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2015-08-05

学苑创造·C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诸侯谓之帝王

冠、冕是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尤其是冕,它是作为吉服(即祭祀时穿戴的服饰)的特殊冠式,因此遂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冕是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表黑色,里面朱色,由“冠”与“延”组成。冕顶有一块长方板,称为“延”,形状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前低于后约一寸,有前倾之势,以示俯伏谦逊。延的前后悬挂珠玉串饰,以五彩丝线编织为藻,藻上穿以玉珠,一串玉珠叫做一旒,穿戴时各按等级排序,其中十二旒最为尊贵,为帝王专用。冕冠垂旒之意,除用来表明等级外,还可使戴冠者目不斜视,以免看到不正之物,“视而不见”一词即由此得来。

延的下部即为冠,古称“冠卷”,其两旁各有一个对穿的小孔,称“纽”,用以贯穿玉笄,使冠体固结于髻。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丝带,谓之“纮”;笄的两端又各用一条小丝绳挂着一个绵丸垂下,谓之“黈纩”或“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瑱”。因两瑱正临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用瑱充耳,目的是以戒妄听,“充耳不闻”一词即由此得来。

按西周之时的礼制,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下大夫五旒,此后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而冕被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a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即用冕旒指代皇帝。由于冠冕是在庄严的场合使用的,故“冠冕堂皇”就被用来形容人的外表看起来很庄严或正大的样子了。及至近现代,“冠冕堂皇”已经多带有一定的贬义,用于形容人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为人表里不一。如清代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猜你喜欢

诸侯谓之帝王
帝王计划
五张羊皮
黑色帝王颛顼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烽火戏诸侯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帝王蟹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