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双印的“平凡之路”
2015-08-05杨晋芳
杨晋芳
搏风击浪廿九年
1986年,田双印子承父业,走上水文勘测岗位。他“遗传”了水文“基因”,继承和发扬了黄河水文前辈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投身黄河水文近30年来,寒来暑往,从黄河支流到干流、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到步入中年,他始终坚守在治黄一线,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能、知识复合型高级技师。从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职工到副站长,他一步步走来,把自己的青春热血都投入到治黄水文事业,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迹。
田双印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近30年,他在工作历程中,先后被黄委授予“劳动模范”、“全河技术能手”、“优秀技术工人”、“十大优秀青年”、“敬业奉献型身边好人”称号,曾获得“全国水利技术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创先争优党员之星”、“三门峡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还2次被破格晋升了工人技术等级。他所拥有的成绩和荣誉是令人瞩目的,30多本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和奖杯、勋章装满了1个行李箱。在黄河上,水文队伍被喻为“侦察兵”,田双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是优秀治黄“侦察兵”的代表。
荣誉的背后是田双印29年来始终如一的付出。
作为基层一线的水文职工,每天都要打交道的就是河水。每遇汛情,田双印的身影也总是活跃在测报一线,经受惊涛骇浪的洗礼,其间有几段令他刻骨铭心的经历。
1992年8月,龙门水文站发生了一场30年一遇的洪水。那天晚上10时许,水位突然急剧上涨,当时身为测验组组长的田双印,带领几名职工站在那只悬在半空摇晃不止的吊箱上,完成了5次流量测验和4次输沙率测验,完整地记录了整个水沙过程。脚下是翻滚的波涛,耳边是巨浪在峡谷里的轰鸣声,在如此惊心动魄的环境里,当时只有22岁的田双印和同志们一起奋战了一夜。那一夜,田双印犹如经历了一次凤凰涅槃,对洪水的畏惧从此不再有。
2012年汛期,黄河中游持续出现大流量的洪水,潼关水文站的职工与洪水进行了长达2个月之久的搏斗。身为站长助理的田双印分管安全生产,他每天都要带领大家在测船上奋战,又要分分秒秒注意测验安全,时时提醒大家注意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那些天,测船没发生任何事故。那2个多月的时间里,田双印没有离开潼关水文站一天,没有比专职测验人员少上过一次测船。
2003—2014年,田双印作为业务骨干,连续多年参加了三门峡库区片的“黄河调水调沙实验研究”、“黄河小北干流放淤”、“三门峡水库318米控制水位运行”、“黄河水量调度监测”和“潼关水文站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过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等水文原型试验、监测。在2004年的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中,他当时所在的龙门水文站作为水沙关键控制站,任务十分繁重。他既要带领大家每小时报汛,还要负责完成各种测验任务,其间共完成83次流量测验,596次单样含沙量测验,12次输沙率测验,拍报水情、沙情5000余份,零差错地完成了专项测报任务。
在外业测验的安全保障方面,田双印总是比别人更用心、更细心。他说,在一次洪水测验过程中,眼睁睁看着一位同事遭遇险情不幸遇难,而他却无能为力,这个惨痛经历给他的心理留下了阴影,也给他的安全生产意识上了紧箍咒。平时,他经常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认真检查安全生产隐患,不厌其烦地强调安全事项。
低调的田师傅
“没想到,老实讷言的田师傅、一位平凡的水文职工当上了全国先进!没想到,自己离国家级先进人物这么近!没想到,田师傅得了这么高的荣誉还跟往常一样平静、谦虚!”说起田双印这位全国先进工作者,王蕾一连用了3个“没想到”。王蕾是潼关站唯一的女职工,参加工作刚3年。她称田双印为“田师傅”,因为在潼关站水文职工的眼里,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就是一个业务本领强、肯担当,又关心他人的热心、细心、有耐心的老师傅。
对于国家级的先进人物,不少人跟王蕾的想法一样: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不是生活在电视里,就是生活在别人身边,有点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直到每天与他们一同劳作、一同生活,如此令人亲近的田师傅捧回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至高荣誉,他们才真的明白了,在平凡的水文勘测岗位上,一样可以诞生国家级先进人物。
现在,有不少媒体记者来联系,想要采访他。面对各种访问,不善言辞的田双印总是低声地说出这样一句标志性的话:“我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说这句话时,他脸上带着淡淡的、略带歉意的微笑。
从同事讲述的田双印的小动作中,我们也可以对他的细心略见一斑。薛刚说,在进行外业测验时,每当遇到危险的时候,田师傅总会偷偷在背后拽住他的救生衣,及时提醒他怎样应对危险。
2013年来到潼关站的杨泽润,对田师傅的耐心和贴心十分佩服。他说,每次教他们操作仪器时,田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他们“一看二校三上手”。
田双印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水文站当成自己的家来打理,“早起扫大院、深夜拖走廊”。也正因为如此,大家还给他封了个“卫生站长”的称号。
在同事们眼里,站里有这样一道常年不变的风景:天刚蒙蒙亮,田双印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到黄河边查看水势水情。他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内业整理、对外宣传、站房安全、环境卫生……
田双印认真、严谨、踏实、讷言,不了解他的人都认为他一定是个没有业余爱好、缺乏生活情趣的人,其实不然。相处过的同事都知道,田双印性子慢、脾气好、热心肠、爱学习,不仅专业技术过硬,而且也喜欢音乐和运动。在龙门站时,工作、学习之余,他跟同事学会了吹笛子,后来还自己摸索,学会了吹口琴。平时,他也经常拿起乒乓球拍,与同事们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鏖战”。
“永不停止的风车”
田双印先后在甘谷、龙门、三门峡、河津、潼关水文站工作,与他共过事的同事评价他,不爱说话,人却闲不住,特别爱学习,跟老师傅学、跟书本学,对工作用心,对同事热心。
在龙门水文站附近的中条山上,有几只风车,巨大的叶片在空中一遍遍地划出美丽的弧线,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却独自安然地不停歇地转动着,为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一起在荒凉、偏僻的龙门站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徐永红,称田双印就像一只“永不停止的风车”,他的努力、勤奋与喧嚣、热闹、欢呼、鲜花,乃至掌声,似乎都没有关系。但即便没有这些,他依然一如既往,保持着初心,默默无闻地工作、学习和付出。参加工作近30年来,田双印和同事们白天完成工作任务,晚上坚持学习。在田双印宿舍的书桌上,整齐地摆着与水文业务有关的书籍,每一本都被翻得破破烂烂,许多地方都打着补丁。又因为他对水文测验规范记得准确牢固,大家还称他“水文活规范”。
田双印的认真劲儿也是真让人服气。一组小小的数据,他都要校核多遍,绝不容许自己手下出现错报和漏报。过硬的技术让他在历次全国和黄委等级别的水文技能比赛中取得了好名次。但田双印对自己并不满意,他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好。他不仅对自己要求高,对徒弟的要求亦很严格。
近年来,田双印与3名青年职工签订了“师带徒”协议。他积极发挥 “传、帮、带”的作用,为徒弟量身定制详细的学习计划,一丝不苟地指导徒弟学习水文业务理论。为了确保准确传授水文技艺,他反复咀嚼《水文测验实用手册》,认真做笔记,细心记录着徒弟们的学习进度。对水文业务的方方面面、大事小情,他总是鼓励徒弟们“多看看学学对你们有好处”。
在田双印的指导下,徒弟姚毓洲在第五届水文勘测工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第七名。姚毓洲讲述了田师傅指导他备战竞赛的几个片段。由于自己对外业三等测量掌握得不熟练,练了很多次,结果都不符合要求,有些气馁,但田师傅一直鼓励他。看着田师傅和蔼的笑容和亮晶晶的汗滴,他最终坚持了下来。他忘不了那些动人的情景:田师傅顶着炎炎烈日,召集同事们陪他一遍遍校测水准点,耐心纠正他的错误;手把手地悉心向他传授测量技巧和经验,终于使他的测量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学习内业计算时,遇到水力学的问题,他感到无从下手,田师傅总是细心寻找典型例题,结合日常工作能接触到的知识耐心讲解,与他反复讨论。遇到利用马斯京根法演算河道洪水过程等水力学计算题,他自己都已经放弃了,但是田师傅却没有放弃,找来一本水力学教材,给他详细讲解,还把自己做的2本学习笔记拿给他,与他分享学习成果。
当徒弟们认为自己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时,田双印则会宽慰他们:“凡事注重过程,尽力即可,结果就让它随缘吧。”
他得到成绩和荣誉并非偶然
“不善言谈善琢磨,肯学肯干肯钻研”,“平静不平淡,平常不平凡”。这是黄委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局长和晓应对田双印的评价。
和晓应说,虽然田双印的成绩和荣誉是在黄河水文这个大熔炉里锻造的,与组织的培养和同事的关心帮助分不开,但是他能够立足岗位成长,心无旁骛地做到29年如一日,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做出成绩来,遇到困难不退缩,每次获得荣誉之后还能够不骄不躁、一如既往地对待工作和他人,他取得成绩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多年扎实的积累才逐渐达到今天的高度。田双印曾获得很多荣誉,却没有骄傲的情绪,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活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事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这些正是他成为劳模和先进人物的根本原因所在。另外,田双印是“水文二代”, 他能够扎根水文基层,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朴实无华的作风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都是对黄河水文人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和晓应认为,田双印的成长历程对水文职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没有平凡的岗位,在任何岗位上都能有不平凡的人生。立足岗位成才能够体现能力、展示风采,享受工作的快乐!
持平常心做平常事
“持平常心做平常事”是田双印对自己的定位。遇到荣誉,田双印也感到欣喜和兴奋,但是,很快他又会平静下来。他总是说:“荣誉只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我还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对于大家的厚爱,我无以回报,只有继续持平常心做平常事,踏踏实实地做事情。”
回忆起前不久随河南劳模团第一次到首都北京接受表彰的经历,田双印自己感觉就像做梦一样。他在日记中写道:
“夜深人静,一个人静静地面对着奖章和证书,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太少太少,而得到的这份荣誉却太重太重。这份荣誉,确切地说,它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帮助过我、与我朝夕相处的同事,属于精心栽培我的集体,属于我们整个的黄河治水人群体……我只是作为大家的代表,代领了他们应有的那份收获。”
田双印说,在多个水文站的经历造就了他性格的沉稳性,特别是在龙门站的磨炼,使他感悟到,“时间的利剑,足可以将你满身的戾气净化,让你在时间的长河里再次入静。无论在打击、失落或是狂喜的状况下,都要保持平常心,来冷静应对”。
对于工作,田双印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多。对于家庭,他为自己不能在年迈的母亲膝前尽孝、没能分担妻子的辛苦、没能尽到对儿子教育的责任而愧疚。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宽宏大度的母亲,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还有一个懂事且自立自强的儿子。这些来自家庭的“正能量”让他受益匪浅,从而能够安心在一线工作,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在田双印的成长历程中,有几个人、几句话一直影响和激励着他不断进步。
黄委水文局第二届水文勘测工技能大赛总裁判长牛占(该局副总工程师),对参赛选手的赠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语)让他铭记在心;在与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副站长郝澄清、中专毕业生乔金龙的深谈中,郝澄清引用的名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列宁语)时时激励着他……
田双印是普通的,是千千万万水文工作者中普普通通的一位。田双印是平凡的,他从事的是平凡的水文工作,他的岗位和战场在黄河上,虽说风里来雨里去,多次历险,但算不上英雄壮举。田双印又是不平凡的,他29年如一日,勤勉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困难面前肯担当、荣誉面前不骄矜。
田双印的谦虚并不是刻意的低调,而是从骨子里生发出来的。他从自己的生活阅历中总结出来这样的道理:要把事情做好,只有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也正是这一观念,促使他责任面前勇于担当,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时,又能够沉住气冷静地思考,积极摸索解决办法。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田双印是优秀的,他坚持提升自己的技能,认真把每一件小事做好,默默无闻地奉献,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