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高速公路软基处治技术研究

2015-08-05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换土填石炭质

陈 羽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1 引 言

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统称为软土。对于高速公路,标准贯击次数小于4,无侧限抗压强度小于50kp 且含水量大于50%的黏土或标准贯击次数小于4 且含水量大于30%的砂性土统称为软土。在软土处修建的路基,路堤填筑荷载易引起软基滑动破坏和沉降,准确把握软基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处治方案对软基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以贵州省惠水至罗甸高速公路某段软基(K36 +240-K36 +380)为例,对软基的地质条件、治理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案。该段软基位于惠水县断杉镇八大村东面山坡,线路沿剥蚀山坡地与沟谷洼地展布,延伸方向南西212°,在路线段拟采用高陡路堤通过溶沟低洼地带,全长约140 m。该段路基处于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微地貌为低山坡脚与山沟低洼地带,地表坡度5°~35°,高程在930~980 m 间,相对高差约50 m,路堤段山坡为第四系土层覆盖,沟谷、洼地内为耕地和灌木,山坡地带土层较浅,杂草密布,有施工便道与外界相通,交通方便。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场区处于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微地貌为低山坡脚与山沟低洼地带,地表坡度5°~35°,高程在930~980 m 间,相对高差约50 m,路堤段山坡为第四系土层覆盖,沟谷、洼地内为耕地和灌木,山坡地带土层较浅,杂草密布,场址区有施工便道与外界相通,交通方便。

2.2 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绘、钻探资料,场区内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ml4)填筑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al+pl4)粉质黏土及淤泥质粉质黏土,下伏石炭系下统大塘组下司段(C1d1)炭质泥岩,其工程地质剖面图如图1 所示,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图1 工程地质剖面图

1-1 填筑土:灰白色,主要由灰岩孤石及碎石组合而成,灰岩孤石呈长柱状。本土层广泛分布于场区表层,在山坡地带分布较浅,较不连续,沟谷地带分布较厚,分布连续,勘察钻探揭露层厚2.20~7.60 m。

1-2 淤泥质粉质粘土:多为灰黑色,流塑~软塑状,具腥臭味,含砾约15%,主要成分为灰岩,呈棱角状,粒径2~10 mm。本土层广泛分布于场区表层,在山坡地带分布较浅,较不连续,沟谷地带分布较厚,分布连续,勘察钻探揭露层厚1.50~6.40 m。

1-3 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含砾约15%,主要成分为灰岩,呈棱角状,粒径2~10 mm。本土层广泛分布于场区表层,在山坡地带分布较浅,较不连续,沟谷地带分布较厚,分布连续,勘察钻探揭露层厚1.80~5.20 m。

(3)石炭系下统大塘组下司段(C1d1)炭质泥岩

9-11 强风化炭质泥岩:多为灰黑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极发育,呈微张,泥质含量较高,岩质软,遇水易软化,岩芯多呈块状或土柱状,本层分布局限,系下伏中风化炭质泥岩风化而成。钻探均有揭露,揭露层厚3.90~12.00 m。

9-12 中风化炭质泥岩:灰黑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呈微张,炭泥质胶结充填,岩质软,遇水易软化,风干开裂。为场地内下伏基岩,分布广,岩体较破碎,岩芯多呈砂砾状,少量呈块状。多被第四系土层覆盖,钻孔揭露层厚1.00~9.00 m,钻孔未揭穿。

3 工程地质评价

场区表覆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大,分布不均,其中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低,工程地质性能很差,不宜直接作为路堤基底,应对其进行处理后才能填筑路基,粉质黏土层宜进行压实、晾晒处理;中风化炭质泥岩分布广,厚度大,埋藏较浅,其工程地质性能稳定,承载力高,均为场地内良好的路堤基底和拟建构造物基础持力层。

4 常见软基处治技术

软基处治方法有许多种,一般情况,往往综合运用多种处治方法才能有效对软基进行处治。常见的主要有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旋喷桩、粒料桩、生石灰桩等,每种处理方法适用范围和施工方法有一定差异,应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表层处理法和换填法一般适用于地表下3 m 内的软基处治,包括砂垫层、反压护道、开挖换填法、抛石挤淤法、爆破挤淤法等,这类方法施工简单;重压法适用于工期要求不紧的项目,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垂直排水固结法是利用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来增加土层竖向排水途径,缩短排水距离,加速地基固结,从而达到处治软基的目的;旋喷桩是用水泥、生石灰、粉煤灰作为加固料,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粒料桩是利用振冲器在软土中成孔,分批在孔内充填砂、碎石、砂砾、废渣等粒料形成桩体,与挤密土体成为复合地基;旋喷桩、粒料桩、生石灰桩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

5 软基处治方案

软基处治的方式较多,本文根据现场勘查资料,提出了三种治理方案:纵坡优化+抗滑桩,纵坡优化+强夯置换墩,纵坡优化+换土填石。

5.1 方案一:纵坡优化+抗滑桩

对K35 +600~K36 +800 段路线纵坡优化,降低K36 +240~K36 +380 路堤填土高度,平均降低约4 m,最大填高14 m;抗滑桩断面尺寸2 ×3 m,长度16 m,间距4 m。该方案工程造价约465 万元,施工难度大,工序复杂,工期长。

5.2 方案二:纵坡优化+强夯置换墩

对K35 +600~K36 +800 段路线纵坡优化,降低K36 +240~K36 +380 路堤填土高度,平均降低约4 m,最大填高14 m。K36 +260~K36 +380 段采用强夯置换墩进行处理,路槽宽度内为强夯1 区,置换墩墩长为5 m,直径为3 m,间距4.5 m;其余两侧填方区域为强夯2 区,置换墩墩长为3 m,直径为3 m,间距4.5 m;采用主夯、副夯、全幅满夯的次序进行,主夯点、副夯点均按正方形布置,每四个主夯点正中夹一副夯点,主夯点间距为4.5 m,夯锤锤底直径为2.52 m,夯击能为2 500 kN·m,置换墩与主夯点位置相同。强夯施工前在原地表铺筑70 cm 块片石垫层,墩体施工完后进行全幅满夯,其后在垫层上铺筑两布一膜。墩体材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片块石、碎石等坚硬材料,粒径大于300 mm 的部分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含泥(土)量不宜超过全重的5%;压实垫层材料应与墩体材料相同,粒径不宜大于100 mm。在强夯置换墩强夯成墩过程中,应及时在墩位连续夯击,每次夯击后测量夯坑沉降量,并在夯坑内填筑补平墩体材料,继续夯击,直至达到夯点停锤条件为止。该方案工程造价约198 万元,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不易控制。

5.3 方案三:纵坡优化+换土填石

对K35 +600~K36 +800 段路线纵坡优化,降低K36 +240~K36 +380 路堤填土高度,平均降低约4 m,最大填高14 m;K36 +240~K36 +380 彻底清除不良土层(软可塑粉质粘土)换土填石,平均深度约5 m,最大深度9 m。该方案工程造价约256 万元,施工简单,质量容易控制,且可永久消除隐患。

从经济考虑,采用纵坡优化+强夯置换墩方案有优势,节约造价;从施工考虑,采用纵坡优化+换土填石方案施工方便,且工期短,质量可控;综合考虑采用纵坡优化+换土填石方案。

6 结 语

软基处治是贵州山区高速公路中的技术难题,复杂的地质地形特点决定了软基处治的多样化,只有准确把握了地质情况,才能有效对软基进行处治。本文通过对地层岩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各种处治方案优劣,确定采用纵坡优化+换土填石方案对该软基进行处治较为合理。山区地质复杂多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确定地质情况,综合选用相应的处治方法才能有效治理软基,确保工程质量。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 公路工程管理与务实.2011.

[2]谢崇浓.公路软基常用处治方法及评价[J].交通科技,2001,(3).

[3]宋建国,夏英.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7(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S].

[5]李宝珍.浅谈高速公路软基鉴别及处治方法[J].科学之友,2010,(5).

[6]陈志强.公路工程软基处治方法[J].科学之友,2007,(6).

[7]刘永辉.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0).

[8]郭艳红.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

[9]肖让,景世红.强夯置换法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08,34(1).

[10]钟东雄.强夯置换法在桥基加固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10,(2).

猜你喜欢

换土填石炭质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填石路基施工技术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高炉炉底用炭质浇注料的研究与耐用性能分析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填石路堤强夯施工技术及路基响应研究
温湿度对铜绿丽金龟卵生长发育的影响
厌倦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公路施工
干燥和饱水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