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雕塑课程教学中的空间认知问题研究

2015-08-04杨晓钟

雕塑 2015年3期
关键词:彩泥雕塑空间

杨晓钟

美育教育在近现代的美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在教育界已然达成了共识。美育越早地介入到青少年的受教活动当中,对于青少年的心智成长,思维逻辑方法的养成,动作协调性即手、眼、脑之间配合能力的培养,三维立体空间认识事物的习惯训练与培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我国青少年美育教育基本框架是以音乐、体育、美术科目为主要教学主导。音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以听觉美感为先导的韵律感知,体育则是以动作协调性和肢体美感为训练目的,目前这两科其中的舞蹈与健美操的课程训练内容,在教学中又形成了许多交叉性学术科目。然而,在正规九年制义务中小学美术教育课堂实践中,美术教学的理念与授课方式往往被限定在平面形象化的框架之中。

一、平面形象化的框架式美术教学

在我国现行的美术教育教学当中,课程的设置是丰富的,但丰富的课程只是形式化的外表。所谓平面形象化的框架是指大部分课程的训练实质对于青少年学生空间认知的培养是缺乏的,处在平面认知形态事物的阶段。所谓框架是指教育者的理论认知和教育理念框住了现有的教学体系。

现在的美术教学中有本土文化的教学,有西方文化的教学。如本土教学中涵盖国画、书法,西方化教学中的素描、色彩、儿童画创作,其他还有剪贴、陶艺等。表面上看对于美术的关键因素的训练都有所兼顾,但实质上却是训练核心的失落——空间意识的缺失。因此,在青少年雕塑(包括软陶、彩泥塑造等)教学中,有意识地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加强、构建青少年对空间意识的认知,这种方向性明确、针对性突出的审美素质教育,在青少年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青少年空间认知平台及其养成

1.为建立青少年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彩泥课程教学训练为空间教学搭建实践化平台,在系统的作业安排和难易相间的课程安排中融入空间意识,将雕塑形体空间的艺术外延与学生的思维与生命成长联系到一起。实质不仅仅是一物一件的制作和学习,也不是分散的点状学习,而是以空间观念导入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青少年的空间认知是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建立起来的。所谓空间不仅仅是物体存在于占有的实质所在,更是人感知事物及其维度的真实体现。

2.对于参与教学的老师,要进行重点的培训。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讲述、形体讲解和习作引导方面,对学生要强调空间的存在感和对于事物认知的三维感性认识。

德国现代艺术家博伊斯曾谈到小学的艺术教育,他认为数学和艺术一样,需要立体的创造力,而只有好的方案,没有能将此方案实现出来的老师就没有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扩张艺术概念,并且使艺术的能量在各个领域发生影响。所以,在青少年彩泥雕塑教学过程中,起主导和关键性作用的还是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授课观念与辅导学生的方式。

对于教师教学的方法,博伊斯认为,老师固有的观念会禁锢学生,老师应该想到换一种思路。“我们需要的是对一切想法和观念来一次革命,老师要像观众那样旁观发展过程。”这种想法在现代的西方社会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教学的范式。尤其是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已经从灌输者转化成帮助者。这种观点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空间观念的养成就是艺术实践的外延化成果。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与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力强。据发展心理学调查,以和谐发展为基础,天真和直觉的艺术工作完整性往往到了青春期就中断了,现在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缺位,而青春期是一个可以走向有较高艺术成就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这一关键环节的作用不言而喻。

三、空间认知培养在彩泥雕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空间认知能力是人在社会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必需要件,空间的感知力可以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青少年的发育和学习阶段,空间的认知不仅有助于影响其对周围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影响其思维活动,对于他们在其他诸如数学、地理、文学等学科的学习与认知也间接性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青少年美育教学中关于雕塑、彩泥等课程的设置,不单是提升审美修养和创造力、想象力的问题,从更广义的方面分析,在社会与人文学科建设领域,具有多元层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雕塑是强调造型空间的艺术语言,彩泥雕塑将色彩赋予了雕塑造型,增加了雕塑的语言表达范围,对于青少年来说,彩泥动手实践活动过程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对空间认知的感官认识,同时也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愉悦感。泥质材料的可塑性也是其可以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彩泥雕塑与其他雕塑形式不同,比较适应青少年的年龄需求。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视觉感官醒目、造型令人愉悦、作业完成后效果好等因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创作的成就感。正是彩泥塑造材料所拥有的这些优势条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青少年空间认知训练的最佳介质。

青少年阶段的彩泥雕塑教学在作业完成方面要求比较简单,评价标准要与青少年的年龄阶段相适应,既要有意地融入空间的概念,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将简单的造型认知加以强化,要在单一造型空间和多个造型单体组合方面进行空间的训练。要想将空间意识融入到青少年的认知习惯当中,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方法的,但总的来说,教学制作环节的教授策略是学生认识与接受的关键所在。

空间认知的重要性还体现在青少年在彩泥雕塑训练之后由不自觉认知向自觉认知发展过渡的结果。

四、空间认知培养在彩泥雕塑教学中的实践

采用彩泥空间雕塑课程进行教学,在青少年培养过程中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程探索。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在北京市属的7所小学同时展开试验教学活动。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将课程内容设置较为简单的造型训练,将训练分成若干环节,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内容涵盖动物、植物、昆虫、生活用品、卡通等简化形象的塑造过程。塑造注意将基本的造型植入其中,如圆形、方体、三角形、线形、方形等。针对单体形状的专门练习是认识体积空间的最直接的方式,如一个方形物体的3条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所产生的空间可以延伸到将来的复杂物体结构理解中,一个物体的体积和尺寸的大小传达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在教学当中是要有所区分的,教师要有意将体量的感觉告诉学生,使他们有所感受。

课堂教学可以从点、线、面方面入手,这不是一个平面化的训练方式,而是将形体结构概括化,这样的概括手段利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容易轻松地进入到动手实践环节过程中,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所谓点的概念,可以被理解成块状物形体的概括,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形;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比如做一个动物的眼睛、头部、身体,就是3个不同大小的点。通过教师有意的比较和提示,使学生认识到适当的比例关系在形体之中的均衡性、协调性、对比与统一的关系。

线形的造型在实践当中运用也比较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对动物等形象的塑造,将线形物进行组合或单独组合,可以是运用累积式、盘卷式、编织式等组合方式。教学当中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用单一的形态变化出丰富的立体形态,在内容方面则可以是塑造成抽象化的形体造型。

面型的运用可以使平面化的形体转换成对空间的想象,在具体塑造时,可以采取卷曲运用、累积运用、折叠运用等手法,从而使塑造物呈现三维度空间的形体形态,在此塑造形态的转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空间的艺术表达方式,并且结合点造型和线造型的构成原理,塑造出更为生动有趣和更为丰富的彩泥雕塑作品。

五、结语

无疑,空间造型的媒介存在于各类雕塑教学当中,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在面临他们的智力发展和审美认知的形成过程中,对于三维空间意识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全新的实践与探索教学研究项目,我们在探索阶段还会出现许多的新问题,但是这样的探索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同时,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为青少年空间意识的发展及其相关心智的关联性发展,进行有益的研究与尝试。

猜你喜欢

彩泥雕塑空间
巨型雕塑
彩泥大变身
空间是什么?
我的破烂雕塑
创享空间
写实雕塑
一起玩彩泥
彩泥小蜗牛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