奕
武永奕
山西河曲历代驻军很多,但最多还是抗战初期。1937年抗战开始,有何柱国的骑二军、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赵承绶的骑一军(部分)、蒙旗独立旅杂牌晋绥军等部队先后驻河曲。1938年春,中共党员白乙化就曾率东北抗日挺进军先锋队200余众,驻河曲碓臼墕,开展敌后抗日战争。
白乙化是辽宁人,1912年夏天出生在辽阳县的石场峪村,幼年入私塾,13岁就能写一手好字,还擅写旧体诗,乡人称他为“白才子”。1928年在辽阳中学读书的时候,因为三次参加爱国运动被开除,于是他决心学习军事,入东北军校教导队,十个月后转入东北讲武堂,又因为反对军阀混战,被东北军当局发觉,逃至北京,入中国大学,结交进步的同学,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回到辽西组织义勇军,攻占辽阳警察局,声势大振,并率领3000余人转战辽西、热河、锦西等地,历时两年。“塘沽协定”以后,他的部队被军阀包围缴械,他又回到北京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中国大学学生会主席。在“一二·九”运动中被捕,出狱后继续领导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东北青年工作。1936年秋,他率领东北流亡青年到河套垦区,积极挖渠种地,耐心组织群众,把垦区造成了东北人民团结救亡的新阵地。七七事变后,白乙化很快领导了垦区起义,组织抗日先锋队,渡过黄河,横穿内蒙古的沙漠和草原,踏上抗日的征途。
白乙化和战友们抗日征途的第一站就是河曲县。1938年2月,河曲失陷前夕,27岁的白乙化率东北挺进军先锋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来到抗日前线河曲,后又顾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主动撤离河曲。这里主要回忆白乙化率军驻河曲的一些旧事。
1938年2月底,日军黑田旅团以千田和竹内两联队,对河曲等晋西北7县发动进攻。28日,竹内联队约千余众从保德、偏关、三岔三路入侵河曲城。此时,白乙化率东北挺进军先锋队200余人正由河套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已接近河曲境内的长城。听到偏关失陷的消息,有人主张部队也同国民党军队一样退到黄河西岸,白乙化说:“同志们,大家天天喊抗日,现在日本鬼子真的来了,我们怎么能后退呢?”部队迅即转向河曲楼子营。28日,河曲城关失陷,白乙化部移驻碓臼墕,在周围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战,开辟了河曲二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来河曲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白乙化与刚刚上任的中共河府工委(中共河府工委是指抗战期间中共在山西河曲县、陕西府谷县地区成立的工作机构)书记赵宋儒密切配合,为指导河曲的牺盟会、动委会上东山打游击做出显著成绩。河曲籍老干部张一平(1937年参加革命,时任小学教员,牺盟会协助员,离休前任地质部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给县党史办提供的资料中提到:“白乙化领导的挺进军和警备六团郝连长率领的一个连先后到了碓臼墕村,和张一平迅速在该村开展工作,动员群众,提供给养。召开群众大会时,张一平和白乙化共同讲话,组织儿童团等群众团体,支援这两支部队。这两支部队在河曲至偏关沿线伏击敌人,破坏敌人运输通道。”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的河曲县合法驻军,壮大抗日声势,团结广大民众抗日,白乙化领导的队伍对外也称“东北挺进军”,只在后边加了“白乙化部”,内部称“抗日先锋队”。
1938年3月13日,日军约300人强迫20余名沿河居住的老百姓带路,由南元八墩至九梁滩一带踏冰渡河,西进至陕西府谷境内的小占沟,遭到何柱国骑二军约两个营兵力居高临下伏击,日军死伤50余人。日军原来企图经河西大占(村名)进占府谷县麻镇,翻译误把大占、小占理解为“大战”“小战”,说:“小战皇军伤亡50多,大战地势险要,可能伤亡更多。”日军遂放弃进攻麻镇,让带路的老百姓把重伤员和死亡的日军背到南元九梁滩。当天下午,日军在九梁滩焚烧尸体和重伤员,将集中火化的尸体骨灰,装满很多军用饭盒,带回城关驻地。白乙化听到消息,第二天带领10多名抗日先锋队员,化妆成老百姓,接近城关,晚上在沙梁(现汽车站)袭击日军哨兵,散发抗日传单。日军大为惊恐,集合全城兵力整夜挨家搜查,未见抗日先锋队的踪影。天明后,老百姓传闻这是陕北的老红军借路河曲村干的。
3月19日,日军第二次警戒南关街、马营围、西关、西楼口一带,把不能行走的伤员抬到“双合议”院内(原大商号,日军临时指挥部),浇上汽油火化。日军把强占居住的民宅的房东也监视起来,不准出门。在街上巡逻的日军,不似往日那样趾高气扬,而是非常警惕,人们猜测,日军可能要撤退,也可能是怕八路军游击队袭击。
3月20日,侵占河曲的日军分两路弃城撤退。一路退往五寨方向,一路退往偏关方向。退往五寨一路的日军在河曲石板沟被八路军警备六团伏击,死伤30余名。八路军牺牲4人,其中有二营教导员白虔诚。退往偏关一路的日军在吴峪沟被白乙化领导的抗日先锋队伏击(另一种说法是伏击了偏关方向来送给养并接应河曲的日军)。当时由于白乙化已得到情报,日军20日可能撤退,但不清楚分几路和准确时间,所以只抽了一部分抗日先锋队队员在煤窑沟伏击,另一部分队员赶往巡镇方向,可惜到巡镇时日军已经过去。在煤窑沟伏击日军的很多队员因是第一次与日军作战,缺乏经验,一些人还没有枪。日军发现是少量游击队,就摆开阵势与白乙化的抗日先锋队作战,白乙化看到队员子弹打完了,即命令撤出阵地,队伍无一伤亡。日军用马驮着死伤人员仓促向偏关方向会合。
这里要强调一下,侵占河曲的日军是迫于一二○师积极收复晋西北7座县城的攻势而撤退的。不久,国民党军队又先后返河曲驻防。据《中国现代大事记》记载,“1938年6月3日,傅作义反攻绥远失败,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六团掩护傅部撤退,在平鲁设伏获胜。4日,日军三路围攻偏关,傅作义败退。5日,偏关再次失陷。6日,傅作义、何柱国、门炳岳等部与八路军一二○师协同反攻,7日,偏关收复。”白乙化率抗日先锋队参加了收复偏关的战斗。接着傅作义率北路军司令部与三十五军军部进驻河曲城。
白乙化公开身份是中共党员,他领导的东北挺进军先锋队,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白乙化由绥远河套垦区而来,傅作义兼绥远省主席,在名誉上,白乙化是傅的部下,并且傅作义与北路军还统辖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在军事上,白乙化领导的队伍属马占山东北挺进军的一部,所以也是傅的部下。按照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共不在友军发展党员,已公开中共党员身份的白乙化奉调离开河曲,到了雁门关以北地区,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合作。
1941年2月4日,白乙化在燕山与日伪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