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琵琶武曲中的右手技法

2015-08-05王洁

艺术评鉴 2015年14期
关键词:琵琶

王洁

摘要:琵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弹拨类乐器,以它独具的结构及演奏技巧而获得坚实、柔美而富有诗意的音响。而琵琶的演奏曲目风格可以分为文曲和武曲,文曲和武曲是根据演奏技法的不同而区分的。武曲的主要表现大多是通过右手的技法来展现的,右手技法可谓说是武曲中最为关键的。

关键词:琵琶 武曲 右手技法

一、琵琶的文化背景和发展

东汉时期刘熙曾经在《释名·释乐器》对琵琶乐器的命名进行过这样的描述:“琵琶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文中的“推手曰为批,引手却曰杷”,就是琵琶在演奏技巧中——弹和挑的一种描写。他是最早由外而传入的曲项琵琶和我国的汉琵琶相结合,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取长补短发展形成直至今天的一种弹拨乐器。种类繁多的琵琶中,四弦曲项琵琶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且将横抱改成竖抱,由于演奏方法的需要琵琶在演奏上由以前的用拨子演奏变为了用手指来进行演奏,这让琵琶在演奏方法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成为琵琶演奏方法和技巧上的一次改革,为后来的琵琶演奏的技能技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时代的发展中五弦琵琶和其他类形的琵琶乐器被淘汰,琵琶也慢慢形成了它相对固定的形态,逐渐形成现代所使用的琵琶形制,同时琵琶的演奏技术、技巧也逐渐规范和稳定,形成了右手主要弹挑、轮指为基础的一些演奏技法,左手则相对丰富,有揉、拉、吟、推等近十种的演奏指法。琵琶通过不断的改进极大的使琵琶的表现幅度更为丰富。也使琵琶慢慢形成两类大不同风格的乐曲。一种为文曲,即主要采用左手演奏指法为主的琵琶乐曲,另一种为武曲,即主要采用右手演奏指法为主的乐曲。清代后期琵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琵琶艺术家们对于琵琶曲的创作更是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作品,推进了琵琶艺术的发展。

二、琵琶曲的分类——武曲

传统琵琶乐曲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套曲和小曲两类型。套曲顾名思义是指成套的乐曲它在结构上有多个曲牌联缀、变化而组成,规模相对较大的琵琶乐曲。小曲在结构上大多为短小曲。根据其演奏的速度,琵琶小曲又可以分成文板和武板两种类别。文板速度相对比较慢,又可以将其理解成慢板,曲风比较婉转细腻而抒情;而武板则可以说是快板,曲调风格则偏向欢快和激烈。

武曲在琵琶乐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历史文献记载,武曲还可以细分成武板、武套两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是武套。武板则结构比较小,节奏相对活泼;武套则结构较大,有层次感,风格较豪放。武曲的曲调特点是写实性,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就是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来描绘故事的发展和情节,这些乐曲都是具有分段标题的,欣赏者可以通过乐曲的名称和各乐段的小标题清晰的理解所描写事件的产生的背景、发展经过和结局等信息,有目的性的去引导听众欣赏和感受音乐作品中所描绘出的生动内容和乐曲的魅力。因此,武曲很能够让听众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例如:《十面埋伏》就是描写的楚汉相争的故事,乐曲就很清楚的展现出那时的战争场面。

在演奏琵琶武曲作品时,常用使用扫、拂扫轮、夹扫、拍、轮指拂、并弦等演奏技法,在力度的强弱控制上也是需要非常注意的。拍、煞音、绞弦等技法是琵琶武曲演奏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发出的声音是一种特殊,甚至是一种噪音。音乐家将其巧妙的运用到乐曲中,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下使乐曲更加的真实,使艺术效果更为逼真。如:《十面埋伏》中在描写“鸡鸣山小战”场景时在演奏时就运用了煞音演奏的技法,来模仿楚汉两军交战时兵器碰撞所带来的音响效果。在“呐喊”这一段运用左手拉弦和右手扫拂的指法来模拟战场上士兵们血勇奋战厮杀喊叫的情形。而《霸王卸甲》则是主要运用了右手指法中的扫弦技巧,再加其独特的节奏音型,使整个乐曲的旋律具有一种悲壮的气息。

三、琵琶武曲的右手技法

琵琶武曲有超凡的叙事性和写实性,因此对于右手的技巧要求较高,它不同于在文曲中注重左手吟、揉、打音等技法的运用。武曲曲调风格主要注重描绘活泼,激烈的一些场面,所以右手所演奏出的音响必须是结实有力的。要求右手发音坚挺、结实、注重暴发力等,这就涉及到运力的发力点以及受力点,触弦的角度、速度、面积,手指、手腕、手臂力量的分布等等一些方面,只有严格的按照这些因素来进行训练,才能很完美的表现出武曲的魅力。

四、技法在武曲中的运用

琵琶的右手技法有许多,而在不同的乐曲作品中技法的运用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扫弦,在《草原小姐妹》中采用小扫,主要是考手腕力量的运用;而在《霸王卸甲》中的扫弦则大部分以大扫为主要,靠手臂力量去扫弦,扫弦角度和触弦深度都与前者有区别。下面就以武曲作品《霸王卸甲》为例进行分析。

《霸王卸甲》这首琵琶乐曲的最早的版本是在1763年《一素子琵琶手抄本》。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先生,通过其自身对乐曲的演绎以及对该乐曲的理解和审美角度,对《霸王卸甲》进行了改编,着重突出表现项羽的英雄气概和结局的悲壮。展现了独特的悲剧美,展现极强的震撼力。

乐曲的引子部分是“营鼓”,这段引子部分就极富有技巧性,它主要是用来表现战争前的准备情况,有着一定的战争气氛。音乐语言的表达是抽象的,不同于语言文字的描述,但也能够给听众无限的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音乐所要表达的事物。右手的下出轮指法弱奏开始,表现隆隆的战鼓声低沉悲壮,曲调低沉暗淡,一声声的擂鼓声由远及近的传来,却依然是悲伤的氛围,这都预示霸王的战败,拉开战前序幕。采用下出轮与轮指相结合的技法,以表现出黯淡和沉闷的音响色彩,以预示着这场战争的悲剧性。

进板之后的乐曲的主题音乐比较缓慢但却很有力量感,采用右手技法中的扫弦和急煞弦,并运用左手技法推拉上滑音等演奏技巧。这里的扫弦不同于在其他曲目中使用手腕力量的扫弦,它注重大臂力量的运用,手腕与大臂相结合扫弦强而有力,但触弦的角度面积都是十分重要的。乐曲速度加快,力度也随之加大,这时右手指法更加富有技巧性,大扫与小扫相结合使用的更为紧密。然而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增大让右手指法难度增加,就更加要注重臂力和手腕的使用,这需要演奏者多多练习。

这首乐曲最有悲剧意味的是“别姬”的部分,该部分一以散板的形式进入,在乐曲演奏上左手特殊指法的运用重揉和推拉音后,颤音向下滑,最后回到原位。发出其特殊的音效。乐曲在演奏时右手主要采用扫、拂、轮的演奏技法,在配以左手的揉弦、拉音、滑音,右手在演奏时扫、拂、轮、的处理要的干净利索,才能将人物内心的更为细致的变化描绘出来,为欣赏者展示一副被围困于垓下和虞姬离别时的慷慨悲歌。

《霸王卸甲》作品的“合部”和“尾声”主要内容是描写西楚霸王在面对失败的战争结果无法挽回后悲惨和凄凉的情景。在“尾声”部分的演奏时,相把位利用半音下行,下出轮压弦的演奏方法在相角上揉弦,发出颤抖的音响效果。采用弹指的指法后松掉一弦,演奏出扑扑的噪音,打破乐曲原有的和谐音响,使人瞬间像陷入了孤立无助的处境之中,凄凉、孤独、哀伤的心情油然而生。压抑沉闷的音乐,仿佛让我们眼前就看到了一个战争失败后的霸王拖着破败战盔,无力的手提钢刀踏着沉重的脚步向江边走去。最后演奏在四弦上不协和的泛音上急促强扫,声音犹如钢刀落地,霸王也的一生也随之逝去,成为全曲的终止。

整首乐曲都透露着悲伤的气息,让人都为之动容,忍不住为他们感到惋惜。从这些可以看出右手技法在整个武曲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乐曲的展现都是需要它来控制并且与左手相配合的。

参考文献:

[1]李光华.琵琶必学教程(上下册)[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2]朱苏华.琵琶武曲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征[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猜你喜欢

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琵琶老店琵琶声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琵琶仙·寒窗
窈窕淑女琵琶妹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一曲琵琶泪如雨:论琵琶之表情艺术
“琵琶”和“枇杷”
我的“反弹琵琶”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