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诗的“情”和“境”

2015-08-04张荣兰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庐山瀑布人教版

张荣兰

诗歌是一种重在抒情意志,以意境感人的文学体裁。同时,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等特点。在诗歌的教学中,把握诗人的“情”和“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想象能力,领悟诗的意境,向学生进行心灵的陶冶和审美的教育。如何让学生把握诗人的“情”和“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情感,在“图”字上求知欲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诗歌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诗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讲是很陌生的,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好诗歌的一大前提,而给诗配上丰富多彩的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巧妙地将许多个别形象综合起来,通过摹景拟状,绘声绘色地描画了瀑布的生动形象。教学中,首先应指导学生观赏插图,并思考:图中有哪些景物?状态怎样?画面的色彩是怎样的?通过视觉给学生留下瀑布的初步印象,接着可运用文学语言对瀑布的情景加以艺术描绘:万丈高山一道瀑布从山崖上直泻下来,一落千丈,静止的高山,飞流的瀑布,青翠的山,银白的水,多么美丽啊……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壮美的形象。接着出示课件,播放一段雄壮激昂的乐曲,并配乐朗读,激发感情,使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睹其色,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又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池》《所见》等古诗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先看图,然后描述风景、看图想象、叙编故事、看图悟文、设置悬念等;还可以让学生对照诗的内容评议图……从而调动学生感官,使其初步感受美,激起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的内涵。

二、审美情趣,在“鉴”字上求思路

诗歌在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教学中,指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佳句鉴赏,能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中诗人是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先摹景,再状形绘色的。教学宜循着作者思路展开,提问:作者是根据哪些不同观察点来描写瀑布景色的?(遥望、近看)随后研读全诗。

先说遥望中的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字也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再讲近看中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飞”字,把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高峻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提问:这里为什么不用“白银”设喻,而以“银河”喻瀑布?教学时我着重分析比喻句的含义和妙处,让学生明白:诗人用“白银”喻瀑布,则是要形容瀑布的颜色和静态;而以“银河”喻瀑布,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写瀑布的颜色和静态,而在于写它的动态。在对重点佳句的鉴赏后播放瀑布实况录像,让学生观看感受雪白发亮的瀑布从高处直流而下,镶嵌在高高的青山之中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同时,用欣喜、赞赏、高昂的语调,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引出诗的意境。

教师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受诗的意境美,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三、阐述情理,在“悟”字上求引力

在充分感受诗的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以显示“情”中之“理”。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既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描绘之中。教学时,先播放庐山优美风景视频,再让学生诵读,引导学生抓住“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观察角度和地点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那是为什么呢?教学中,在理解了前两句诗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朗读、讲解,深入体会:“识”是认识的意思,“缘”是因为的意思,“此”是这的意思,课文指庐山。诗人抓住庐山的姿态谈游山的感受,道出人生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教学中,①我先通过联系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脍炙人口的名句的人生哲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不相同。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读后的感受。③举例子说说。④你认为诗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样层层深化,引导学生悟出“情”中之“理”。诗中含情,情融景中,情中寓理,从而深化了对古诗的理解。

四、创设情境,在“拓”字上求效率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设计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设置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5《快乐的节日》是一首小朋友们非常喜爱唱的儿童歌曲,也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抒发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带着“诗里写了哪些景物?你好像看到什么”两个问题仔细地读,引导学生感知画面,让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于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脑海里唤起一个个表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他们觉得自己好像就在郊外春游:公园里、田野上到处鲜花盛开,彩蝶飞舞,鲜艳的红领巾随风飘扬,美丽的衣裳翩翩起舞,他们身心感到无比轻松、愉快、舒服,个个都在唱啊、跳啊,朝气蓬勃,心里都充满希望,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报效祖国。通过读、看、唱、想、说,学生个个好像身临其境,都感知了画面,触摸到诗人情感活动的脉搏,进入生动美妙的意境之中,得到自我满足。

在诗歌的教学中,只要把握住诗人的“情”和“境”,以“情”导读,激发情感,披文入境,发展想象能力,领悟诗的蕴含,对学生进行心灵的陶冶和审美的教育,诗歌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庐山瀑布人教版
瀑布之下
做一次庐山客
瀑布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毛泽东登庐山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瀑布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