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贸易总量及贸易结构分析
2015-07-31刘宓雯苏婧魏亦然
刘宓雯+苏婧+魏亦然
摘要:为了探讨影响东南亚国家贸易总量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及贸易结构的不同及影响因素,本文采集了东南亚各国2002至2012年的贸易额以及影响贸易额的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回归以及简单回归,得到了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实际GDP、人口、实际利率等近十个自变量对进出口总量的精确影响,并对东南亚各国的进出口总量进行了预测拟合,而且从贸易结构对每个国家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东南亚 贸易总量 贸易结构
一、影响东南亚进出口总量的因素分析
被解释变量:export(包括商品出口与服务出口,单位:百亿美元),import(包括商品进口与服务进口,单位:百亿美元);
解释变量:gro(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单位:%),Gper(人均实际GDP,单位:千美元),pop(人口,单位:百万人),inf(以2002年为基准单位1,每年的消费者平均价格),er(以2002年的一美元兑换的各国本币单位金额为基准单位1,计算出每年的各国本币单位的汇率情况),ar(实际利率,单位:%),unempl(失业率,单位:%),br(约束税率的简单均值,单位:%),geo(地理位置,陆地国家为0,海岛国家为1), wto(是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否为0,是为1),gdp(国内生产总值,单位:百亿美元)。
(一)对各个变量的精确分析
当我们估计某一x对y的精确影响时我们定如下的规则进行分析:一是系数的显著性在百分之五以内,若无法调到百分之五以内,则取显著性相对最高的情况下的控制变量集作为回归方程中的变量。二是变量尽可能的数量更多,原因是随着相关变量的加入,某一x的系数一定变得更加精确。以上的规则是在进行系数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的权衡。
1、出口的面板数据回归
通过stata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在面板数据回归中,加入所有的自变量,进行个体与时间固定效应回归。其中对出口总量显著的自变量有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实际GDP、人口、实际利率以及GDP总量。
(1)人均GDP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出口额减少0.166百亿美元。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率高,出口反而减少。其原因是人均GDP增加较快的国家为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中低收入国家,但是其进出口贸易显然不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进出口贸易活跃。
(2)人均实际GDP每增加一千美元,出口额增加2.933百亿美元。人均实际GDP对出口额的影响非常显著,推测是因为人均实际GDP较能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动进出口贸易,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又能再次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两者相辅相成。
(3)人口每增加一百万,出口额减少0.587百亿美元。人口的增加虽然能够影响经济规模,但是由于经济规模(GDP总量可以有效表示)这一因素被控制,所以从结果来看,人口和出口规模反而是负相关。
(4)实际利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出口额增加0.684百亿美元。我们可以从实际利率的高低与资本的流入流出有一定关系,而资本的流入流出与进出口有一定的关联中得到解释。
(5)GDP总量每上升一百亿美元,出口额增加0.461百亿美元。这个很容易理解,经济体的规模大,参与的国际贸易也会相对较多,所以其与出口总量是正相关的。
汇率、失业率、通货膨胀因素这三个自变量也可以通过调整其它变量,相对显著地估计其系数。(此处不再给出准确估计该自变量的相应表格)
(6)er调整后的系数为11.84。er这一变量系数数值的增加,代表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使得出口总量增加,这符合常理。
(7)失业率调整后的系数为0.956。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出口额增加0.956百亿美元。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已经将通货膨胀的因素加入到回归中,从而消除了通货膨胀在失业率和出口两者间的传递作用。因此我们把失业率与出口正相关解释为由于失业率上升,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刺激经济,从而带动出口上升。
(8)Inf调整后得到的系数为-7.31。由于inf的值是每年的(通货膨胀率+1)进行连乘的结果,inf越大,代表物价上升得越多。由数据可得,Inf每上升一个单位,出口额将减少7.31百亿美元。可以理解为,在汇率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物价越高,代表本国的商品越贵,所以出口自然会受到抑制。
约束税率、地理位置是否为海岛国家,以及是否加入WTO这三个变量。由于不管怎么增减除这些以外的其他控制变量,其系数的显著性都较低,所以在东南亚国家出口总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暂时不涉及这三个变量系数的分析。
2、进口的面板数据回归
与出口的面板数据回归类似,我们可以得到进口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加入所有变量时,显著的系数有:人均实际GDP的回归系数为2.73;汇率变动的系数为12.45;实际利率的回归系数为0.067;GDP总量的回归系数为0.487。经过调整后显著的系数:人均GDP的增长率的回归系数为-0.229;人口总量的回归系数为-0.574;物价因素的回归系数为-8.137;失业率的回归系数为1.029。而剩余的自变量,不管怎么样调整,其系数都难以达到显著或者较为显著的水平。
(二)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的目的是根据尽可能拟合各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量,而不必细究各个自变量对进出口贸易总量的精确影响。选择自变量的标准是:自变量不一定有明确的经济意义,但在对因变量的预测过程中,系数一定要显著,且最终总体的拟合度尽可能好。
根据数据以及图2可以看出,出口数据总体的拟合度较好。以此可以类推进口数据。
二、东南亚贸易模式
(一)商品结构的分析
1、东南亚出口状况
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的贸易结构是十分相似的,在这些国家之中,占比最多的除了国际大宗商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之外,还有橡胶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也在其出口贸易中占据较大比重。以2012年的贸易结构为例:新加坡橡胶及其制品占比6%,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占比6%,印尼塑料及其制品占比6%,马来西亚塑料及其制品占比7%。而比较独特的是越南及菲律宾的出口情况:越南除了大宗商品的出口之外,主要集中于服装的生产出口;菲律宾主要出口大宗商品和制造业产品。
2、东南亚进口状况
东南亚的进口除了新加坡较为特殊之外,其他国家的进口结构基本一致,均以国际贸易大宗商品矿物燃料及车辆机器零件、钢铁为主,例如,仍以2012年为例,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均以车辆及其零件为第二大进口产品,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以钢铁为第三大进口产品,越南以钢铁作为第三大进口产品。而对于新加坡来说,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菲律宾仍以重金属及其制品作为主要出口产品。
从原因角度分析,主要是劳动成本、地理因素及生产力水平造成的。例如: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作为转口港,主要从事了转口贸易,造成国际大宗商品在贸易进口中占比很大,因为基本不生产初级矿物燃料,而必须依赖进口。
(二)对进出口类型的分析
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只有单纯的进口和出口。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具有一定比例的复进口,泰国具有一定比例的复出口。从原因分析上来说,主要是由于这一部分国家从事了一部分低端产品的生产,往往这些产品需要发还到原产国进行统一的调配,再以进口品的身份进入本国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复进口和复出口。
东南亚作为新兴贸易地区,具有将强的潜力,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贸易结构较为低级,在国际贸易中不易占据优势地位,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但是这一地区资源丰富,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注:
本文主要采用HS分类标准,菲律宾采用的是SITC分类标准。
参考文献:
[1]王勤.论东南亚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J].南洋问题研究,2005(1):15—25
[2]杨济源.浅析东南亚经济中的贸易理论基础[J].东南亚研究,2000(4):34—37
[3]蒋冠,霍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及贸易潜力[J].当代经济管理,2015(2):60—67
(刘宓雯,1993年生,四川资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苏婧,1995年生,甘肃白银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魏亦然,1994年生,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