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怀大美,与古人对话

2015-08-04雍韬

雕塑 2015年3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新疆

雍韬

城市雕塑作为环境景观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就是艺术家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是自然美与艺术美完美结合的体现。其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对应的关系是很明显的,往往是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与影响,比如广场、街道、公园等,决定了作品的表现主题、艺术样式、制作材质与表现手法。对于医院中的城市雕塑来说,则有着相对复杂的艺术职能,主要表现为改善医院空间结构,美化医院视觉环境,普及医疗文化知识,营造温馨、和谐就医气氛,提高医疗人群审美情趣,转移、缓解患者医疗情绪与心理,体现医院医治专科特点,传播医院发展的人文理念等作用。可以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雕塑艺术方面的普及发展与不同领域的跨界与融合,人文关怀层面上的进一步提升,反映医疗关怀的医院类城市雕塑将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

在此理念下,新疆雕塑家李建国受邀为伊宁中医医院制作了《望闻问切》系列组雕。他力图以写实的手法、生动的造型,在体现我国中医领域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美化环境、愉悦病人、突出医院的完善服务设施与人文主义关怀,并通过艺术与病人近距离对话的方式,进行雕塑艺术美的传播。

以下集合李建国以及其艺术创作状况,分析一下这组作品的构思、创作与艺术风貌。

一、新疆艺术家李建国其人其艺

李建国作为八八届毕业生,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为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在校学习过程中,他深入学习东西方雕塑造型艺术的精华,努力将其融为一体。在传统雕塑制作领域,他受业于当时的班主任佘国华,涉猎了木雕、石雕、瓷塑、园林雕塑、工艺绘画、漆器漆画、装潢设计等专业,打下了坚实的雕刻制作基础。同时,在当时的系主任、知名艺术家王则指导下,认真接受与吸取了西方现代雕塑艺术造型意识与理念。尤其是王则坚的大块面的雕塑造型手法,更是使他受益匪浅,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创作理念中,形成了李建国中西互融的雕塑艺术风格。

1988年毕业回到新疆伊犁后,李建国在为一些城市做了大型公共雕塑艺术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个人的艺术创作。在自然风光旖旎的新疆,他一方面走进勤劳善良的各族群众当中,了解灿烂的西部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也认真吸取了西北地区的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天龙山石窟的壁画、雕塑艺术作品。他对新疆文化极为痴迷,发愿要把新疆的民族文化借助雕塑艺术传播出去,他的一些个人创作作品现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他对很多新疆地区的自然景园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眼光与独特体验,比如由于区域干旱、岩石风化、植被破坏,在风力作用下发育成的峭壁、残丘、洼地等各种风沙地貌,在一般旅游者眼里代表着残酷、恐怖与危险,在他眼里却是非常美丽的视觉艺术。沙漠、绿洲、驼队、人群、古堡、胡杨林等,都成为了他脑海里创作的形象源泉。他把他的艺术创作与当时新疆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相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新疆特有的文化资源,打造出了一批高品质有影响的城市雕塑作品,对于丰富新疆城市内涵、提升新疆形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望闻问切》系列组雕形象创意来源

接到《望闻问切》系列组雕创作项目后,李建国借助图书馆、阅览馆、网络数字平台,进行了前期的资料整理与深入调研。最终,在大量明代文化典籍里,找到了他的艺术创意灵感。他把雕塑人物造型选为明代时期的人物形象,主要有3个原因:

1.明代以后,中医发展极为迅速,成就空前。作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王朝,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推动着对外交流、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医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明代官方尊崇儒学,倡导孝悌,医学被视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这样的环境中,科举失意的知识分子,涌入医学领域乃必然之势。大批知识分子由儒入医,改善了医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改变了以前行医者“多是庸俗不通文理之人”的状况,使医生的社会地位相应提高。明代医学在诊断学、病案书写格式、医学书籍编著和传播、医德论述和医史研究上,均有较大发展。

2.明代时的医患关系非常好,中医文化倡导和谐、融合,许多以医生本着治病救人的行医原则,即使病人没钱也给医治,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良好关系。这对当前有些地区医患关系极为紧张,甚至成了某种对立矛盾的状况,形成一种互补与对比,有助于改善与营造宽松的医患关系与环境。

3.明朝服饰继承了宋代汉服的式样,又吸收了蒙古服饰部分元素,具有极高的实用与审美功能。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高度成熟的服饰艺术的典范。虽然因满清入关实行剃发易服后大部分消失,但仍有不少明朝服饰款式和特征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至今,比如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代服饰,而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的传统服装,至今仍可见明代汉服的影子。可以说,明代服饰包含了明朝时期丰富的社会身份、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观念,是最受现代人喜爱的民族服饰之一。

三、《望闻问切》系列组雕艺术特色

艺术景观环境中视觉形象的独特作用,往往有着明显的效果和积极的意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李建国在采取客观生活经验的支撑下,遵照中医体裁雕塑创作的主旨,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刻画,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神似。作品极具感情色彩和人格魅力,如同一本书、一出戏、一段乐章,感染着观众。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望闻问切》整个创作过程是通过4组古人的形象,进行不同的人物组合,借助讲故事的形式,表现雕塑的整体构思,营造一种规范、有序的就医场景和和谐互融的环境气氛。

《望》中就医对象是一个拿锄头的年轻体壮的小伙子,医生通过认真观察,甚至用手中的铜镜反光对就医者阴暗的体位进行深入探视,并告诉他身体有问题。身体健壮并不意味着身体没病,这不是一对矛盾对立关系,这而是真实反映出了一种辩证关系。《闻》反映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作品很好地塑造了医生聆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的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问》中的患者坐着接受医生的问询,两个人物表情对比自然,体态与动势互为一体,体现了融洽的就医交谈场面。《切》中医生搭脉,探知患者病情,患者焦急的表情与医生镇定的起色相对比,极为生动。4件作品的人物都是相对交流的场景,放射出古人对“大医精诚”的态度和对病人的真诚关怀,也是我们现代医生所追求高尚的医学品德。

整组作品形式写实,注重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突出一种故事情节;雕塑塑造风格处理方面,极为统一;调子比较明快、饱满,整体感较强;形象处理着重表现人物脸和手的细微的变化刻化,更准确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民族服饰采用了明朝人物服饰造型及装饰,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对衣纹的处理上概括简练。同时,该雕塑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通过对雕塑体的布局和穿透形式的处理与环境形成了一个互动的空间脉络,使雕塑与生态环境景观得到完善兼容,将历史脉搏、文化气息融汇其中,为雕塑所在的城市空间赋予了崇高向上的正能量,实现了观赏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四、《望闻问切》系列组雕的社会意义

公共空间作为人群活动的公共领域,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今天所提倡的人文关怀,不是带有传统复古、与时代脱节的伪人文关怀,而是要反映当代文化诉求,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具有一个文化传承脉络和东方文化精神层面上的问题思考,在这个基础上营造出新公共空间的时代特质。城市雕塑而对各类社会矛盾的体现,对人文关怀与终极理想的诉求,是当下城市雕塑反映与解决的主题之一。可以说,这组雕塑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时代主旨。作为医院中的城市雕塑,这组作品从艺术本质上升华作品主题,表达困惑,使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得到最充分的释怀。那些代表了医院文化与理念的形色各异的雕塑,有助于让人们了解过去一代代医生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振兴医学、发展医院的艰辛历程,激励医护人士传承医学更好地献身医学事业。

从文化学意义上来说,《望闻问切》系列组雕展现的是一种“中医药文化”。通过认识与熟悉中医领域的历史故事,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国古代的哲学、儒释道对中医领域的影响与结合,等等,这是隐含在作品背后的功能属性。文以载道,诗歌言志,现代雕塑同样要表达深刻的主题与观念。雕塑家们所关注的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问题,其创作上的所思所想,都是通过雕塑艺术载体传达出来。这些艺术载体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包含着雕塑家对对人类和平理想的追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这组作品既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纪念气氛,丰富了空间序列,寓文化、教育、历史于雕塑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力量,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与思想内涵。

结语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眼睛”,同样是新疆区域内城市的亮点,积淀着少数民族区域的生活与文化诉求。正如曾任今日美术馆馆长,现任新疆文化厅副厅长、新疆画院院长的张子康所言,新疆并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艺术洼地”。人们对新疆的很多东西需要重新认知。恰恰是因为长期在语境和疆域上有一种和内地的疏离,新疆艺术得以保持了一种原生态和独立、纯粹、特别的高度。新疆雕塑是以个性和生命力组成的区域文化,从创作构思、制作手法到材质材料的运用,无不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体现着独特的语言、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民族文化、丝路文化、军垦文化、草原文化都已深深被注入到新疆的城市雕塑之中。而作为一位热爱新疆的艺术家,就要承载新疆人民的心声与愿望,时刻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脉络,以人文精神为基本出发点,以人文关怀的姿态为创作动力,语言形式、风格样式、材料构造等围绕为新疆人民服务的主旨、内涵去塑造,展现自己的人格品质、审美层次、价值取向,能够成为一位有责任感、受人尊敬的雕塑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读李建国的城市雕塑作品,实际上是对新疆艺术创作力旺盛、作品艺术水准突出、具有职业感与责任心的艺术家的尊重与关注,也是对新疆区域文化多元艺术特征的一种认知与传播。在国家将“一路一带”丝路文化作为战略构想,新疆文化艺术将有新的更大发展机遇的今天,展示新疆雕塑家李建国及其城市雕塑艺术,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新疆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
自然雕塑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费城城市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