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5-08-05赵秀华
赵秀华
【摘 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上好阅读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期望的。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我觉得在教学中目标明确,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多,教师花费的心血大,但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不少教师没有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唯恐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不深入,不厌其烦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说明,用教师的阅读感悟替代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获得提高呢?我认为教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认为阅读是一种乐趣,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一般说来,要让一堂阅读教学课堂成功进行,首先教师在教学导语的设置上是很讲究的,导入的方式很多,但如何在课文教学的开始因地制宜、清楚恰当地导入,同时又能吸引学生步入课文学习是很重要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开篇导入时,一位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大年三十,要过年了,同学们心情怎么样?你们在年三十都做些什么?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做些什么呢?她跟你们一样过得开心幸福吗?就让我们带着疑惑进入课文学习吧!”这两则导入,后面一则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教师的导语不单单只是课文开篇的导语,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的引导都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导语。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通过多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读的方式很多,可以默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学生对文本多读的重要性。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发展,阅读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不可盲目,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作者信息、同类文章等的相关资料书籍,丰富知识面,扩大阅读视野,以便在学习课文时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升华学生想象能力
阅读课文时,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只能是一行行文字,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自然没有欣赏乐趣可言,更无法理解作品的意蕴。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 我的战友邱少云 》(六年级上册)中有幅插图,描绘的是一团熊熊烈火整个儿把邱少云包住了,但他却如同千斤巨石在火堆里一动不动。在阅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联想每个人不小心被火烧着、被开水烫着时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然后指导学生们一边看课文中的图,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图中邱少云战士的目光、表情和动作,你们能想象出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吗?”学生们通过想象,都踊跃举手发言。比如有学生说:“他想,为了争取这次战斗的胜利,哪怕是烧焦、烧死我也不能动!也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经过大家的想象,邱少云这个人物立即鲜活了,他不但显现在学生的眼前,而且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他的形象不仅变得更加真实生动,而且在学生心中也更加高大了。
三、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的、片面的,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许多时候是多向的、全面的。这种相互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相互评价是学生学习语文获得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复习课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言、交流。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自我肯定,自我反思,在相互的质疑评价中,暴露各自的不同思考和存在的不同问题,引发辨析、矫正。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篇大文章。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