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学素质教育开展的困境与思考
2015-08-05曲扎
曲扎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山区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整体上仍较为薄弱。教育资源的短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制约着山区小学的发展。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得到确立,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进一步明确,山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如何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育总体水平相对落后的山区小学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山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山区小学教师和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制约山区小学素质教育开展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得荣县子庚乡的教学管理实践,提出开展素质教育的几条途径。
一、素质教育对山区小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作了明确的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教育观,这就对山区小学转变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与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应试教育”想比,素质教育实现了以下几个转变:①教育目的的转变。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②教育对象的转变。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③教育内容的转变。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授适合学生发展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④教育方法的转变。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
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山区小学教师应当树立起以下三种意识: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必须彻底破除;②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教师教学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把智慧和爱心撒向教师的每个角落,因材施教,全体发展,决不能忽视了应试教育中所谓的“差生”;③树立起新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为主导,把学习主动权全部还给学生。
二、山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开展的困境
1.办学条件滞后于素质教育开展的要求
由于办学经费短缺的原因,基层小学无力加大对学校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致使山区小学办学条件仍然十分简陋。特别是,分散在山区的教学点,得到的补助更少,尚不能维持正常的教育工作的运转,更无法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子庚乡中心校下辖的子实村教学点,一名教师和8名学生只能在两间由木板搭建的简易教室里上课,只有几张课桌。教学辅助工具严重缺乏,造成讲课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不仅影响山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严重地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2.教育观念陈旧,教师素质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开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山区小学进行了大力的改造与扶持。教育主管部门为适应教育的需要,经常对山区教师进行各种业务培训,教师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山区小学教师观念及方法仍然守旧,新教师也往往被原有教师的经验和方法所同化。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学校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在应试教育上徘徊。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只着眼于选拔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教育,偏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心身健康教育,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这些狭隘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极不协调的。
目前,得荣县子庚乡的几个教学点由于山高地陡,位置偏僻,无通信网络、无电视,更谈不上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远程教育。有的教学点由于交通不便,连一份教学期刊都没有,没有操场和体育、音乐器材,无法开展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
此外,教师工作杂乱繁忙,“身兼数职”的教师普遍存在,山区学校教师心理不稳定,教学的随意性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难以得到保证等都使素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山区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和目标,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是素质教育在山区小学势在必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作为山区小学的教师和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素质教育是西部山区教育事业的大势所趋
实施素质教育是关乎国家前途和未来的一项刻不容缓的系统工程,要把素质教育实施到每一个学生,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要改变过去的“升学意识”,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衡量学校的工作观念。政府要履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职责,行使政府权能,加大对山区小学的各项投入,逐步缩小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硬件设施上的差别,狠抓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装备,让山区教师能够采用较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实现山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教师要扭转传统的教育观念。从传授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不重视受教育者思维发展的活动,转变为将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中心,突出教学中受教育者的思维运行,将思维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扭转“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试教育”偏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偏离了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极大的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学生和家长忽视德育、体育等,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为了祖国的未来和西部山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山区小学必须坚定不移地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旗帜鲜明地实施好素质教育。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针对教师缺乏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搞教研教改的能力素质还较差,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较少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等问题,必须加强教师队伍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各小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3.教与学互动,优化课堂教学,占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学生、内容与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组合要素,教学实践是由“教”和“学”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教的手段和学的手段都是一种中介桥梁。应当适时对教材的性质、传授内容的难度、传递信息的方式、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等进行探讨,结合山区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兴趣与动机、学生思维的特点和发展程度等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最佳“切入点”,选择设计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山区的民族教育。西部山区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必须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前提下,纠正那些已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因地制宜的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2]郭晓燕.《小学素质教育初探》,《太原科技》,2000.2.
[3]《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朱小蔓.《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与理论反思》,南京范大学出版社,1999.
[5]袁征等.《小学素质教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