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创新刍议
2015-08-05徐鹏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既为美术教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对美术教学在观念、体制、模式上进行变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美术教学创新中,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地设计教学模块。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方法、观察方法、思考方法的优化选择,无论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极为有益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创新;教学情境;教学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快速发展,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的实施既为美术教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对美术教学在观念、体制、模式上进行变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美术教学中对创新的理解和把握
创新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性。在美术教学中,创新有其特殊的表达和体现。美术创新能力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发表独立美术见解和独特创作构思的能力;运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手段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更新美术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特征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要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在美术实践中敢于标新立异、另僻蹊径,对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表现有执着的追求;要摈弃“教师灌输、学生接收,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固有教学模式,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交流合作、生动活泼的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二、挖掘拓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对学生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脉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全脱离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即使教师讲授精彩,其系统性、完整性也难以兼顾,只适用于讲座报告,并不适用于课程教学等有较强时间规划的中长期教学活动。但是,教材的出版修订也是有一定周期的,完全依赖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也会存在知识陈旧、照本宣科、兴趣索然等问题。因此,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挖掘拓宽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对教材的创新处理中,教师不应盲目地把深奥的知识放到教学中,而应围绕教学目标灵活掌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重组教材,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这也是挖掘拓宽教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操作中,既要坚持教材处理的一般性原则,又要根据教学思想去剪辑、拓宽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及范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幅范作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愉悦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教师细致生动的讲评、准确巧妙的启发,对学生的思维观念、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很快就能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指针,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这时就不能也不应再局限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劲头和兴趣。
三、优化教学情境,创造互动教学体验
课堂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创新化的教学情境是集情、趣于一体的,有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有趣才能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当下的学生普遍思想活跃、个性突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较强的创新冲动、创造热情。因此,他们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须时刻把握学生这个特点。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许从短期效果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教学情境的创新就是要使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老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意识。
教学情境的创设没有统一的程式,它是教师创造个性的自然流露。教师应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条件和机会,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每一堂美术课,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因为这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地去发散思维、自由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比如,教师通过讲述画家以及作品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学生轮流做模特互画肖像等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方式,拉近作品、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计划地辅以必要的技能指导与训练。无论线条还是色彩,无论造型还是构图,这些形式美的实现都要依靠技能。对学生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使学生最终能成功地塑造出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同时,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也应服务于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因为只有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美术学习中自主创造的乐趣,美术技能的指导和训练才真正会有效果。
四、实施激励评价,培养持久创新意识
教学创新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大胆表达出来,及时给予肯定,进而培养学生持久的创新意识。
学生个体存在着较大差异,其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绘画天赋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并不善于绘画。教师要从这一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得到发展。如此,不但使少数优秀者可以得到优良成绩,而且使大多数愿意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态度认真的学生也能得到认同。这就为不同层次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测评中充分认识老师对自己的期望、集体对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产生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采取教师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生自我讲述作品等形式及时、恰当地开展讲评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创新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地设计教学模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必须明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方法、观察方法、思考方法的优化选择,无论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极为有益的。
作者简介:
徐鹏(1977~),女,满,辽宁本溪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