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知识点的记忆方法
2015-08-01孙亮
孙亮
初三化学有很多知识需要记忆,如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技能、化学用语、概念原理等。但化学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会的。其实化学并不可怕,也不枯燥,它是有生命的,是遵循规律的,它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奇妙有趣的。而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学生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起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以便于学生记忆。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关于化学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化学用语、概念原理等方面知识记忆的一些教学尝试。
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既让学生感同身受,切身体会到教材中实验的真实性,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关于氢氧化钠固体要放烧杯中称量,
学生就是记不住,但当真实接触到氢氧化钠固体,亲眼目睹放在表面皿上干燥的氢氧化钠潮解,学生很快理解它为什么要放在烧杯里称了。
对于化学实验操作的记忆,除了教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外,很多时候还可以联想日常生活中一些相似的动作进行类比记忆。比如试管加热,以提问的形式问学生,从正常思维,试管口应朝上还是朝下?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水往低处流,管口应朝上;继续追问加热时管口是垂直还是倾斜?学生们也容易想到倾斜时加热比较均匀,最后引导出管口向上倾斜大约与桌面成45℃的结论。
再比如固体药品取用时的注意点,教师不用按步就班的讲方法,先将药匙与镊子介绍给学生,接下来教师只提问,现在手上有一瓶粉末状药品,请同学们选择,是用药匙还是镊子取用?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药匙,因为粉末用镊子是夹不起来的,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镊子只能夹块状固体的原因。同样放固体药品时试管是竖直放还是横放,可以做个对比实验:一个试管竖直投入,另一个横放再把试管竖起,问同学哪一个更好?当观察到粉末撒到试管壁上或是块状固体打破试管底部的声音,就自然得出放药品时,试管应横过来比较好。
再比如经常提到的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可让学生分组用排水法收集一瓶,看能否成功?我们可以从溶解性的角度找到问题的缘由,合理的记忆。
除此之外,对于化学实验操作的记忆还可以通过实验示意图、发音类比等帮助记忆。如水电解实验中负极产氢气简称“负氢”与“父亲”同音,而且一般“负氢”体积大点,引出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是正极上产生的氧气体积的2倍。
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二低”是指在漏斗中几条边要“二低” (滤纸边低于漏斗边,液面低于滤纸边);而“三靠”根据图1所示分为“上、中、下三靠”。 这样,学生就不用死记硬背,只需根据图示就
能写出“三靠”的内容。
在化学用语中除了有些符号需要背诵外,实际很多知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利用化合价规律写化学式;利用两边原子个数必须相等写方程式;背诵口决记忆化合价等。
教师还可用苏州话背诵1~20号元素,像顺口溜一样既有趣又好记。
初中学生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的。他们喜欢直观形象,特别是对于动画片更敏感。因此,对于概念原理等抽象知识的记忆教师应尽可能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例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低的地方活动。
诚然,即使使用各种技巧、方法,记忆还是暂时的,会遗忘的。为了长久记忆,应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只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另外身心健康能增进记忆。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总之,化学知识点的记忆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巧妙运用各种方法,遵循规律地去记忆即可事半功倍。
(收稿日期:201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