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碎叶作为唐安西四镇之一的历史意义

2015-08-04左斌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历史意义

摘要:在古“丝绸之路”上,有一个重要的西北名城——碎叶,它是伟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远从汉武帝时代,就曾在这一带设立过行政机构,到唐朝时又将其列为四镇之一,碎叶作为西北重镇为保卫唐朝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历史的舞台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本文试图从碎叶的地理位置、碎叶城的建制及其被列为四镇之一的起始时间、碎叶作为安西四镇的重要意义等角度进行研究论述。

关键词:碎叶;安西四镇;历史意义

一、碎叶的地理位置

碎叶,又称为素叶,取碎叶川(今天的楚河流域)即水名而得名,碎叶的地理位置早年在学术界争论颇多,有学者认为碎叶在焉耆内,也有学者提出碎叶在哈密,更有学者认为唐朝有两个碎叶:中亚碎叶和焉耆碎叶。随着越来越多考古资料的发掘和研究,现在学术界基本上都倾向于唐朝只有一个碎叶的观点,位置在今天中亚巴尔克什湖以南,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马克城附近。碎叶作为碛西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汉至唐,一直是连接西域与中亚的中心纽带。公元628年玄奘在去印度取经的途中就曾路经碎叶,在《大唐西域记》中有相关记载:“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麋、麦、葡萄、林树稀疏,气序风寒,人衣毡毼。素叶已西,数十孤城,城皆立长,虽不相禀命,然皆役属突厥”[ ]。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也有玄奘在碎叶城会见突厥统叶护可汗的记载:“可汗方事畋游,戎马甚盛。可汗身著绿绫袍,露发,以一丈许帛练裹额后垂,达官二百余人,皆锦袍编发,围绕左右。自余军众皆裘毼毳毛,槊纛端弓,驼马之骑,极目不知其表”[ ]。根据上述史料可见当时的碎叶一带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是突厥汗国十分重要的城市。

二、碎叶列为安西四镇的起始时间

公元648年唐中央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在平定龟兹后设置了安西四镇。而在公元648年始置的安西四镇中有无碎叶呢?对此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部分学者认为始置四镇中有碎叶,他们的推断是根据《旧唐书·龟兹传》中的记载:“先是,太宗既破龟兹,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以郭孝恪为都护,兼统于阗、疏勒、碎叶,谓之四镇。”[ ]而岑仲勉先生则认为这段记载是把焉耆误记为碎叶,他提出唐政府当时的势力还没有到达碎叶,直至高宗时期才将碎叶列入四镇。我追随岑仲勉先生的观点认为始置四镇中并没有碎叶。

那碎叶为何时被列为四镇之一呢?《册府元龟》中记载:“调露元年,以碎叶、龟兹、于阗、疏勒为四镇。”[ ]公元678年唐政府平定了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别帅李遮匐与吐蕃联兵的叛乱,其在西北的势力得到巩固,唐朝的势力范围伸展至葱岭以西甚远,这时位于龟兹以东的焉耆已经不能继续管理西北和控制中亚,失去了屏塞一方的价值,而碎叶地扼北道要冲,兼控突厥两厢十姓,鉴于碎叶战略地位的日益重要,唐政府命安西都护王王方翼筑碎叶城,并把它代焉耆作为安西四镇之一。史料中有关于王方翼筑碎叶城的记载,《王方翼碑》记述::“大城碎叶,城郭迥互,夷夏纵观,莫究其端倪,三十六蕃,承风朝谒”[ ]。由此可见王方翼所筑的碎叶城垣规模庞大,设计精巧,一度成为西部边陲的中心城市。碎叶作为安西四镇之一,结束于公元719年。在开元年间,西突厥十姓部落经常叛乱,时任北庭都护的阿史那献已不能控制突厥各部,而突骑施苏禄在突厥部落中的声望很高,于是唐政府希望通过苏禄来管理突厥,于是封苏禄为“国公”,随后又封为“忠贞可汗”,苏禄就正式成为了唐政府委派管理西突厥各部的首领,所以当苏禄上书请求居于碎叶时,唐政府便应求撤兵碎叶还于焉耆,并以焉耆代碎叶为安西四镇之一。

三.碎叶作为四镇之一的历史意义

碎叶从公元678年被列为安西四镇之一到公元719年罢镇,时达40余年。在这40余年不论是从保卫西域边疆安稳还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拥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分为几点分别论述:

第一,“碎叶城的建立及其列为四镇之一标志着唐朝在中亚设官置府,显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达于葱岭以西、直至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证明当时中国的国境逾越葱岭以西甚远”[ ]。碎叶在列为四镇之一后先后隸属于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在咸亨、长寿年间安西都护是驻于碎叶城的,可见碎叶是当时唐政府管辖西域重要的政治中心;武则天曾在载处元年颁布诏书,令诸州各地修设大云寺,远在西陲的碎叶镇也设有大云寺,碎叶大云寺的设置,实际上是一种唐政府势力及达的象征;另外由于碎叶这一带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宜于农牧。所以唐政府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并且在碎叶屯田,后来又把碎叶屯田扩大到其城西150公里的塔拉斯河流域,这些措施都为碎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碎叶曾为北道设关收税之所,征西域胡,以财养军”[ ]。《新唐书·焉者传》载719年(开元七年)“诏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征西域贾,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 ]。公元719年,碎叶已被弃置,由焉耆代为四镇之一。史料中说改由轮台收北道税,据此可推测此前收税的地点一定不是轮台而是碎叶。以上事实充分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唐朝就在碎叶城设置行政机构,而且一度成为统治整个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早就在我国的管辖之下。

第二,碎叶是当时中国西部的边防重镇,从军事观点上看,在战略上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公元678年碎叶取代焉耆被列为四镇之一,是因为唐代西北边防形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唐政府平定了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别帅李遮匐与吐蕃联兵的叛乱之后,其势力范围伸展到了葱岭以西甚远,这时龟兹以东的焉耆已经不能作为防护西部的屏障,而碎叶地扼北道要冲,兼控突厥两厢十姓,其军事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四镇名单发生改变是合理的。从当时的情形来看碎叶、疏勒、于阗、龟兹四镇构成唐代西部一道严密的军事防线,总扼西北边境门户,是唐经营西域的重要据点。至于到后来碎叶设镇后时兴时废,实际上是唐朝西域经营的战略调整,对此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西域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碎叶作为安西四镇之一,既是一个军事行政机构,也是一个驻有兵马的军事据点。在龟兹失陷后,安西都护常常驻扎在碎叶,在该城周围屯以重兵,养精蓄锐,等待反攻,因此碎叶实为唐军反攻的重要根据地。1968年4月出于吐鲁番县阿斯塔那100号墓的永淳元年(682)“告飞骑尉氾德(达)”,记载了氾德达正是因为拔四镇和破都历岭有功而得到酬勋等内容,除此之外,还记录了932人立了军功,可见当时在碎叶用军之多,更加表明了碎叶作为军镇为保卫边疆各民族的稳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碎叶在唐代是中国与中亚、西亚往来交通的要冲、中外商旅杂居的要地、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它对于加强中原与西突厥,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就开辟了,当时主要分为南北二道:南道沿南山(今昆仑山脉)北麓,北道沿北山(今天山山脉)南麓。东汉时,除这二道外,又增加了天山以北一道。在唐代,这三条“丝绸之路”中以天山南北两侧的两条尤为重要。唐代时天山南侧的一道不再经疏勒后越葱岭,而是越勃达岭(今巴达里山口)后转天山以北经碎叶城的。《大唐西域记》中就有玄奘经过此线路时的记录,公元690年(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大食赠狮子给唐王朝也是“远从碎叶,以至神都”[ ];天山北侧的一道,因为以碎叶城为终点,故在《元和郡县志》称为碎叶路。《新唐书·地理志四》北庭都护府下原注:“至弓月城,过思浑川贽失密城。渡伊丽河,一名帝帝河,至碎叶界。又西行千里至碎叶城,水皆北流入碛及入夷播海”[ ],碎叶虽处在西部边陲,但与内地的交通也是畅通的。由此可见,不论走天山南路还是北路通往中亚,中途必须经过碎叶。

六世纪中,西突厥与东罗马使者的往来及东西方丝织物的贸易多走丝绸之路中的天山南北二道,碎叶处于两道的交汇处可谓是当时一个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中,外商旅杂居要地。据说李白一家客居碎叶,也是由于经商之需。在此地中西商人自由贸易,换取所需物品,大大促进了彼此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可见,碎叶作为当时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不论是从促进中原与边疆民族的往来还是从促进中西商业贸易交往、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来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碎叶川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五咄陆和五驽失毕的分界线,碎叶原先就是五驽失毕的一个中心”[ ]。这一带土壤肥沃,风调雨顺,宜于农牧,而碎叶城因为位于该地中心,曾是可汗牙庭所在。在公元562年突厥击败了嚈哒后,碛西地区归于其统治之下,慑于其强大的实力,粟特诸城邦皆向其称臣款服,碎叶城也自然包括其中。公元583年突厥汗国王室发生内乱,导致突厥分为东、西突厥两国,诸部聚集盟会皆位于羯丹山,而位于此山稍南的碎叶当属汗国中枢,“直至咥利失可汗推行两厢十姓改革,皆以碎叶川为东厢咄陆部落与西厢弩失毕部落的分界”[ ],碎叶城就自然而然成为联系十姓部落的中心点;我们再从当时唐朝面临的民族形势来看,当时唐政府面临着吐蕃兴起后对西陲边境的骚扰,而突厥部落又屡屡内乱和叛乱,为了要防止吐蕃部落与突厥联兵,稳定西北边疆安稳,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十姓可汗故地的控制,位于十姓部落分界的碎叶就是一个很好的控制联络中心,唐朝通过在碎叶设镇,就可以加强对突厥十姓部落的联系,促进突厥与内地的交流,获得对突厥的实际控制,在西域隔断二蕃、消除绿洲地区的动乱之源,从而稳定边疆局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唐朝时期就在碎叶设置了行政机构,而且一度成为统治整个西域地区的政治中心。碎叶在做镇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为保卫边疆各民族的稳定发展,促进中原与边疆民族的往来、加强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西陲重镇的碎叶在历史舞台中散发着其独有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2)[M].中华书局.2004.

[2] [唐]慧立原本,彦悰撰定.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2)[M].中华书局.1983.

[3][后晋]刘煦等.旧唐书·龟兹传(缩印百衲本)[M].商务印书馆.1958.

[4][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967)[M].中华书局.1960.

[5][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913张说.夏州都督太原工公神道碑)[M].中华书局.1990.

[6]林干.突厥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148页.

[7]薛宗正.唐碎葉建制铨索[J].新疆社会科学.1984(4).90页.

[8][宋]欧阳修等.新唐书·焉耆传(缩印百衲本)[M].商务印书馆.1958.

[9][宋]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四)[M].中华书局.1975.

[10][后晋]刘煦等.旧唐书(缩印百衲本)[M].商务印书馆.1958.784页.

[11]林干.突厥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148页.

[12]薛宗正.唐碎叶建制铨索[J].新疆社会科学.1984(4).78页.

作者简介:左斌(1992年6月—),女,河南省濮阳市人。西北民族大学2013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历史意义
唐德宗财税改革为何困难重重
浅析红军长征中七次重大会师的历史意义
略论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及历史意义
《水浒传》中招安的历史意义及结局的必然性
毛泽东学生时代的农民观及其历史意义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毛泽东“三八作风”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名称由来以及历史意义
试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