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大学数学微课的现实意义研究
2015-08-05黄英芬
黄英芬
【摘 要】上世纪末,我国教育体系迎来素质教育改革,新课改正式施行,其目的就在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与先进教育理念,将教育活动灵活化、多样化、智慧化,培养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综合素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而营造的大学数学微课情景具有前卫的思想性与科技性,更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高等数学并开阔视野,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TPACK框架的大学数学微课教学理念,通过它的实际应用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大学数学微课实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数学微课;新课改;TPACK框架;教学应用;网络交流环境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改理念为大学教学带来了微课这种新教育形式,它以简短明了的载体与并不乏完整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和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丰富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推动了新课改在我国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实施意义。
一、微课对大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微课(Micro lecture)短小精悍,在15分钟内就能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并从一个集中问题点延展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大学高等数学来说,微课能够促进数学在大学生思维中认知结构的形成,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记忆与联想力。作为一种知识传授的载体,微课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探索者,而且微课视频可以反复观看,有助于师生解答课题疑难。另一方面,数学微课教学契合了现代人的一些日常习惯,例如通过E-learning这种网络学习方式,借助移动终端及无线网络,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微课学习,非常方便,所以大学数学微课教学可以为师生之间营造一种交互式学习环境,将数学学习生活化[1]。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数学微课教学
1.更多的课程资源
到了大学阶段,数学学习就进入整个教育的高级阶段,相对的数学问题比较复杂,解题也需要多种环境和条件才能完成。所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微课情境,充分发挥PowerPoint、Storyline、OutStart Trainer等软件在制作微课课件方面的强大功能,会使得微课的特色进一步被强调。例如在几何学习中,用GeoGebra画板动态软件进行几何图形的虚拟描绘,供学生从不同物理角度和思维角度去构思几何模型从而解决难题。再例如基于平板移动终端的Show Me、Educreations、Ask3等软件共享数学知识库,将教学资源充分开放化,师生都可以通过它们来搜取素材,从而自己编辑创造微课环境,帮助自己全方位的了解和学习数学。
2.更多的交流
为了拓展网络辅助教学,建立以即时通信软件为基础的微客群,让师生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无处不在的数学教学,比如QQ、微信、论坛等等,充分发挥了微课在互联网上的特色应用。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找到以前教师教过的微课视频内容及文字解答,方便了学生温故知新的需求。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在网络微课教学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冲破心理障碍,畅所欲言,这对于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更有帮助[2]。
三、TPACK框架理念下的大学数学微课教学应用
TPACK框架包含三个核心元素,即技术知识(TK)、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它们三者形成TPACK的理论框架。TPACK就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各项知识来进行教学,是一种综合技术整合的教师知识框架,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新的定义[3]。
1.具体应用
TPACK框架下的大学数学微课教学,教师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知识的动态演示呈现,帮助学生较为容易的接受数学知识,并生成知识认知结构。
在课前,教师会根据当堂数学教学目的来建立相匹配的微视频教学计划,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计划及内容,形成探讨氛围和主动预习知识的意愿,有助于课上教学准备。
课上,教师会营造教学情景,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函数教学中,先给出“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其对应”命题,然后通过微课的直观性来体现和分析y=x+1这样一个函数关系,证明上述命题。比如用动画和音乐来展现x的每一个值,y都有其对应的唯一函数值。用蓄水池的录像来引导学生,把水池水位设为y,时间为x,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就被生动形象的呈现了出来。
2.微课的实现意义
大学数学微课虽然对数学知识点描述琐碎,但是它体现了“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反思反馈和交流互动”的原则,整个微课设计主线清晰,目的明确,操作简单且直观,对于数学关键技能点的传授很有针对性。另外,大学数学微课教学对激发大学生逻辑思维开拓和交流互动的学习习惯很有效果,而且其方法新颖独特,更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实际上,我国目前大学数学教学的信息技术素养还明显不足,许多創新教学想法还未能实现,而且大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亟待提高。基于微课理念的大学数学教学是对现代数学学科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的一种多元化整合,它具有极大的拓展及可上升空间,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爱国.论新课改中数学微课的现实意义[J].考试周刊,2014,(68):16-16.
[2]孙丽梅,吴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微课教学[J].科教导刊,2013,(35):65-66.
[3]齐婷.基于TPACK框架的数学微课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