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浪漫现实·梦境

2015-08-05李南

艺术评鉴 2015年14期

李南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中第三乐章进行赏析,笔者从该交响作曲的作者以及其生平经历结合其音乐创作特点为出发点,从作品的标题到背后的文学名著再到音乐中的主题音乐形象,从不同的角度结合音乐本身来解剖作品认识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再到更高层次的感性分析,将该乐章中所要表达的主题音乐形象、音乐情感以及写作特点、配器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论述。里姆斯基的这部作品在人性上的刻画更为成功,揭示了音乐中所表达的人性的光辉。同时,这部作品也被称作是描写风景的作品。

关键词:交响组曲 舍赫拉查德 音乐王子主题 公主主题

古老而闻名的东方国度;神秘而又浪漫的阿拉伯文化,现实与梦境交替的故事世界,博学而又出色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这四者结合在一起才有了今天闻名世界的、充满浪漫与神秘色彩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把管弦乐队音响效果的丰富、音乐视听华丽的色彩、音乐形象的生动编织成为一个华丽壮观、神秘而又浪漫、令人陶醉的童话世界。在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这部充满着东方神秘而又浪漫色彩的作品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在听觉效果上的盛宴,它甚至比我们亲眼所见、亲身所经历的还要入木三分,令人听后久久迷恋其中。

一、神秘的东方文化

(一)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由243个古代的阿拉伯民间故事组成。故事经过阿拉伯人民的改编,并进行二度创作完成,使得每篇故事都能够生动形象的反映出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真实性。故事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歌颂赞扬阿拉伯人民的智慧、善良。另外一类是揭露、打击、惩治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及其罪行的。故事内容题材多样,有童话、爱情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宫廷趣闻以及航海冒险等等。笔者列举一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如《渔夫和魔鬼》《阿拉丁和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航海旅行记》等。《一千零一夜》因其奇异的想象、极具异域风情的内容以及浪漫的风格,从而享有“世界最大奇书”的美称。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天方”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仅凭这名字,就足以把人带到神秘的异域世界中。

(二)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

1.作者—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生于1844年3月18日,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中最出色的的一位作曲家,也是“强力集团”中最年轻的成员。他是十九世纪后半叶俄罗斯民族音乐改革派的音乐家之一。曾在圣彼得堡海军学校学习六年。1861年,决心从事作曲,并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之一。1871年受聘为圣彼得堡音乐院作曲教授。两年后正式脱离军队,成为专业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经在沙皇海军中担任军官,因此漂泊四海,在中年之时已有丰富的游历。而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又名《天方夜谭》的灵感,即是来自于他心中对于东方神话般的印象。

2.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当时的生活大背景下已经放弃了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他拒绝承载历史的包袱、或是唤起权力斗争所带来的悲剧,以及宗教战争造成的伤痛;他喜欢的是童话世界,于是便以一个大型的管弦乐团,营造出一个童话世界,这部作品就是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此曲与1888年在圣彼得堡,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亲自指挥演出。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中塑造了凶狠、残忍、霸道的苏丹王音乐形象;温柔、善良、智慧的舍赫拉查德音乐形象,结合《一千零一夜》故事中内容进行音乐发展,并将其分为“海与辛巴达的船”、“卡伦达王子的故事”、“王子和公主”、“巴格达的节日和船舶撞在有青铜骑士雕像的岩石”四大部分。交响组曲中苏丹王和舍赫拉查德王后的主题不断交替出现,分别分布在四个不相关的故事片段中,奇妙的是,故事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之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竟然将四个不同的音乐内容与主题天衣无缝般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整部音乐的发展轨迹与文学故事中的情节发展一致,形成了这部既充满神秘东方文化色彩,同时又洋溢着浪漫的童话气息的交响组曲。

二、浪漫的爱情故事

(一)爱情故事的主角

《一千零一夜》故事集中有很多关于“王子与公主”浪漫而又唯美的爱情故事,如戛梅禄和公主白都伦、白迪伦丁和赛玉妲、阿里和张丽斯都是年轻貌美的青年男女。那一对对美丽的人儿;那一段段激动人心的唯美画面;那一处处动人心弦的困难遭遇都在为那永恒而又经典的爱情主题增添神秘的色彩和浪漫的气息。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第三乐章,“王子与公主”,像稍快板的小行板,这是一个无展开式的奏鸣曲式结构。主要描述王子和公主的爱情故事。年轻的王子和公主在梦中的国度的花园里谈情说爱。在乐章中,宁静、明朗、欢乐、抒情的音乐除了分别刻划王子和公主的优美形象外,丝毫没有情节的展开。

首先,我们对两个音乐主题从听觉上便能感觉出其相似性,在具体到乐谱中音乐等风格、节奏、音型等方面的相似性来看,乐曲中所讲的故事与太子戛梅禄和公主白都伦的故事同出一辙。音乐中所要讲述的爱情故事应该就是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了:王子与公主极其美貌而又相似,就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就连女仙迈耶姆娜和恶魔代赫尼庶也无法判断哪一个更加美丽。他们在睡梦中会面以后就互相爱慕上了对方,后来经历众多的考验,最终取得圆满,结为夫妇。

(二)音乐结构与发展

在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第三乐章中,音乐描述的是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笔者根据前辈的总结也引用了夏梅禄王子和白都伦公主的爱情故事。将根据音乐中音乐主题的划分来进行第三乐章的音乐结构分析。

第三乐章不带展开部的奏鸣曲式,音乐主要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主部主题,一个是副部主题。主部主题被认为是“王子主题”。G大调,中间有e小调的离调。主题呈示进行只用了弦乐组的音乐进行,旋律由小提琴演奏。音乐情绪宁静、稳重而又潇洒,同时有着歌唱性与舞蹈性的音乐特点,偏重于歌唱性。第20小节终止后补充,由竖琴两次奏出梦幻般的音乐进行,大管和弦乐组奏出减七和弦加以衬托,给“故事”铺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如梦境般飘渺、玄幻。

副部主题被称为“公主主题”。两个乐句的旋律型的对比表现与前乐节为先上行、后下行的波浪形旋律型,总体走向是以三音为中心做波浪式音乐运动。后乐句则先下行、后上行的波浪形旋律型,总体走向是一路模进下行。主题有着歌唱性与舞蹈性的音乐特点的同时,音乐风格更倾向于舞蹈性。铃鼓奏出的舞蹈性节奏非常清晰、明了,具有很强的舞蹈性。旋律风格甜美单纯,天真活泼。

三、现实与梦境的交替

在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这部作品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以及鲜明的配器特色,将音乐的形象描述以及意境描述结合音乐自身的发展,配合《一千零一夜》故事中舍赫拉查德讲故事模式中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情景。运用持续音型等写作手法带着听众在现实与梦境中穿梭体验。下面笔者将对其具体内容进行音乐理性角度论述,剖析现实与梦境中的音乐发展规律。

(一)持续音的音型化写作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这部作品的许多部分中把持续音巧妙地转化为各种节奏化音型,与音乐的气氛和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为音乐的发展做了背景和情绪上的渲染。

在第三乐章“王子与公主”中的单簧管滑音,既使音乐增加了新的气氛与色彩,又仿佛在描绘海面上涌起的一阵阵波浪,极有情趣。在第三乐章的第162-165小节中,几件乐器几层叠置的滑音效果,仿佛大海上的一阵阵惊涛骇浪,将音乐画面描绘的淋漓尽致,极具梦幻性。这样的滑音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时在弦乐上,有时在长笛上,笔者不一一举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创作中力求将音乐画面获得更加丰富的色彩与效果,给人更多的遐想空间。

(二)不同节奏的声部安排不同的音色,使音乐层次清晰、效果鲜明

在这部音乐中,作者使用了一些风格、色彩极具特色的乐器。这本章音乐中,王子主题之后主部主题的连接是一段单簧管的独奏,这是一段快速上下行的半音阶进行,紧接着是双簧管演奏的一串串上下行快速进行的半音阶音列,似乎是海风阵阵袭来,又好像在梦境中一般;第45小节又再次出现了长笛演奏的上下行快速的半音阶音列,弦乐组也在第50小节开始出现上下行半音阶快速演奏,仿佛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在大海中乘船航行的场景再现听众的脑海,船儿在大海中晃晃悠悠的航行,不时一个巨浪拍打过来。当王子主题在副部主题也就是公主主题出现之后再现,一段弦乐组的急速的上下行半音阶音列演奏之后,仿佛画面在平静的海面慢慢泛起层层波纹,场景逆转到一个温馨的画面,残暴的苏丹王正在目不转睛的盯住床边那讲话的美人儿,原来是舍赫拉查德在讲故事,那在睡意朦胧中听着那神秘色彩浓厚的故事,将听者拉入梦境又再次出现善良、智慧的舍赫拉主题将人带入现实,紧接着在又被带入故事中的意境,构成有趣的音乐形象。

在打击乐器组中,作者使用了三角铁、铃鼓、小军鼓、钹、锣、大鼓等极具特色风格的打击乐器,在王子主题快要结束的时候,小军鼓和三角铁出现明显的节奏特征,将音乐很自然的过渡到具有东方神秘风味的舞蹈风范,小军鼓和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使用,使音乐中的东方色彩和异域色彩更加的浓厚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了音乐色彩的丰富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四、结语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将在他的自传中说过:“我不喜欢在我的作品中硬找出一个明确的标题,这使得我后来在新的版本里,连每个乐章前面所标的题名都删掉了。在创作《舍赫拉查达》时,我的用意只是用这些暗示来略为指点听众们的幻想力,把它引到我自己的幻想的路上,而其他更精细的个别的观念,就由听众们按照各户的心愿和想象去理解。”作者澄清了自己这样写作的意图,同时也为听众在倾听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丰富的想象,这部极具浪漫、神秘色彩的童话交响组曲也深刻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深处了。

参考文献:

[1]许钟荣.民族乐派乐曲赏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西洋百首名曲详解[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我的音乐生活[M].波纹,梅克编,陈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李刚.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的管弦乐持续音技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5]梁宝忠.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的配器技术分析[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7,(06).

[6]李雁.论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的音乐形象[J].艺术教育,2008,(01).

[7]惠芳.浅谈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的艺术特征[J].名作欣赏,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