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软纤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5-08-04于德新张志强谢栋栋毅张丁德茂
耿 浩 于德新张志强 谢栋栋 王 毅张 涛 丁德茂 陈 磊 闵 捷 邹 慈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合肥 230601)
阴茎软纤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耿 浩 于德新*张志强 谢栋栋 王 毅张 涛 丁德茂 陈 磊 闵 捷 邹 慈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合肥 230601)
皮肤软纤维瘤又名皮赘、软垂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软而无弹性,可以是疣状、丝状、息肉样,大多数有蒂。皮肤软纤维瘤一般发生于颈部、腋下、胸部、腹股沟,发生于阴茎的软纤维瘤极为少见。目前未见相关流行病学报道,仅少量个案报道。我科收治1例阴茎软纤维瘤患者,现回顾其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报道如下。
病 例
患者,男,67岁。因发现阴茎新生物 6年余来我院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茎头冠状沟处新生物,无触痛等不适,且直径较小,患者未予重视,现患者自觉新生物逐步变大。患者否认有不洁性生活史,配偶身体健康。否认患过肺结核、结节病、梅毒、真菌感染及有阴茎外伤病史,病程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及。专科检查:阴茎头冠状沟处可见直径2cm新生物,息肉状,质软,稍隆起于皮肤,无蒂,边界尚清晰,无触痛,无接触性出血,表面无破溃。颈部、双腋下、躯干、腹股沟未见疣状、丝状皮损。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无肺结核相关表现。为明确诊断,遂于局麻下行新生物活检,病理提示阴茎软纤维瘤(图1A1A)。
根据术前病理活检结果,遂全身麻醉下行保留阴茎的阴茎肿块切除术,术中见新生物位于阴茎头背侧冠状沟内,直径2cm,阴茎海绵体及尿道海绵体均未见累及,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一致,镜下可见: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上皮下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局灶血管增生,扩张增生,符合阴茎软纤维瘤(图1B1B)。术后一周痊愈出院。术后随访7个月未见复发。
图1 阴茎软纤维瘤病理图片
讨 论
皮肤软纤维瘤是由正常皮肤覆盖的体表赘生物,也是纤维组织的一种赘生物,属良性肿瘤。该瘤临床表现多为一带蒂肿物,悬挂于身体表面,好发于面部、颈部、腋下、肩臂、上肢、胸腹和背部等处,形态大小不定,可由米粒大小到指头大小。其多为后天性发生,多见于肥胖型老人,男女均可发病;但也有先天性的,有时因血循环不良,赘物可发生坏死、脱落。局部体检可见赘物细长,高出皮面1~10mm不等,色泽与皮肤相同,无色素亦无毛。赘物的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亦可呈黏液样变性,故触之感觉十分柔软。皮赘多有蒂,为良性肿物,病理所见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胶原层纤维所组成。弹性纤维较少,有血管、淋巴管扩张[1]。软纤维瘤一般可以不予特殊处理,若要治疗,则以局部治疗为主,较小者可采用电凝固、激光、三氯醋酸等治疗,较大者则手术切除[2]。
软纤维瘤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Margolis等最早发现软纤维瘤与外周循环中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要比与血糖的相关性更强,因此提出了外周循环中胰岛素水平与软纤维瘤的形成有关,并推测可能是胰岛素介导的上皮增生所致[3]。研究不但发现了软纤维瘤与糖尿病、外周循环胰岛素水平有相关性,而且发现与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异常亦有相关性。多种代谢紊乱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称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因此软纤维瘤的发生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引起皮肤局部增生异常的因素之一。此外,软纤维瘤个数越多,糖尿病发病率越高[4]。已有研究表明,软纤维瘤的个数与糖尿病呈相关性[5],也有学者报道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HPV11型可能和软纤维瘤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6],本例患者无HPV感染证据。
本例患者与通常软纤维瘤不同,有如下特点:(1)发病部位比较特殊,位于阴茎冠状沟;(2)皮损基底较平坦,没有软纤维瘤典型蒂状表现;阴茎软纤维瘤需与阴茎相关疾病鉴别:(1)阴茎纤维瘤病:又称Peyronie病,阴茎硬结病,纤维性海绵体炎,病因不明,可能是一种纤维瘤病,或是对慢性炎症、栓塞性静脉功能障碍或外伤后的纤维化反应性增生,常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7]。 其临床表现为阴茎勃起时疼痛、弯曲,但多不影响排尿,也无破溃。 检查时在阴茎背侧触及硬条索或斑块,X线检查可能发现钙化或骨化阴影,少数病变自行缓解或暂停发展。 本病无特殊疗法,可试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同时口服维生素E,也可局部超声治疗或浅层X线照射等,单纯肿块切除容易复发[8]。本例患者无勃起疼痛、弯曲,体检触诊为质软包块,结合病理,排除Peyronie病可能。(2)阴茎癌:阴茎癌是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是阴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阴茎肿瘤的90%以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阴茎鳞状细胞癌,约占阴茎癌的95%[9]。阴茎癌常起始于阴茎头、冠状沟及包皮内板的黏膜上,对于患有包茎的患者病变早期不易被发现,可触及包皮内有结节或肿块,且逐渐增大,并可穿破包皮露出癌肿;包皮可以外翻能够显露阴茎头的患者则表现为病变处出现丘疹、乳头状或扁平突起、疣或菜花状斑块、溃疡,病变逐渐增大,表面常伴有恶臭分泌物;典型的阴茎癌患者,通过临床查体,诊断并不困难。确诊该病需要取病变处组织做病理学检查[10],显微镜下最常见的是角化型和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病变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例患者无溃疡、无恶臭分泌物,结合病理检查可排除[11]。(3)尖锐湿疣:尖锐湿疣作为临床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居性病的第二位。该病主要是受到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外阴、宫颈、阴道以及肛门处,患者主要存在皮损症状,表现为密集或分散的丘疹或疣状赘生物,呈现乳头状、鸡冠状,并以白色、红色或淡红色为主,而且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12]。目前联合使用微波疗法与干扰素d-2b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效果。本例患者新生物形状与尖锐湿疣不同,结合活检病理结果,予以排除。
总之,阴茎软纤维瘤是皮肤软纤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因累及阴茎部位的软纤维瘤非常少见, 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甚至误认为生殖器尖锐湿疣,导致家庭矛盾。阴茎软纤维瘤从临床表现及大体外观上诊断存在困难,而局部新生物活检,其病理活检结果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可靠依据。阴茎的正常勃起实质是神经血管的过程,保留阴茎头手术治疗浅表性阴茎癌可以尽可能的分离并保留阴茎背神经和血管束的完整性,保证术后阴茎神经及血管的正常功能,是患者术后具有正常性功能的重要保障[13]。目前保留阴茎头手术是治疗浅表性阴茎癌的改良术式,该术尽最大可能的保留阴茎外观,显著改善患者的性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对于阴茎软纤维瘤,我们推荐行保留阴茎的阴茎肿块切除术。
关键词阴茎; 软纤维瘤
参 考 文 献
1 许怀瑾. 常见体表肿物的诊治. 中国临床医生 2008; 36(8): 26-29
2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第3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155
3 Margolis J, Margolis LS. A frequent sign of diabetes mellitus. N Engl J Med 1976; 294(21): 1184
4 董正蓉, 黄远忠, 林伯盛, 等. 软纤维瘤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 26(11): 772-773
5 Sudy E, Ufl fi na F, Maliqueo M, et a1. Screening of glucose/insulinmetabolic altemtiotls in men with multiple skin tags On the neck. Dtsch Dermatol Ges 2008; 6(10): 852-856
6 Gupta S, Aggarwal R, Gupta S,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skin tags: is there any association?.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08; 74(3): 222-225
7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577
8 Hellstrom WJ, Feldman R, Rosen RC, et al. Bother and distress associated with Peyronie's disease: validation of the Peyronie's disease questionnaire. J Urol 2013; 190(2): 627-634
9 余建华. 阴茎疾病.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34-135
10 PizzocaroG, AlgabaF, HorenblasS, et al. EAU penile cancer guide lines 2009. Eur Urol 2010; 57(6): 1002-1012
11 胡佩胜, 陈晓鹏, 李学松, 等. 阴茎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分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2; 33(5): 382-385
12 Mahto M, Nathan M, O'Mahony C. More than adecade on: review of the Use of imiquimod in lower anogenltal intraepithdial neoplasia. Int J STD AIDS 2010; 21(1): 8-16
13 Nehra A.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cardiovas cular disease: Peffi cacy and safety of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 in men with both conditions. Mayo Clin Proc 2009; 84(2):139-148
(2014-11-05收稿)
·研究简报·
doi:10.3969/j.issn.1008-0848.2015.01.013
中图分类号R 737.27
*通讯作者, E-mail: yudx_urolog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