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雕艺术的选材及创作

2015-08-04刘勇

雕塑 2015年3期
关键词:根雕选材艺术家

刘勇

根雕创作,是以选材为前奏的审美体验,是艺术创作心理过程。可以这样说,选材是根雕艺术家以自然形态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心理过程,与真正的由“艺术思维”创作而成的“艺术品”,存在本质上的差距。

根材——天然材质,源自大自然中新陈代谢产生的奇木异材。阴沉木、浪木、碳化木、树瘿、过火木等等,都可以被作为“根雕艺术”创作的载体。根材自身的特质,不能用美与不美、艺术不艺术来评价,它只是人们在视觉审美范畴内的客体物质元素。人是审美的主体,将自然之根材变成艺术品的,是人类中那些具有艺术天赋的艺术家,而不是天然之根材自身使然。因此,一些人将根雕艺术称之为“根的艺术”,简称“根艺”,显然属于逻辑理念的本末倒置,艺术理念的谬误。

传统价值观念中许多针对根雕创作艺术本体语言的阐释,都将这门艺术的核心价值定位在“自然美与人工美”“天人合一”基点上,更有一种观点认为,“根即美,美即自然物,自然美就是艺术美”的说法。而实际在创作实践中,这种观点显然是行不通的,与艺术的理论追求方向恰是南辕北辙。这先要从根雕创作的材料选择谈起。

面对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天然根、木,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旁观者,都会各抒己见,对材料“好看”与否表明态度,而不会众口一词地全票肯定。这就直接否定了“根即美,美即是自然物,自然美就是艺术美”的片面观点。即便是面对同一块根材或团虬、或嶙峋、或苍桑,或舒展的自然形态,一群人就有一“群”不同的感受和解读。这种“审根”的差异,或者说观众因着自然物而进行的审美观照,因每个人个体所处的地域文化的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性格养成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视知觉记忆中对“自然美”不同的审美取向,以及生成的各自不同的内心观照。

对于“自然美”的定义,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曾如此诠释:“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可以引起人们感官愉悦,未经打上人类劳动印痕的自然物,自然景观,可以称为自然美。”而美学之父黑格尔却有另一种角度的理解,他认为:“尽管人们常常谈到自然美,却没有人把这种美单独提出来,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美比现代人谈论得更多。但这种谈论仅流于空谈,因为人们很难找到确定的概念相统一的标准。因此,我认为研究自然现象之美就没有多大的意义”。1因此,根雕艺术若一味强调“自然美的艺术”,此讨论实在是毫无价值,因为没有哪一位作者可以给处在原始状态的根材本身定出一个“确定的概念和统一的标准”。自然也就谈不上哪件根形是“美”的,哪一种形态是不“美”的了。

根雕艺术的选材,恰恰印证了黑格尔的观点是正确的。笔者亲历过一块嶙峋、空灵的原材料,有人说它好似狂涛巨浪瞬间的涌起,有人却说它似宇宙空洞,更有人说它似《西游记》中的盘丝洞,各种感受不一而足。这些受众各自不同的解读来源,必然源于每一位观者心底情感深处的心灵反应,这样的心灵解读必然渗透到客观审美对象上,选材实际上折射出心灵、情感的“意味”。说到底,根雕艺术的选材,不是由根的“自然美”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创作者个人的审美取向和内心的精神诉求。因此,选材是关乎心灵的选择,是每人千差万别的精神世界在自然物体上寻找寄宿的审美心理过程,这种“寄宿”必然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鲁迅先生说得很精彩——美国的石油大王不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太太的辛酸;饥区的灾民不会去种兰花的;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一言以蔽之,根雕艺术的选材,是各人心灵的选择。

“人类的艺术,就是人模仿神制造的自然。由于它经过心灵而产生,它的存在便获得了一种符合它本性的显现,至于自然界则是无意识的感性存在,不是一种符合神性的显现形式。”2黑格尔的论述,虽然是泛指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但已十分精准地揭示了根雕艺术与自然材料的转换关系。根雕艺术家是如何通过选材将自然物化龙点晴成根雕艺术品的?如何成为神(心灵)的代言人?继而就引出了根雕艺术创作的高级精神创作心理过程。

如黑格尔所言,根材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外在事物”,它不具有人类情感的温度,无需冠以“艺术”的评价。因此,要将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创作成根雕艺术品,首要的是根雕艺术家的存在。那么,具备什么样的艺术特质才可能被称为根雕艺术家呢?

一、敏锐的感受能力

根雕艺术家要有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善于从常人视若无睹的自然物或自然景象中发现有意味的形式。那些枯根朽木的形态在根雕艺术家眼中,可以被瞬间捕获,并经创作之后成为美的艺术作品。

其次,与从事各种艺术门类的艺术家相同,根雕艺术家对“物”“景”具有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感受能力,这种能对自然环境中不同事物拥有敏锐洞察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

二、精湛的表现技巧

根雕艺术的创作,如同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一样,要有创作技巧,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有“手艺”。如果一个人只有敏锐的洞察力,最终还是不能将心中之“像”准确、精彩、完整地呈现出来。

梁启超有段话描写很精彩:“人之恒情,于其所怀抱之想象,所经阅之境界。往往有行之不知,习矣不察者;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恕,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欲摹写其状,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笔不能自传。有人焉,和盘托出,彻底而发露之。则拍案叫绝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所谓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感人之深,莫此为甚”3。同样的道理,根雕艺术家应有出色的艺术表现技巧,如此才可使自然物成为言人所不能言,传人所不能传,将他人的怨恕、哀乐、忧惭付诸于根的自然形态上。否则,再好的原材料,也只能是一块原木,甚至变成丑陋不堪的废品。

三、执著的创新精神

根雕艺术离开了创新,就丧失了生命力。不管什么门类的艺术家,创新始终是艺术追求的动力。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界的根材形态也是千变万化。因此,根雕艺术家一定要随变而思、因形而艺,因材之变而随时随地调整创作思路、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法。

当代的根雕艺术家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新的文化语境,渐行渐新的情感世界,创新是对这门古老艺术门类最好的继承。

著名艺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说:“艺术创作最忌模式化和定型化。一个有生机的民族和时代,必然会鼓励艺术创作无穷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执著的创新精神,是当代根雕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所以根雕艺术家应更具有超强的创新意识,避免在题材方面出现过多的与宗教祈福、动物世界类型的摹仿抄袭的作品,否则只能属于暴殄天物的“运动”。

四、深厚的艺术素养

一个人能否成为艺术家,不仅取决于他自身禀赋和技巧的高低优劣,更取决于他自身内在素养的积累。根雕艺术家应该在生活和创作经历中积攒丰厚的人生阅历,在广博的知识海洋中培育出修养与品味。唯有此,才有希望从寻根、选根、赏根的阶段,进入到深邃的艺术创作境界,继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根雕艺术家。其中,人生修养是至关重要的终极因素。我国现代绘画方家李苦禅曾说过:“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根雕艺术作品品质的高低雅俗之别,不取决于天然根材的好坏,也不在于“自然美不美”,而在于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人品修养的高低。人生修养包括“品性修养”和“人格修养”,这是需要经过长期历练和不断自我观照、自我否定才能逐渐达到的。

伴随时代的发展,用作品关注当今社会的变革,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担当精神,也是真正的根雕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品格。

如果根雕只停留在民间自娱自乐,解决生计,以传统题材的民间工艺作品遂名追利的档次上,那么就与“当代根雕艺术”的品格精神相悖离了。

五、勤奋学习、不断求索

终身求知、学习的文化素养积累和触类旁通的艺术悟性,是根雕艺术家最终成功的途径。艺术发展史上,每一位大艺术家都是拥有很高的艺术想象力,艺术理解力,艺术表现力的专业修养之人。这些专业知识均来自于艺术家深厚的文化素养。它直接影响着根雕艺术家的表现力,使艺术家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深层次地洞悉现实,领悟人生,创作和理解艺术。根雕艺术家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唯有毕其一生不断进行文化充电。

再此借用著名油画家李维世的话:“在美术界,有人宣传这样一种观点:‘年轻画技法,年老画修养。似乎青年人画画可以不讲修养。我认为年青人画画,既要画技巧,也应画修养。无论何人,技巧与修养都不可偏废。有些青年画家不读书,不读报,不看画论,不研究美学,不懂中外美术史,修养与知识十分贫乏,这是很可怜的,也是画不好的。画画入门并不难……提高单靠技术技巧是不行的,必须靠修养,靠‘画外功夫”4。李维世先生指出的现象与目前根雕艺术发展境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即一味靠寻根淘“宝”,雕根炫技,为表现“雕”技高超,而忽略了作者综合修养素质的提高和养成,显然是“误入歧途”。

六、广泛借鉴、触类旁通

真正的根雕艺术家重视综合修养的培养,具有敏锐捕捉、借鉴、吸收其他艺术门类艺术语言精髓、表现技法、美的内在结构的极高悟性。就音乐方面来讲,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音乐是一切艺术之母。”根雕艺术与音乐的韵律之美之间有着某种奇妙的关联。不是说每位有成就的根雕艺术家都必先成为优秀的音乐家之后才能从事根雕创作,而是去懂音乐、爱音乐,知道音乐之美与根雕艺术美的内在结构相联的规律。根雕艺术家有意进修音乐的知识,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修养,对提高根雕创作的品格是大有益处的。

一切艺术创作,皆是由心灵的感动生发的;一切艺术作品品格的高低雅俗之别,都是作者自身的心灵色彩和综合素质修养在作品上的展现。实际上,其他艺术门类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名家,在音乐领域都是拥有很高悟性的人。

话说至此,或许有人会对本文的主题——《根雕艺术的选材及创作》是否偏题提出质疑。实际上,根雕艺术家诸方面的素质、修养、品格经年累月的养成,才是最好、最切题的创作“秘诀”,一切艺术品的创作,都不是经别人“教授”的,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不是由谁“指导”而创作出来的,它都由心灵的感动而发生的。当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品格达到相当高度时,艺术精品必然会如朝阳之喷薄、江河之排浪、海之潮涌,势不可挡地从他心中诞生。

注释:

1黑格尔著《美学》第1章美学基本概念

2黑格尔著《美学》第1章P3

3梁启超著《饮冰室合集》·文集中华书局1994,P6

4《当代中国美术家,画语类编》,吉林美术出版社,1989年,P212

猜你喜欢

根雕选材艺术家
浅谈幼儿园大班根雕活动的研发与实施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我爱你,妹妹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选材“碰头”好热闹
开心作文
刘勇根雕艺术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