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

2015-08-05何才生等

绿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树种选择马尾松

何才生等

摘要:根据南岭植物园的森林景观建设需求,以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为例对林相改造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林相改造思路、树种选择、景观营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营造稳定的森林群落景观。

关键词:林相改造;树种选择;马尾松;南岭植物园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04402

1 引言

林相,即森林的外貌,由森林植物群落林冠的层次、树木季相品质以及生长状况所决定[1]。南岭植物园为中心城区植物园。为进一步提高园区森林景观质量,营造稳定的森林群落,本园以马尾松纯林为例,就森林林相改造问题进行探讨。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原为马尾松研究课题的高密度子代测定试验林,2008年冰灾因密度过大部分树木折断,已进行了清理。此次林相改造的重点是将马尾松纯林改造成具有景观功能的绿地,设置便民设施,开辟公众活动空间,发挥植物园的科研科普与生态景观功能。

2 景观概况

南岭植物园地处湖南省郴州市城西骆仙岭,地理位置北纬25°15′,东经113°1′,气候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区,平均气温17.8℃,年光照时数1400~1600h,年均降水量1300~1500mm。园内植物种类丰富,一片青绿的宜人景色,园内有最高峰骆仙岭,与耸立城东的“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遥相对应,是当地科研科普的基地和市民休闲游览的一个景点。

3 马尾松林原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马尾松林原状

马尾松林位于南岭植物园核心区域,位于山坡中段,海拔190~220m,面积约7hm2,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红壤,pH值4.6,有机质4.9g/kg,有效氮119mg/kg, 有效磷6.8mg/kg,有效钾92mg/kg,土层厚。马尾松树高为15~20m,胸径26~36cm,郁闭度0.5。群落结构主要为马尾松+山苍子、细枝柃、油茶+淡竹叶、野菊。2008年郴州市特大冰灾导致大部分树木折断,已进行了清理,目前郁闭度0.3左右。

3.2 存在问题

(1)景观生态效果欠缺。马尾松为常绿针叶树种,林子虽然四季常青,但整个林分色彩单调,季相变化不明显,影响植物园景区的森林景观质量。此外,马尾松纯林植被类型层次结构简单,林下地被植物种类缺乏,难以吸引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造成整个森林群落物种少,不利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因而对改善环境的作用低,生态效益差。

(2)存在安全缺陷。马尾松纯林分层次结构与种类组成单一,群落生物间食物链及相关关系简单,本身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首先,容易发生大规模病虫害,如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林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感染后松树全株干枯死亡,且传播速度快,常常猝不及防,一旦发生,成片松林枯死,从而导致树种数量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其次,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由于马尾松油脂含量高,耐火性差,因此大面积马尾松纯林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2]。

(3)空间利用不充分。由于马尾松林原为密度测定试验林,当初只是依试验设计及地形造林,没有作为游览功能考虑其空间利用,仅有普通的林用道路,缺乏游步道、景观小品等设施。

综上所述,马尾松纯林林分景观生态效果不佳,对自然灾害的抵御性不强,游览休闲功能不显著,对其进行林相改造,使之成为复层针阔叶混交林,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4 林相改造的思路与树种选择

4.1 林相改造的思路

(1)遵循自然。遵循自然界的植物演替趋势,加以引导与控制,将马尾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保留的针叶树居上层,而补植的阔叶树居下层,形成比较和谐的复层多树种混交林群落,能有效利用空间、光、热、水及营养条件,打造比较理想的群落结构。

(2)因地制宜,合理改造。点的改造:设置出入口广场,建一座凉亭供游客休息,凉亭周边利用彩石形成的地形高差做成叠水,水溪与植物自然融为一体,动静结合,既达到休憩功能又增加了景观效果。线的改造:设置游览步行道,作为登山的必经之路,游道边栽植耐阴的草本地被,缓解公众登山的疲劳感。面的改造:马尾松林现有地形为坡地,对现有松树林下层进行整理,适当间伐过密的乔木,清除杂乱的下层木,场地空间就能打开,合理补植阔叶树种,形成针阔叶混交林[3]。

(3)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通过林相改造,补植部分耐阴的彩叶树种和观花树种以及林下地被,使林分单一的马尾松纯林转变成复层异龄针阔叶混交林,景观质量提升,林分结构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丰富,实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4.2 树种选择

(1)适地适树。在马尾松的天然林分布中,常与枫香、樟、木荷、苦槠锥、山乌桕、蓝果树、拟赤杨等混生。林下灌木有多种杜鹃、柃木、朱砂根、常山、山矾等。马尾松树冠开展,针叶集中在树梢,林冠透光给下层乔木、灌木正常生长提供了空间,因此可选择的树种为中性或偏阴性的阔叶树。下层乔木树种选择红叶石楠、三角枫、飞蛾槭、蓝果树进行补植,林下灌木选择杜鹃属植物,该属植物喜酸性土壤,能适生疏林下[4]。根据杜鹃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习性,此处马尾松林适宜杜鹃属植物资源保存和生长的生境条件,能够科学构建杜鹃植物的迁地保护群落。

(2)合理密度。马尾松作为上层乔木,每hm2保留株数300~350株,下层乔木、飞蛾槭、蓝果树等,每hm2补植300株。杜鹃采用丛植、列植、孤植或片植,种植密度根据种植要求确定,一般初植密度为833~3333株/hm2,株行距1.5m~3.0m×2.0m~4.0m。多树种栽植,应考虑植物间的位置关系,把这些树种的季相变化较好地展现出来,既要使各树种能正常生长,不影响树种个体的景观功能,又要使各树种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3)注重景观。在出入口、公共活动区域、叠水旁边等人流集散区域,空间做到开敞,选择杜鹃片植或丛植,形成群植效果。以游道分隔空间,沿游览路线种植大花金萼杜鹃、映山红、满山红为主,辅以湖南本土的鹿角杜鹃、马银花、溪畔杜鹃、湖南杜鹃、刺毛杜鹃、乳源杜鹃等。选择红叶石楠、三角枫、飞蛾槭、蓝果树等彩叶树种补植,以大面积春杜鹃作本底,以杜鹃品种收集为集群景观,营造杜鹃花海。地被植物通过丛植麦冬、石蒜加以点缀,保留原生地被植物淡竹叶和林缘的野菊,野菊在深秋的时节开放,黄花绿叶,暗香浮动,有着点染秋野的自然情操,弥补了在色彩、品种和种植方式上的单调感,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5,6]。

5 结语

林相改造,首先要做前期的调查工作,掌握场地气候土壤、植被状况,了解林相改造后要具备什么功能。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既要满足生态效益,又要满足景观效益。因此,在林相改造的植物选择上围绕生境协调、疏密协调、色彩协调,使林相改造后的森林结构稳定,森林景观得以展现。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通过林相改造后,取得了以下成效:

(1)将马尾松针叶纯林改造成针阔叶混交林,改善了森林群落结构,增加了森林生态功能,提升了森林景观质量;

(2)开展了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在南岭植物园马尾松林下选址,符合杜鹃生长特性,科学构建杜鹃属植物的迁地保护群落。

(3)打造了植物景观,既有彩叶植物景观,又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成为了南岭植物园又一新景点。

参考文献:

[1]李奕成.长沙桃花岭景区山体林相改造树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4):48~50.

[2]许志斌,黄锡勇,刘 丽.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2):55~57.

[3]陶明星.千岛湖彩色林相营建与彩色树种应用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3(8):48~50.

[4]李 海.惠州市高榜山林相改造景观设计的探讨[J].热带林业,2013(2):28~30.

[5]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76.

[6]彭春良,廖菊阳.湖南杜鹃属植物分类学考证[J].湖南林业科技,2012(6):124~128

猜你喜欢

树种选择马尾松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香樟树之恋
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北部湾地区大学校园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