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近端胃切除中抗返流的作用分析
2015-08-01俞仁龙
俞仁龙
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近端胃切除中抗返流的作用分析
俞仁龙
目的 对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近端胃切除中抗返流的手术操作技术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 选取胃切除的患者56例,将其按随机分组原理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8),对照组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进行治疗。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在随访期间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返流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为25.0%,对照组返流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为53.6%,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 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吻合器;食管胃前壁吻合;近端胃切除;抗返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手术操作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及吻合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贲门部及靠近贲门部的胃肿瘤行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的并发症显著降低,例如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等,但术后返流性食管炎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上,贲门部及靠近贲门部的胃肿瘤的患者行近端行胃大部切除或食管胃吻合术后,常会出现返流性食管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情况[1],吻合器行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术为常规的手术方法[2],使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是将食管与残胃后壁吻合,再关闭残胃。本研究探究在常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后的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在返流性食管炎中的临床作用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2007年3月~2012年3月行胃切除的患者56例,将其按随机分组原理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8),观察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0.8岁,其中有贲门癌8例,胃小弯高胃癌6例,胃底癌5例,胃底平滑肌瘤4例,高位溃疡中毒不典型增生3例,贲门溃疡出血2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0.6岁,其中贲门癌9例,胃小弯高胃癌6例,胃底癌6例,胃底平滑肌瘤3例,高位溃疡中毒不典型增生2例,贲门溃疡出血2例。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后,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临床试验对比分析。
1.2 手术方法 2组患者均在进行胃大部的根治性治疗后,分别进行吻合器行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术(对照组)及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观察组)。
1.2.1 吻合器行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术 将对照组患者食管下端的荷包进行缝合,并置入抵钉座,将胃断端的闭合器关闭,同时在患者的胃窦前壁进行手术开口,使吻合器引入其中,并从患者胃后壁与闭合线间的3.1cm处使中心杆穿出,行食管残胃后壁端侧吻合术,对患者置入鼻腔营养管后,闭合胃前臂的开口,将食管裂孔进行缝合,并使胃壁浆肌再缝合后进行悬吊,使患者吻合口的张力得以减少。
1.2.2 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食管断端的荷包缝合,再将抵钉座放入其中,以使断端闭合器关闭,在患者胃窦前壁进行开孔手术,将吻合器置入其中,使食管与胃前壁得以良好的吻合,对患者置入鼻腔营养管后,闭合胃前臂的开口,将食管裂孔进行缝合,并使胃壁浆肌再缝合后进行悬吊,使患者吻合口的张力得以减少。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抗返流食管炎发生率比较 在对56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后,对2组患者出现抗返流食管炎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观察组28例患者中,共有3例出现重度抗返流食管炎,3例出现中度抗返流食管炎,1例出现轻度抗返流食管炎,21例未出现抗返流性食管炎,抗返流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为25.0%(7/28);在对照组28例患者中,共有7例出现重度抗返流食管炎,4例出现中度抗返流食管炎,4例出现轻度抗返流食管炎,13例未出现抗返流性食管炎,抗返流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为53.6%(15/28)。经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出现抗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25.0%)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出现抗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相比于吻合器行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术,更能降低术后抗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重度抗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程度(10.7%)及轻度抗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程度(3.6%)与对照组重度抗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程度(25.0%)及轻度抗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程度(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在降低术后抗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同时,也可降低患者出现患者抗返流性食管炎出现程度。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在对56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后,对2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观察组28例患者中共有2例出现膈下感染,1例出现切口下感染,没有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出现吻合瘘出血,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3%(4/28);在对照组28例患者中共有2例出现膈下感染,2例出现切口下感染,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出现吻合瘘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比例为25.0%(7/2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总比例(14.3%),远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相比于吻合器行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术,更能避免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拥有良好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术后风险性。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从表2可以看出,进行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的患者膈下感染、切口感染及吻合口出血的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低于行吻合器行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术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地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近端胃切除手术是普外科较常出现的手术[3],可以治疗贲门癌、胃小弯高胃癌、胃底癌、胃底平滑肌瘤及贲门溃疡出血等病症[4]。目前,常规的手术方法为吻合器行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虽然较为方便、快捷,且可以较为方便地关闭吻合口上方的胃大弯的侧开口[5],但却由于切除了贲门括约肌而较易造成患者在手术后抗返流机制的异常及破损,导致抗返流食管炎的发生[5],而使返流性胃炎成为近端为切手术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6]。本研究中,对照组共有7例出现重度抗返流食管炎,4例出现中度抗返流食管炎,4例出现轻度抗返流食管炎,13例未出现抗返流性食管炎,抗返流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为53.6%(13/28),显著高于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频率。因此,为了使吻合器行近端胃切除的手术方法更加的完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许多研究都对其进行了探讨,但效果并不明显[7-9]。本研究的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在术后出现返流性食管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抗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仅为25.0%,与对照组患者出现抗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3%,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0%(P<0.05)。
综上所述,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以使患者拥有良好的预后情况。
表1 2组患者抗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n(%)]
[1] 袁鹿,郭剑波,林树森,等.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与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对比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2):151-156.
[2] 戎祯祥,张少凌,管建松,等.国产内镜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2):288-291.
[3] 金小寅,蒋锡初,游庆军,等.贲门癌综合抗反流术式胃肠功能测定的对比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10,4(1):65-66.
[4] 杨辉,杨光煜.术中使用吻合器与术后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狭窄发生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23(3):27-29.
[5] 王思夏,战杰,石强,等.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动脉与静脉的临床体会[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1):84-85.
[6] 权隆芳,张亚锋.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并切除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体会[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2):1272.
[7] 赵宇航,刘长琦,王永涛,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结合直肠前壁悬吊治疗老年直肠前突6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47-2448.
[8] 邓建中,彭翔,余思,等.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体会[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3):282-283.
[9] 何树松,任杰,罗海燕,等.应用吻合器重建食管的经验与技巧[J].四川医学,2012,33(9):1657-16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53
江苏 211400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俞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