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得语言需要“心领神会”

2015-08-04仲玲琳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思维

仲玲琳

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进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语言的习得不能依靠简单、机械、重复的操练,“六年学不好一个比喻句”的语文教学怪现象便是很好的例证。不是老师讲得少,也并非学生练习不够,究其原因多半是教师讲解时如蜻蜓点水,未能切中关键,把握核心,学生则浅尝辄止,只知其表,未及其里,当然难以灵活自如地练写和运用比喻句了。因此,学生语言的习得,首先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完全入心了,才可能真正地习得。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做到心领神会呢?下面以薛法根老师《卧薪尝胆》的教学案例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基于文本,让语言在语境中扎根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都充分意识到了必须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而不能死板地“教教材”。于是,有些教师理解片面,将教材冷落到了一边,视教材而不顾,连基本的语言训练都大打折扣,“听说读写的书”被挤到了角落里,很多非语文元素主导了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又出现了偏差。教师根本不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语言,只过分注重表面效果,淡化了教学实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则始终有一双慧眼,他能充分挖掘文本,有效地依托文本,让学生基于文本理解语言,不至于学习语言虚无缥缈,无根无着。“卧薪尝胆”的意思课文中就有很好的表述(当然只是现象层的),薛老师很好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去读书和寻找,学生很快找到并理解了词语的字面意思,为后面更深层次的领悟作好了铺垫。凭借文本,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帮助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

二、抓住思维,让语言在思考中深刻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理解语言离不开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样的,但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最根本的,而这一切都与思维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得越紧密,教学的效果就越好。思维就像登山的拐杖、索道或者石阶,没有这些,人们就很难登上山巅,有些人甚至永远也登不上去。如果没有思维的参与,或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不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便难以理解语言,也难以走进语文的奇妙殿堂,领略语文的曼妙多姿。薛法根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卧薪尝胆”,如果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从课文中知晓其意,那就停留在了“教教材”的肤浅层面。然而,薛老师高屋建瓴地将学生的理解引向了深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及时追问:“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这个问题一下子重重地敲在了学生思维的弦上,平静的课堂顿时荡起了波澜,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起来。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水到渠成地领悟了“卧薪尝胆”的意思,不仅习得了语言,而且将学习感悟指向了人物内心,情感得到了深华。

三、联系生活,让语言在运用中内化

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语言的习得就要在运用中“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深化理解。薛老师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了“卧薪尝胆”的意思,学生也积累了语言,按说效果已经不错了,但此时的效果好比空中的烟花,虽然耀眼夺目,但终究不能长久。如果就此驻足,语言还没有完全进入学生的骨髓和血液,很快就有可能从学生的体表流失。此时,薛老师适时设问:“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顿时由研究勾践转变成思考自己,虽只是研究的角色进行了变换,但实际上是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堂引向生活,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运用语言的极好机会,有效沟通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果不其然,学生从中国足球队需要卧薪尝胆,到学校发展需要卧薪尝胆,再到学习也需要卧薪尝胆……最终充分认识到了每一个人,每个时候,其实都需要具备卧薪尝胆的精神。至此,学生已经真正将语言融进了自己的血液,它会时刻在学生的体内流淌,成为他们真正的语文素养,驱之不去。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