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不去,留不下”的两难困境

2015-08-02

上海工运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回老家新生代农民工

“回不去,留不下”的两难困境

在全总十六届七次主席团会议上,李建国主席强调,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的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要求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促进社会融合。

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重点。那么,这个群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有何不同?他们当下的境遇怎样?境遇背后又存在哪些诉求?

作为长期关注农民工问题的资深工运理论研究人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副主席王舟波曾经参加过全国总工会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多次调研。就上述相关问题,本刊专门采访了他。

记者:您如何看待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下降现象?您认为有哪些原因?

王舟波:我认为,农民工增速回落和新生代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正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相吻合的。近二十年,中国的城镇化持续加快,这种态势促进了更多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并不只是向大城市集中,而是被更加广泛的城市化分解了,相当数量的人员选择了就地或就近流动。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加之城市生活成本压力大,也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我想这可能是“增速回落”的一个直接原因。

另外,应该与人口结构代际转换有关系。目前,农民工群体中占一半左右是1962-1978年出生的,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我们国家的生育高峰期。而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期,显现到今天,年轻劳动力递进的速度没有过去数年快,这大约是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一个结果。

记者: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有什么不同?相比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本应该更容易融入城市不是吗?

王舟波: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我们过去做过不少相关调研,如果笼统地概括一下,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更多的是为了体验生活、追求梦想,他们不再是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而是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他们对农村、家乡的感情比较淡漠,对融入城市具有着“本能的”向往。我看过一篇纪实访谈《人家不要咱》,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讲的是一位第一代农民工的故事。他在西安卖菜挣了几百万块,但依然对西安没有感情,总梦想着回老家。而他和他的同伴们的下一代,都不愿意回老家。

既然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具有“本能的”向往,那么像你说的那样,他们本应该更容易融入城市。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在他们融入城市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瓶颈。这样,他们某种程度上处于“留不下、又回不去”的状态——他们没有农村生活经验,不愿回老家从事农业劳动,但在城市一直打工却又无法扎根。所以,这个群体面对未来都表示很迷茫,不知道将来的前途是什么。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状态。

记者:那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农民工融入城市?

王舟波:农民工融入城市宏观上主要有两个障碍:一个是户籍,一个是就业。户籍问题其实已经不是最紧要的制约因素了,因为过去附着于户籍的许多隐性福利,其实越来越少了(但是仍然还有),国家已经制定了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最主要的还是就业,他们没有稳定的、可以支撑自己在城市立足并谋求发展的职业。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障碍,例如生活成本高昂、社会交往受限等。现在的社会看似是一个包容的社会,但是农民工很难形成自己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这使得他们未来的人生前景无法明朗。这些状况的改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才能够见效。

猜你喜欢

回老家新生代农民工
我要回老家
回老家的路上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再回老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