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4P教学之拓展活动设计

2015-08-03刘凤萍张文华

英语教师 2015年18期
关键词:所学句型绘本

刘凤萍 张文华

作者信息:518000,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 2012)明确指出,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学活动,比如,增加主题相同且水平相当的阅读篇目、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或讨论活动等。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目光局限于课本的重点单词和句型上,而要立足于课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方位地使用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拓展活动。这一理念也使小学英语课堂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设计各种各样的拓展活动,如词汇拓展、自然拼读拓展、故事拓展、改写拓展等;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一、4P教学模式中拓展活动的重要性

4P教学模式指的是准备(Preparat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拓展(Production)“四位一体”。包天仁(2002)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可以用4P来概括,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4P教学模式图

由此可见,位于金字塔最底层的Preparation环节是基础,是课前热身,为下一步的Presentation环节做准备。Presentation和Practice是金字塔中最中心的位置,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引导、呈现、示范、操练,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在金字塔最顶端的是Production,是产出,是成果,是语言的使用和拓展,虽然拓展活动所占的时间不多,通常只有5~8分钟,但它是检验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大部分都使用了4P教学法,教师也越来越重视拓展活动的设计,因为这一环节是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交流活动的过程。在拓展活动中,教师通常给学生分配具体的任务,如阅读、看图讲故事、改写故事等,但这些任务有没有达到Production的目的,有没有体现“使用语言”的过程呢?我们有必要从活动的设计意图、学生的表现以及实际效果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二、拓展活动示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一:这是一节五年级的故事阅读课。在教学Pip at the zoo这个故事时(出自《典范英语》2b,Lesson 9 Pip at the zoo),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呈现了本课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并设计了两个拓展活动,一是观看迪士尼英语视频The wild animals并跟着视频唱歌,二是阅读绘本All about the animal babies,由于绘本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基本只能说出动物的单词,其他的内容如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只能由教师来读。

图2:故事的思维导图

图3:拓展活动的思维导图

案例分析:从设计意图看,教师设计第一个拓展活动,使用了课外资源迪士尼英语,复现了本课所学的大部分单词,同时还拓展了一些野生动物的词汇如hippo,leopard,ostrich等。另外,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齐唱The wild animals,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而且有利于拓展词汇。第二个拓展活动,教师的本意是阅读一篇课外绘本,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但是由于任务难度较大,只能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凸显了拓展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即不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增加“主题相同且水平相当”的阅读篇目。另外,这两个拓展活动之间没有联系,既没有形成层层递进的关系,又没有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去拓展和提升。

事实上,当拓展活动中的阅读内容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时,我们应该摒弃它。因此,笔者建议保留第一个拓展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带着“What wild animals did you see?”的问题观看视频,唱完歌后,再让学生回答。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把学生的回答摘录在黑板上,然后重新设计第二个拓展活动,让学生看着这个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与教师一起运用本课所学的句型,创编一个新故事Miss Liu at the zoo。最后,让学生以One day,I went to the zoo为开头仿写故事。这样既能发展学生口头输出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案例二:这是一节绘本教学课,主题是The old tree stump。本课的重点句型是When I say/shout/yell pull,PULL!和They pulled and pulled but the stump didn’t come up.教师在拓展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课外阅读拓展The great tug of war,在故事中大象与河马拔河,三次用到了When I say/shout/yell pull,PULL!这一重点词句。但是,由于故事的人物关系及情节都是学生始料未及的,因此,故事的前后都由教师一个人讲,只有在第三次运用本课句型时,学生才能自由表达。

案例分析:就设计意图来看,本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拓展阅读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本课的重点句型在拓展阅读中得以复现,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感知和运用本课所学的句型。但是,由于图片不足以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而只能等着教师讲给他们听。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的输出都没有在这个拓展活动中表现出来。

东,表示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诗云:“嚖彼小星,三五在東。”(《诗·召南·小星》)西,则表示日落的方向,“自西徂東,靡所定處。”(《诗·大雅·桑柔》)“东西”最早出现时也表示方位,与“南北”相呼应。

事实上,拓展活动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拓展活动可以重新设计。鉴于拔萝卜(Pulling the radish)故事与本课重点句型最为贴切,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小白兔、小猪、小猴、小熊和小蜗牛拔萝卜的图片,鼓励学生根据图片,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输出“...came to help.They pulled and pulled,but the radish didn’t come up.”因为学生熟知这个故事的情节,因此,他们能够自信大胆地表达“When I say/shout/yell pull,PULL!”学生看图讲故事后,再请个别学生看视频配音,完整地用英语讲拔萝卜的故事。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语言输出的量也得到了最大化。同时,学生的输出都是运用旧知与本节课所学的句型,达到了拓展活动学以致用的目的。

案例三:这是一节故事课,主题是Hideandseek。教师设计的拓展活动是阅读一篇主题相同的绘本故事,故事内容是一只驼鹿第一次玩捉迷藏就阴差阳错成了winner的故事。教师呈现绘本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看图说话。大部分学生都能用本节课所学的捉迷藏的常用语,如:“Ready or not,Here I come!”“What was that strange noise?”“Can you see me?”“Yes,I can see you”等。

案例分析:就设计意图而言,教师拓展主题相同的绘本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从绘本的难度看,它与本节课教授的故事水平相当,主题相同,是不错的阅读拓展内容。从学生的表现看,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现了本节课所学的捉迷藏的常用语,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这个拓展活动基本达到了巩固单词和句型的教学目标。但是,捉迷藏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玩的游戏,拓展活动应该体现知识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这才是拓展活动的能力目标。

因此,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设为“把所学句型和单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用英语和朋友们玩Hide and seek”。那么,拓展活动就可以根据这一目标进行设计:在阅读绘本之后,总结所学句型,分辨哪些是hider说的话语,哪些是seeker说的话语,然后让同桌两人分角色,一个hider、一个seeker玩捉迷藏,练习对话,并在全班展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知识联系生活,把所学句型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去。

三、拓展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拓展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拓展活动设计与实施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的篇章时,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增加“主题相同且水平相当”的阅读篇目。由于国内英文绘本的资源比较匮乏,可供教师选择的篇章不多。比如,案例一中教师选择的绘本All about the animal babies,与原文本主题关联不大,难度亦超过了学生的现有水平。

2.教师在开展拓展活动时,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输出。Production的原意就是产出、输出,而产出和输出的主体本应是学生,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强调输入,没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旧知识及课堂所学知识输出信息,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比如,案例二中学生在阅读The great tug of war时只能说出两三个句子,整个拓展环节仍是教师“一言堂”,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法体现拓展活动的意义。

3.教师在设计拓展活动时,没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小学阶段,话题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语言不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就只是纸上谈兵。比如,案例三中教师设计的拓展阅读捉迷藏故事只是知识的复现,没有让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捉迷藏的常用语。

(二)解决拓展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之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拓展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立体地使用课程资源,选择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且水平相当的拓展内容。实际上,不论是在增加阅读篇目,还是在开展对话或讨论活动、组织词汇学习或写作活动,教师都要考虑内容的逻辑性,要把学生的旧知识、本课的内容与拓展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设置难度相当的教学任务,才能凸显拓展活动的效果。

2.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输出。教师的引导、讲解等,无论作用多大,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周宏 2002)。拓展活动应力求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Wills(1996)认为,课堂任务的实施应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应用语言。因此,拓展活动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输出语言,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拓展活动应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情况。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与实施拓展活动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条件清晰、指令明确的任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Wills,J.1996.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Essex:Longman.

猜你喜欢

所学句型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非所学
非所学
典型句型大聚会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