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科交叉可行性研究
2015-08-02刘品
刘 品
(洛阳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新升本地方院校在师资力量、科研力量、学科设置等方面均属劣势,如果走老牌本科的专业建设、学科升级的路子走不通,那么,发展学科交叉就成为重要出路之一[1]。但是,如何将学科交叉引入实际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方法与案例极为鲜见。本科培养方案的最后一个阶段,即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综合能力训练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本科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知识融合,在这一环节开展学科交叉探索的意义由此而生。本文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从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入手,探索一条新建地方院校开展学科交叉的可行性之路。
一、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科交叉方向选取的思路
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开展学科交叉探索,重点在于课题方向的选取,由学科交叉的方向决定课题方向。
首先,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热点,选取合适的学科交叉方向。毕业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不能把握当前热点,单纯地模糊数个学科边界,为学科交叉而交叉,则失去了根本意义。
其次,立足地方,选取适宜地方发展的学科交叉方向。对于地方应用型院校而言,服务地方经济,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的互动与渗透,培养学生成为“适销对路”的地方应用型人才是发展的重心。
最后,针对学生兴趣,发挥教师专业性。由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指导教师审核筛选把握课题方向。
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科交叉课题选取的实例
?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升本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升本起,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题目均由各个教学院系(专业)的教师根据地方特色、学科方向、专业方向、行业(产业)发展或社会的热点等交叉一至两个学科进行命题,学生根据个人专长与兴趣来选题,同时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将在校期间完成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思所感融入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中。课题题目选取立足洛阳旅游城市、立足河南农业大省的地方特色,既结合地方需求,又结合经济热点,不仅将本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层面的学科交叉,理工结合,文理交叉,从表面上单一的学科分化中找到内在联系,进而锻炼其多向性学科渗透能力,最终达到知识综合应用、集成转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部分题目,见表1、表2。
三、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科交叉的教师指导实践与建议
学科交叉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求教师既具备精深的多学科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的热点捕捉能力,同时又需要具有全局把控能力,为每一位学生选取适宜的课题并指导其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洛阳理工学院的指导教师大多从自己的学科背景入手,拟定自己熟悉的学科交叉课题题目,提交各院系学术委员会审查。审查合格的课题题目分配给学生,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中获取的经验自主选题,选题的同时即选定指导教师,再由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后最终确定课题。如表2中经济与工商管理系的论文课题《豆制品营销策略研究——以郑州信基东方豆制品有限公司为例》,初始教师出题为《某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学生选题后根据个人兴趣选定为豆制品研究,师生讨论后再根据学生在豆制品公司工作的经历最终确定题目。因为在毕业环节中,大多学生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这一跨学科融合又兼具应用性的课题研究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从事的行业,又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更可以促使高校发挥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由于学科交叉的特殊性,学生常会出现某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导致课题完成困难的状况,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指导,对教师的学术造诣要求较高。但限于个人研究方向,教师在该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的情况也时有出现,限于这种背景,对指导教师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提高个人学术水平,善用学科资源。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在过去专科的基础上,学科门类较完善,各方向专家较多,指导教师可以采用听课、讨论等方式提高自身多学科理论知识修养。第二,打造科研平台,形成联动小组。不同学科的指导教师可以组成科研团队,互相学习,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沟通。如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在不同学科架构的条件下组成了导师制小组,由一位学术造诣较高的高级职称老教师带领4~5位跨经济、管理、旅游、工程等专业的青年教师,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既打造了院系强有力的科研小组,又提升了教师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水平。第三,加强学生管理,做到知人善用。前文提到,学科交叉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确定是由生师两人合力完成的,其中,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未来从业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兴趣与就业需要可以抵消学生出现课题研究困难之后的畏难情绪。作为指导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管理,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知人善用,为每位学生选取适宜题目,在学生出现困难时及时予以疏导解决,这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出现某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导致课题完成困境的状况。
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科交叉的反思
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开展学科交叉的过程中,也有如下问题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改革创新。
(一)如何突破学生学科交叉知识薄弱困境
学科交叉需要多种学科知识背景,虽然有指导教师尽其所能的帮助,但如果学生该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的话,综合应用能力必定受到影响。多数新建地方院校由于条件所限,教育资源、课程设置等都相对固定,很难打破原有界限,开拓学生多种学科知识面。目前,洛阳理工学院突破传统,采用校内外招标建设的形式,由各系部高级职称教师及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组成师资队伍,开设了18门公共选修课,以供全校学生选择。其中包括多学科专业基础通识课程,如“材料科学概论”“经济学概论”“认知管理”等课程,都将为学生获取学科交叉知识提供助力,具体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质量监控
目前,大多数新升地方本科院校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质量监控集中于各个系部学术委员会,但学科交叉因其特殊性,往往不止涉及某一系部,如何做到各系部联合质量监控,保证每一学科交叉课题都能达到全方位的质量检查,依然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创新。
(三)如何将应用性实践性贯穿始终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开展学科交叉的课题大多数来自于生产实际,需要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支持,但实验室管理的限制性和实验经费的不足都可能会影响应用性实践性的贯穿,并最终影响学科交叉工作的开展。改进实验室管理方式,将各系部实验室对全校学生开放;加大实验经费投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环境,这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学科交叉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将学科交叉融入毕业环节,对新建地方应用型院校而言,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1]杜卫,陈恒.学科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27-131.
[2]蒋静.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办学内涵及模式探析[J].江苏高教,2014(1):106-107.
[3]马廷奇.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6):73-77.
[4]冯志刚,陈明明.“多学科交叉综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3(4):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