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价值分析
2015-08-01杨弋仙
杨弋仙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价值分析
杨弋仙
目的 探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1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90),其中观察组使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热消退时间分别为(1.48±0.29)d和(3.11±0.18)d,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2.11±0.54)d和(4.29±0.87)d,观察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利巴韦林;喜炎平;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及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高。HFMD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脑炎、心肌炎、呼吸道感染以及迟缓性麻痹等,至今还没有较好的药物治疗该病[1]。本研究选择喜炎平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4年1月来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1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90)。观察组男39例,女51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年龄(4.8±1.1)岁;对照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年龄(4.7±0.9)岁。以上患儿均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均有一定程度的发热,手足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特点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补液支持对症治疗,并进行口腔以及皮肤的护理,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补充能量,对于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患儿给予抗菌治疗。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加利巴韦林(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462)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用喜炎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注射液0.2~0.4mL/(kg·d),2组疗程均为3~5d。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2d内发热症状消失,患儿状态有明显的好转,可以正常玩耍。有效:3d内发热症状消失,5d后可以正常进食。无效:治疗4d症状仍无缓解,发热、拒食,发生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4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n)
2.2 2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患儿大多数是感染了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A16型等病毒,发病特点大多是以散居的儿童以及幼儿为主。患儿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以及疱疹的形成:患儿首先是出现中低度发热,然后出现皮疹,皮疹的分布特点是呈离心性分布,若患儿出现口腔黏膜的溃疡疱疹,会对患儿的饮食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其营养的吸收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没有特效治疗,没有统一的治疗规范。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发热、流涕以及呕吐,同时在患者的手足部位还会有皮疹,疱疹等轻度的症状,该病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不经治疗,一般在1周左右,病情就缓解,并且症状也会逐渐的消失[2-4]。但是该病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例如心肌炎、肺炎等,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诊疗过程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重症病例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5岁以下的儿童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对于儿童手足口病的治疗,需要更多的重视。本研究选择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与单纯使用利巴韦林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5-6],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是一种较强的抑制剂,对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对病毒核酸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抵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是有研究发现,使用利巴韦林容易产生耐药性,对治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5]。喜炎平属于一种中药制剂,主要作用是与病毒的蛋白质结合,从而阻碍病毒的DNA或者RNA与蛋白质的结合,使病毒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达到抑制或者杀灭病毒的效果[7-8]。本研究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进行治疗,对于病毒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具有更好的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表2 2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表2 2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1] 戴凤波.小儿手足口病60例的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44.
[2] 谢扬学,何淑君.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2-53.
[3] 贾志英.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3,19(7):139-140.
[4] 程小平.双黄连粉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55-256.
[5] 董巧丽,柏金秀,孙东明,等.喜炎平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9):686-687.
[6] 朱庆雄,朱春晖,廖细生,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 27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0):780-782.
[7] 陈玲玲.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及干扰素治疗研究[J].河北医学,2011,8(12):1003-1005.
[8] 王文健.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吉林医学,2010,6(19):741-7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97
江西 330001 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杨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