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云之南

2015-08-01张桂柏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官兵

张桂柏

时近隆冬,窗外下着纷飞的雨雪,春城昆明显得格外的阴冷,玻璃上结起了冰凌花。此刻,寄自香格里拉的一封信,却让我的心如处暖春。

信,是用藏汉双语写就的,署名是噶丹·松赞林寺丹春活佛。我知道,松赞林寺是云南迪庆藏区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藏传佛教圣地,丹春活佛是佛学深湛、受众尊敬的大德高僧。他在信中动情讲述的桩桩事情,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部队官兵关心僧侣、关心藏民的春夏秋冬。

春天,初融的冰水从雪山潺潺流下,一年一度的“迎佛节”在僧侣和藏民的期盼中来临了,高高的转经台下,官兵们挺立如松,为这一重大佛事活动守护着安宁。夏天,缤纷的格桑花开遍了山野,挥汗的官兵在寺庙里绕着大殿打扫卫生、擦拭壁画,在毡房内为藏民检查身体、送医送药。秋天,庄稼地里金色尽染,官兵与藏民共聚一处,心里揣着喜、脸上绽着乐,开镰收割丰收的青稞,一排排整齐的青稞架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冬天,雪域高原冰封一片,官兵沿着信众朝拜而过的阶梯,把发电机送到山上,送到庙里,送去光明,送去温暖。

有个上了年纪、叫南明朵的喇嘛,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和痛风症,常常被折磨得痛苦难安,有时经都念不下去。武警迪庆支队长年派出军医,为他针灸、为他按摩、为他敷药,让轮椅上的他又站了起来。这位老僧,用藏民中最高的礼仪,将金色的哈达献给了心中的“金珠玛米”。

为方便藏区群众、僧侣就医,官兵给他们发放了便民联系卡。有了这张卡,支队医疗队随叫随到,除了送医送药,还教授高原常见病预防办法。

在小中甸镇团结村康斯村村民小组,有个叫齐顺才的藏民,年轻时患类风湿,肌肉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全靠药物维持生命,每年的医药费成了家里的重负。为了不拖累家庭,他真的不想活了,几次欲寻短见。经支队协调,军地一起帮他解决了大部分医药费,把他当教师的女儿联系调到靠家近的学校好照顾他;官兵十年如一日,上炕给他擦拭身体,下地帮他收拾农活,有意陪他聊天宽心,买来收音机给他解闷,帮他鼓起活的勇气;打听到外地有一种特效药,便联系购买,经持续服用,他病情得到遏制,局部渐渐好转,僵硬的手指能慢慢活动了。在他的床头,我们看到他正在写着一封信,他说:“我每天坚持写下几个字,就是想把多年来埋在心里的感激写出来。”

丹春活佛讲呀,“在当地藏民的心中,官兵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对我们的帮助就像依拉草原上的牛羊一样多,对我们的关怀就像雪域高原的太阳一样温暖。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让藏族群众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毛主席的影子,他们就是解放迪庆的贺龙元帅带领的红军的化身。”前几天,他到昆明住院治病,我特地去看望,谈起这些事,活佛他依然那么动情。

佤族,世居滇南边陲西盟、孟连、沧源一带,是一个从原始社会部落走出来,直接过渡到现今社会的少数民族。他们被称为人类进化史上的“活化石”,解放初期还有“砍头祭谷”的遗风。毛主席接见佤族头人时,特意讲:不要猎人头,可以改用其他方式祭祀。此后,在解放军工作队宣传引导下,陋习被废除,“剽牛祭谷”延续至今,佤族群众逐渐过上了新生活。一名叫杨正仁的通信兵有感而发,写出了著名的《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歌从边疆唱到了首都,唱响了全国。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单位”的武警普洱支队,继承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好传统,和地方人员组成工作队,结对帮扶阿佤群众。棚前灯下教文化,田间地头传技术,网上网下销特产,一人带一户,一队带一寨,如今的佤族村不断迎新颜,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吊脚茅草房变成了气派小洋楼。看到佤族村寨的新变化,《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旋律不禁在我心中、口中悠悠涌唱: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共产党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

在滇西大理,有一个居住着白族等多民族的地方。相传汉武年间,因武帝梦见彩云南现,遂命名为云南县,后因省、县同名而改名为祥云县,这更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吉祥的向往。

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所限,这里是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教育不普及,孩子上学难。扶贫先扶教,治穷先治愚。2006年以来,武警云南总队官兵捐资援助160万元,为祥云县祥城镇完小新建教学楼,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美化亮化校园环境,战士中先后有600多人次担任校外辅导员,教孩子们唱国歌、走队列、叠被子、搞卫生,使校园成了县里的“最美祥云”,军地领导多次到校视察。师生们为了见证这一情谊,把学校更名为“八一爱民学校”。这所学校,连同在其他州、县援建的13所“武警希望小学”、“武警爱民小学”,以及连续15年援办的“武警春蕾女童班”,为数以万计的孩子们带去了走出大山、走向未来的希望。这正是,昔日武帝追梦见祥云,今有官兵助学送“祥云”。

世界上没有比“捐助希望、捐助明天”更能牵动人。作为关注孩子、关注未来的一分子,我不仅号召官兵捐资助学,也带头亲力亲为。我刚到云南工作时,下部队路过乌蒙山区,在昭通盐津豆沙关,得知一名女大学生在帮助一个农村小男孩,孩子叫余学彬,5岁患上脑肿瘤,治疗急需用钱,而家里非常困难。女大学生叫段才凤,是豆沙镇派出所副所长,她以“爱心小组”的名义,凭微薄的力量资助着孩子。了解到这个情况,我被打动了,即刻拿出新办的工资卡,交给爱心小组,取出我到云南刚领的第一个月工资。此后每年六一和春节,我都要捎去一份心意、一份问候。我的妻子听说后,也加入了我和官兵的助学行列。大理市挖色镇有位九年级白族女生叫董莲清,父亲患精神病走失,母亲在她三岁时改嫁再也没管她,爷爷是家里的顶梁柱又去世了,只剩下奶奶与她相依为命,小莲清上学的保障难以为继。妻子了解到孩子的苦情,马上与班主任和孩子取得联系,决定资助她完成学业。一家人难得相聚的日子,都会说起这两个孩子的事,愈发增加了心里的那份牵挂、那份担当!

在哀牢山的深处,生活着布朗、阿昌、德昂等少数民族群众,他们交口传赞着一位“行走在大山里的白衣天使”,这就是总队保山医院女院长张春平。她带领医疗队,9次翻越海拔4800多米的雪山和高山,从湍急的金沙江和怒江上穿越过不知多少回,走遍了保山、迪庆、怒江、德宏等州、市的100多个乡镇,为上万名少数民族群众巡诊义诊。有件事令我印象很深,那是2012年的时候,张春平偶然从媒体报道中得知,家在龙陵县龙山镇杨梅村的小女孩小芹,三岁时因父母吵架,被狠心的继父丢进烧得滚烫的猪食锅里,全身烫伤,由于家中缺钱就没好好治,身上处处都是疤痕,脸被毁了容,胳膊伸不直,胸部粘连影响发育。女孩长到9岁,渐渐懂事,自卑自闭起来。张春平院长找妇联、找残联,一起上门做工作,劝家人带孩子到医院治疗。武警保山医院是当地烧伤整形最具实力的医疗单位,张春平是这方面的专家。孩子被接到医院后,她精心制定治疗方案,操刀疤痕松解手术,解决上肢功能受限,还专门带着心理医生,到孩子家开展心理疏导,目前正准备给孩子做面部整形,视发育情况再做后续治疗。整个过程不仅全免治疗费,还发动官兵捐献了7600多元钱。随着治疗深入,孩子开朗了、活泼了、笑声多了。张春平还带领助手,对一位全身皮肤95%特重度烧伤的男村民,8次植皮换皮,每次她在手术台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出来就是一身湿透的汗衣。这家和全村的人被她善心善举的情怀感动了,抬来了“仁心仁术”的匾额。

三七,壮乡苗岭文山州的特产,当地民族群众的金疙瘩、命根子。可这个怕光、怕热、怕寒、怕旱的娇贵作物,偏偏遇上四年连旱,要么苗长不出来,要么刚长出来就旱死了,这可愁坏了壮族苗族群众。保苗急、送水忙,在这场党政军民抗旱保民生的攻坚战中,武警文山支队派遣官兵18000余人次,出动车辆4300余台次,送水灌溉三七苗田2000余亩。在砚山县江那镇铳卡村和舍木那寨,砚山县中队官兵每天早出晚归,身背一桶桶清泉,穿梭在一户户村民家中,尽管又累又渴,谁也不舍得喝一口送给群众的水,有的战士晕倒在送水路上。为了彻底解决村民用水问题,官兵们还兵分三路四寻水源,十天十夜连续奋战,挖出30公里长的水渠,把清澈的泉水引流到村中寨中。村主任激动地说:“你们引来的是保苗水、救命水!”

地方有个统计,仅在滇东,部队就援建了300口爱民水窖,挖了14条270多公里的水渠,打了12口机井,解决了10多万群众的饮水用水问题。

边疆苦、民族多,边疆民族的希望在发展。云南是边疆大省,也是民族大省,少数民族有25个。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党中央定下的大政策,给云南边疆民族的“大礼包”啊!

服从国家大战略,牵挂民族大发展。这是驻守在西南边陲民族区域部队广大官兵的心声和责任。我们总队“为民三让”成为佳话。

一让纳西古城重现。丽江是纳西族群众集聚地,有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谁想到,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曾经驻过我们武警官兵。原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丽江考察那年,为保护古城的完整性和便于维护修缮,确保申遗成功,驻古城里的武警丽江支队最先写出申请,主动要求把机关搬出。支队下属的古城区中队,就驻在原纳西族土司头人居住的“木府大院”,搬迁时还主动呈交了一把刻着古老东巴文、尽显古风沉蕴、有几百年斑斓的纳西族头人太师椅。这一艺术孤品,至今完好保留在丽江博物馆。纳西族干部群众,看到部队这么大公大义,上书党委政府:“一定要给部队建一座最好的营房,让官兵同享古城发展的成果。”不久,一新的古城、一新的营房,同时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站在中队的老驻地“木府大院”前,看到肤色不同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于千年古城,这繁华这兴盛,有我们官兵的一份心一份情。回到支队机关,看到布局规整、文化浓厚、环境宜人的现代化营房,堪称一流,这是民族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啊!

二让泛亚铁路贯通。被称为“钢铁丝绸之路”的泛亚铁路,既是中国与亚洲国家连接的大通道,也是辐射带动云南各民族发展的大动脉。为这条利国利民的铁路让道,又是我们的一份贡献。

河口瑶族自治县,地处中越边境,泛亚铁路的重要口岸。2008年8月,投入使用才4年的武警红河支队河口县中队营区,被规划用作泛亚铁路河口北站用地。在军地、警民利益关系交织的时候,部队没有犹豫,官兵没有含糊,不谈条件,不讲价钱,只有一个声音:让!在车站建设6年间,施工现场紧挨营区,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官兵工作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今年我在支队蹲点,到这个中队检查工作,正碰上中队开展“泛亚铁路身边过,民族发展我奉献”教育实践活动,官兵不言苦、不抱怨,还主动将中队水源接上工地,保证工人师傅施工和生活。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中队官兵搬出营房的时候,也是泛亚铁路试通车的时候,听到那一声声直贯云霄的汽笛,看到瑶族群众一张张欢欣灿烂的笑脸,官兵们的心里漾出了甜、漾出了美。

三让油气管道铺通。中缅油气管道是国家四大能源进口重要战略通道之一,对保障能源安全、实施能源多样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条油气管道恰好要通过总队第一支队的寻甸农场,这片占地300多亩的农场是官兵们的生活保障基地。当中石油公司和省职能部门领导找到部队、找到我时,我和一班人首先感到的是,这是大局,坚决支持,必须速办、办好。部队的困难,我们自己想办法克服。虽然,官兵对这块农场有着几十年的感情,常年有绿、四季有获,每一垄地都浸润着战士辛勤的汗水,也留下了战士劳动的快乐。但是,官兵把那份不舍藏在心底,抓紧收完当季一茬菜果后,又把土地拾掇平整好,呈交出来,保证了本段油气管道顺利施工,没误一点工时。

“为民三让”,为的国家发展,惠的民族兄弟,让出了团结,让出了力量,让出了军民携手建边疆、保边疆的好篇章。

都说边疆风光美,岂知云南灾害多。这里,既有地球上最具多样化的气候生态、动物植物、自然地理,又有世界上最美的风物靓景,也还有一年四季频生不断的多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拱动碰撞挤压,地震、泥石流高发多发。这些灾害,是降在各民族群众身上的难啊!

我到云南工作后,每年参加和指挥的抢险救灾可多达七八十起。记得今年5月24日和30日,盈江傣族景颇族自治县相继发生5.6级、6.1级地震。我与国家部委和省州领导第一时间赶至震中,查看灾情,慰问灾民。在重灾区苏典傈僳族民族乡,看到七十多、八十多岁的傈僳大娘,依偎残垣断壁,难舍老屋故土,咽声哭泣拭泪,让现场的人无不动容。我知道,傈僳大妈哭的是一种悲伤,因为倒塌下的何止寨房啊,那是一辈子拾掇起的岁岁月月;哭的是一种不舍,因为搬离开的何止故土啊,那是几十年摸爬过的沟沟坡坡;哭的是一种忧愁,因为担心还能不能再住上好院落,儿孙生活不至慼慼蹙蹙;哭的也是一种感激,因为党和政府来啦,救灾队伍开进了村村户户。在灾区,我坚守了20多天,组织指挥部队夜以继日展开救援行动。每每见到老人和孩子,都要从身上摸出少则两百元、多则千元,献上爱心。饱经风霜的傈僳老大娘,总是双手合十、作揖感谢。乡村干部说,她们信佛,只有礼佛时才会这样,这是把你们官兵当“佛”啊!前不久,我关问重建事宜,听说正在有序展开,又想起傈僳大娘,真想再对她们说:傈僳阿妈咱不哭,新梁胜比老屋木,乔居山水绿如故,重建后日子会富富足足!

还有鲁甸,还有景谷,还有洱源,还有德钦,还有宁蒗,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作为救灾联指成员和部队指挥员,带领官兵都在第一时间,到乡、到村、到巷子、到每一户房屋,去奔命、去拼命、去抢命,官兵们无不用心用情、用力用劲,甚至用命换命!背着受伤回族大爷疾奔7公里的“最美武警”朱发栋,放弃婚礼急赴灾区的“落跑新郎”冯欢欢,与未婚妻比翼齐飞携手抗震的大学生干部江为,更有为救灾民纵跃江中壮烈牺牲的战士谢樵……我永将不忘!

地震多残酷,火灾亦无情。冬春,西南的“旱季”,天干物燥,火情接踵而至,扑火成为常态。去年春天,我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检查支队工作,带工作组的同志来到了担负成昆铁路大桥守护任务的武警中队,驻地就是“十大魅力古镇”禄丰县黑井镇。晚上10时许,一行人返回途中,刚过古镇不远,透过车窗,我突然发现路边山上着火了,火势好猛。当即停车,一边查看火情,一边让随行人员紧急联系当地政府,并命令就近的中队官兵火速出动,2个小时后迅即将大火扑灭。赶来的地方领导一阵阵后怕,一个劲跟我说:“真谢谢你们啦!这山的上面就是成昆铁路,空中就是高压线,紧挨后面的就是古镇。天这么晚了,幸亏你们发现早、救得快,否则大火真的烧开来,森林毁了、铁路毁了、古镇也毁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还有一场大火,引起了多方的关注。那就是今年1月,发生在香格里拉县独克宗月光古城的火灾。租住藏族民居的外地商客,夜间烤火取暖,不慎引起火灾。火借风势,迅速吞噬着茶马古道上这座木质结构的千年古城。迪庆支队官兵以比火势还快的速度钻入火中、烟中,挨家呼人、破门救人,冒着生命危险把煤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抢出来、搬出来。藏族老州长跟我说:“要不是武警官兵到得及时、救得及时,这么大的火,真不知要死多少人!”

“金三角”,产毒贩毒的代名词。与之毗邻的云南边境,民族群众被毒品害苦啦!禁毒紧迫,防艾任重。

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项姐村,阿昌族的世居地,不到3000人的寨子,吸毒人员一度有上百人,艾滋病毒携带者也有26人。德宏支队官兵一年复一年、一茬接一茬,帮助这个村子禁毒防艾,挽救了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拯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中有个士官,叫李云东,一干就是十年。十年来,李云东作宣讲禁毒和防艾宣传90多场,发放宣传材料5万多份,粉刷标语600多条,直接受教育的多达2万多人,成功转化53名吸毒人员,户撒乡项姐村下辖的田心、东么两个自然村被省里评为无毒文明示范村。村民代淑珍的丈夫,靠着打户撒刀的手艺,日子曾经过得红火。自从染上了毒瘾后,很快将积蓄吸干,还欠了一屁股债,大伙觉得他无可救药。李云东和戒毒所一起,思想工作与强制管教双管齐下,帮其成功戒毒。戴水仙老人的二儿子叫徐加品,因吸毒媳妇离家出走,留下一双儿女,家庭破碎。李云东费了几番心思、花了几番工夫、使了几番办法,讲危害、说教训、论亲情、摆道理,历时3年终于感化了他,使其迷途知返,进了戒毒所。戒毒出来后,李云东帮他联系了份工作,妻子也回来了,一个家庭破镜重圆。有一次,李云东和民警在抓一名毒贩时,这个艾滋病毒携带者的罪犯手里拿着刀,搏斗中双方手都被划伤,艾滋病毒传染的危险很大,后经检测,幸未感染。地方同志说,这是拿着命在拼啊!

春节,各民族万家团圆的佳期。可没想到马年大年三十晚上,值班室紧急报告:边城腾冲,发生一起6死3伤的重大枪击杀人案,其中一家四人全部遇害,惨遭灭门。这件大案,给边疆民族喜庆的节日氛围抹上了沉重的血色!我作为总队值班领导,即令事发地周边部队开进行动。参加围捕的特战队员与公安、民兵混合编队,在边境出入口、乡村要道设卡盘查,在嫌犯可能窜匿的深山老林里,展开地毯式搜索。五天四夜里,远处灯火点点,人们吃着团圆的饺子、看着绚烂的烟花,而官兵全时奋战在野外,啃着干粮、喝着凉水,不放过蛛丝马迹。虽然都知道嫌犯有枪,敌暗我明,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但没有一人胆怯,勇敢地往细处搜索。终于在2月3日晚,发现嫌犯藏匿一处屋内。

保山支队特战队长漆鹏飞说:“我们来不及多想,直感到早一刻抓住暴徒,更多的民族群众就早一刻安宁。当我们踹开门的一瞬间,并不知道门后面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但短兵相接勇者胜,我们把他抓住了。”逮住罪犯、缴获仿制武器和弹药的消息传开后,村民们杀鸡宰羊慰问部队,放起了鞭炮,大人们也不再将孩子关在家里,任孩子出去玩耍了。我想,这才是春节该有的喜庆,这才是山寨应有的欢乐。

四月的西双版纳,旖旎的澜沧江畔。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猫哆哩小伙子、哨哆哩小姑娘成群结队,本族的、外族的、本地的、外地的、国内的、国外的,几万人聚集在这里,泼呀泼,肆意的把水泼向天空弧形落下,再泼向天空再弧形落下,似千条白练椭圆飘,似万道彩虹当空舞。“水!水!水水水!”犹如天穹地宫发出欢呼,真是“水花放、傣家狂!”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却有一伙“不合群”的人,他们有的在广场旁边武装巡逻,有的在人群中笔直站立,有的在车里全时戒备,一些又调皮又善意的游客不时地向他们泼洒,即使被泼得浑身水淋淋、湿漉漉的,他们报以微微一笑,信手抹去一脸的水珠,尔后继续执勤。这群人就是担负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警西双版纳支队官兵,他们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还是好奇、好玩的年纪,若要问他们想不想参与其中?当然想啊!但是,心中有使命,肩上有责任,不能呀!我想,年轻的干部战士虽不能泼在其中、乐在其中,但以秩序的井然、安全的保障,让狂欢的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乐,奉出的不也是吉祥么!

云南,像这样的民族节庆还有很多,佤族的“摸你黑”、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景颇族的“目瑙纵歌”、怒族的“鲜花节”、纳西族的“三朵节”、布朗族的“插花节”、苗族的“赶秋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水族的“端节”、基诺族的“特懋克节”、拉祜族的“葫芦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独龙族的“卡雀哇”、哈尼族的“长街宴”、傈僳族的“阔时节”,等等。世居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的这些节日,传承着千年文化,维系着民族血脉,凝聚着民族力量,助推着边疆发展,巩固着边疆稳定,可不能小看了呀!我们的官兵,作为家园来呵护,作为阵地来坚守。一片片欢声笑语、如痴如醉、若狂若放的节庆背后,一幅幅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的景象背后,倾注了包括官兵在内所有安全保卫人员默默的付出。

独龙族,生活在怒江州贡山县深山峡谷,由于高黎贡山的阻隔,过去是我国少有不通公路的民族乡,近半年大雪封山,几乎与外界隔绝,群众有个生老病死的事,困哪!难啊!

怎样使“雪山孤岛”变通途,让独龙兄弟也过上好日子?从中央到地方,开启了整族帮扶、整乡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独龙江公路隧道,一块最难啃的“骨头”。武警交通三支队官兵迎难而上,担负了艰巨的施工任务,他们与地方职能部门和施工单位一起,克服高寒缺氧、山体地质复杂、塌方险情不断等重重困难,攻克“大断层、多裂隙、强涌水、高纵坡”等诸多世界性技术难题。经过3年多奋战,全长6680米的独龙江隧道全线贯通。从此,雪山孤岛不“孤”了,独龙村寨不“独”了。

就在隧道打通的时候,一个五岁的独龙族小女孩,被严重烧伤,生命危险,必须速送县上医院抢救。如果再绕以前崎岖的山上老路,就算顺利,最快也要一天时间。工程指挥部决定,启用刚刚贯通的独龙江隧道,开启隧道内全部灯光,在工程车辆的护送下,转运小女孩的车辆快速驶出了大山。仅用了四个小时,小女孩就被送到贡山县医院,生命脱险了。

风雪独龙乡,情牵党中央。2014年元旦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又一次传到了独龙乡:“获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十分高兴,谨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希望你们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帮助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战各种困难,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又一次深情谈到了独龙族的发展。总书记的声声叮嘱,鼓舞着独龙族群众奔小康,激励着各级党委政府带领群众建小康。部队官兵也加快了实心为独龙、齐心促发展的步伐。

在中缅边境泸水县境内的片马镇,有一个著名的“风雪丫口”,至今还流传着周恩来总理给哨卡战士拜年的故事。那是1963年除夕,哨所的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正在执勤的战士拿起电话说:“您好!这里是风雪丫口哨点。”电话中,传来了一个熟悉和蔼的声音:“我是国务院,我是周恩来。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毛主席,给你们拜年!”呀,是敬爱的周总理!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总理,还这么牵挂着远在边防一线的战士们。这件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兵,坚守着戍边卫国的使命。国防部授予“钢铁哨所——风雪丫口排”的称号,是对官兵再一次的鼓舞。

时光荏苒,当年的军事哨卡,现在变成了贸易口岸;当年的边防部队,转隶为武警部队。时代变了,身份变了,但保边疆、固边防的使命没变,促发展、惠民生的担子更重了。

在口岸做生意的一位李姓商人,给我讲述了一段他难忘的经历。2008年2月3日,50年一遇的罕见暴风雪突袭片马,电力、通讯、交通全部瘫痪,2000余名在口岸打工经商的傈僳族群众和外地商人,被困在3200米海拔的“风雪丫口”。风又大、雪又急,一群人冷啊饿啊,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茫茫的雪线中,蓦然出现了一片橄榄绿。原来,熟悉风雪丫口状况的武警怒江支队,得到消息,知道口岸那里要遭大难,百名官兵连夜奔袭营救。6个多小时的艰难突进中,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两侧悬崖雪塌、滚石不断,尖刀分队顶着狂风暴雪在前开路,其余官兵携带救灾物资紧紧跟进,硬是将群众急需的食品、衣被送了进去。然后,又协助地方政府把受困群众安全转移。被转移的人里,就有这名李姓商人,他说,想想就害怕,想想就感动,怕的是当时没有你们橄榄绿,大伙真不知道怎么办;感动的是,你们还是当年过硬的丫口哨,还是人民的子弟兵。

这两年,我不少次去泸水、去片马。看到从“风雪丫口”过往的人流、车流,一头流向南亚、东南亚,一头流入深山峡谷傈僳村寨,越发感到部队官兵付出的,值!从心里祝愿民族群众越过越好。

新年快要到了,总感到还有什么事情要做。哦,作为人大代表参加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调研时,了解到一些偏远地方的民族群众还看不到报纸,我有责有力去解决。于是,订了500份党报,分送156个村寨、66所学校、30座寺庙,让党的声音、社会的正能量,第一时间传递到他们心中。当收到“他留人”、“摩梭人”感谢电话后,我深以为,为边疆民族群众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谁在轻轻呼唤,在天上在云端,让我日夜想象,在梦中回到你身边——彩云之南。”

责任编辑/张晶晶

猜你喜欢

官兵
浙江边防官兵救助受困野鸟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