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015-08-05
【摘 要】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学生必须转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对于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应尽快想方设法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方式;变革
现行《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该《标准》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变革。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加喜欢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動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那就太不合时宜了。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状态,经过训练,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而是说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去学。
四、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的地位,从多方面、多方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兆强。初等数论。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2):[64-74]
[2]李永新曾峥。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