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
2015-08-05邓兴强
邓兴强
【摘 要】大学新生在开始大学生活时产生了一系列的适应问题,其中角色转换和适应问题最为重要。面临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许多大学生都曾经历过不适应。面对着当今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谁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谁就能够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角色转换;适应问题
每年九月,当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手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然而,随着军训的结束,一大批的学生却陷入了种种苦恼之中!他们对未来充满了茫然,刚进大学时的各种豪情壮志已不知去向,所剩下的只有整天的浑浑噩噩,不知所措。
经过了两年毕业班辅导员的工作,结合现在接触到的大一新生,也使我对新生的适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适应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会想象自己的大学生活,比如校园是那么的美丽漂亮,老师是多么的好,寝室的关系是多么的铁。然而,等进入大学,经历短暂的兴奋期之后,却发现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得一些学生情绪低落,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学生对于大学学习的方式的不适应和误区
相比而言,大学的教育与高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老师可能会用一节课或两节课的时间来讲解某一个定理或公理,而且通常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学习。但在大学,老师一节课可能讲一章或几章的知识。而且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主学习。
另外,学生还有在“学习”一词的误解和误区方面纯在很大的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有这样的目标:“我读大学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学习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目标呢?从学生的每个阶段的目标可以得出:初中,高中的目的性一般很明确,就是升学,考入好的学校。而考核的标准就是考试的分数。所以虽然素质教育一直在提,但是考核的方式是在考试分数的前提下,所以大多数高中都是在主抓考试分数,都是在主抓书本上的知识。但是读大学的目标呢,一般主要是就业,升学为主,少量学生会选择创业和出国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就业、升学的考核就并不是看学校考试的分数,或者是说不是唯一。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针对目标来引导学生。中学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素质提高,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政治思想教育,忽视对学生良好性格、情绪、意志等个性心理的培养,而大学则侧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由于这种培养要求的差异,大学与中学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
3.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
在大学里个人的光芒很容易被掩盖忽视。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其中大多数同学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然而有些学生却因为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从而变的自卑起来。
4.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
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经历了高考的激烈竞争,很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而且在中学时,目标很明确,就是考取大学,并且有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和推动,被动但有动力。进入大学后,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外界推力,他们以往学习上的被动心理明显表现出来,从而出现迷茫心理。
二、如何引导大一新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1.正确认识大学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大学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明白大学与中学的不同,才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2.正确评价自己
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毕竟能进入大学的都是强手,强手在一起,应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其次新生入学后,心理要有目标准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
3.提高生活技巧和自理能力
大学生刚已进入大学校园,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自己周围的环境,主要是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在生活上学会独立。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有独立能力,面对选择,要独立思考作出抉择。在学习上,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面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新生除自己积极调节外,应当该积极寻求外力的支持。如对老师上课方法不能适应,可以向老生请教,也可向老师反映,取得老师的帮助。还可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从而认同新集体。
4.确立新的大学奋斗目标
考上大学后,不少学生都放低的对自己的要求,进而失去奋斗目标。在大学阶段,一定要给自己以后的发展确定一个明确的规划,树立奋斗的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得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之中就转移了注意力,削弱一些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摆脱因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并且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量,可以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李寿军:《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刍议》,《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