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2015-07-31李奇才

关键词:荆轲蔺相如刻画

李奇才

本专题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历史散文,所选四篇传记中,《项羽本纪》是专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合传,《滑稽列传》与《刺客列传》是类传。本专题学习的中心任务是了解《史记》的人物形象刻画艺术,因此,本专题所有篇目的学习,都应特别注意该篇在刻画人物时所采用的不同方式、方法,进而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生动效果来体会司马迁种种手法的高超巧妙之处。“摹形传神”是我们写作时要注意吸取的方式,“千载如生”是我们写作永恒的内在追求。

对于这一模块的四篇选文,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立足实际,对接高考;侧重积累,重视运用

《(史记)选读》的学习,可以联系高考的“文言文阅读”,让我们在感受《史记》文学与史学成就的同时,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身的文言阅读能力。在《(史记)选读》选修课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关注的还是“言”,只有在“言”上下了功夫,我们才能继之以“文”,如果只在文本外环绕而不进入文本,只分析人物的情感精神而不抓字词句,肯定是失败的。换句话说,语文选修课程张扬“人文性”不能以牺牲知识积累为代价,不能只知大略,而不知细节。不能把《史记》学习当成看“百家讲坛”。因而,文言的积累必然是基础,而且是重中之重。

这个板块的文言除了重要的实词积累之外,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宾语前置这一句式。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这一文言现象基本出现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二、以“言”载文,以事见人;抓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刻画的艺术

解决了“言”的困扰之后,我们才能以“言”载文,深入文本内部。就其行事而究其思想,进而多角度了解传主,能够设身处地去感知传主的人生抉择,从而学会如何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本板块主要学习的就是人物刻画艺术。我们在分析司马迁刻画人物的诸多细节艺术的同时,要重点学习体会司马迁表现出来的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段。

《项羽本纪》:郑板桥曾经说过,“在《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在《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郑板桥的这段话正说出了《项羽本纪》在《史记》全书中的地位。我们课本选取了“不凡之人,必异其生”的家世介绍、“一战定天下”的巨鹿之战和“慷慨悲歌”的垓下之会,没有入选的有“吴中起兵”和“鸿门宴”。从整个《项羽本纪》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以项羽波澜壮阔的一生来介绍这个英雄人物的。正如他在《太史公自序》中写的:“秦失其道,豪桀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通过人物生平全过程的交代以刻画人物,这正是我们学习《项羽本纪》时要注意的地方。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传记是廉颇、蔺相如和李牧、赵奢四个对赵国有重大影响的人的合传,其中又以廉、蔺二人为主。尤以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最为丰富饱满、生动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善于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具体可信,而且也得力于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当然读者对这个人物难以忘怀,恐怕还离不开文中大量的渲染铺垫和陪衬映托文字。这也这是我们学习这篇传记的重点。

《滑稽列传》:这是一篇以下层人民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作者写了一个“长不满七尺”的赘婿,虽为赘婿,但正如刘禹锡所说“生为齐赘婿,死作楚先贤”“寓言本多兴,放意能合权”,历齐四代君主,被人称为“辩圣”,还有两个倡优。虽出身不高,但却能笑傲王侯,正如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说:“不流世俗,不争势力,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在这篇列传中,司马迁记录趣语以见神采,罗列轶事展示个性,摹形传神千载如生,轻松幽默寓庄于谐。这也正是本传记我们学习的重点。

《刺客列传》:全文共五千多字,描写了最为光明正大的刺客曹沫,尽职尽责的刺客专诸、最执著敬业、义不二心的刺客豫让,武功最高、以死报恩的聂政和士为知己者死的荆轲。司马迁对这五人在《史记》中做出过中肯客观的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其中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正是司马迁着力表现的中心人物。而在表现这一人物的时候,作者并没有像表现项羽一样,以其一生为序,而是选取荆轲生平中一次重大事件的描写来刻画荆轲形象,这也正是本传记中我们学习的重点。

三、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通过人物寄托的价值追求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见识,而且通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它的成功在于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其记载的人物形形色色,众态纷呈;其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这些人物的身上,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更寄托了作者的价值追求。

(一)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意识。什么是英雄,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英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事业,可以不顾一切;为了目标,可以舍弃一切。一种是性格纯粹,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往直前,宁折不弯的悲剧英雄。可以说这两种英雄都出现在楚汉相争这个风云诡谲的舞台上。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刘邦,后者的代表人物自然是项羽。项羽的丰功伟绩不仅仅在于他是一位反秦的英雄,也不仅在于他力能扛鼎,更在于他一往无前的气势,在于他能与士卒同苦的精神,更在于他那强劲的阳刚之气与磊落的贵族风度。可以说,后来的文人对项羽的敬仰之情、除去其悲剧的张力外,更多的也受司马迁的影响。

(二)难能可贵的平民意识。这是以往的史官不曾关注或者故意忽略的地方。以往的史官们都是把他们的目光高高扬起,从不曾落在平民身上,司马迁的这种平民思想价值可光日月。如《刺客列传》中的聂政,敢于为国家为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执言、巧妙批评统治者的优孟,“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急人之难、不畏强暴的荆轲,等等。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板块的知识,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其一,对于“言”的学习,当以积累为主。对于重要的实词,我们要做好整理,还要善查、勤查字典,掌握其多重含义。要注意其要求是“记古不记今”,即现代汉语还保存的意思不需要特别记忆,要着重记忆古义存而今意无的词条。另外,还要学会根据句子推断重点实词词性的方法。对于句式的积累,要注意句式特征,翻译时学会调整。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自己从选段中截取一段,然后编写题目,制定翻译的标准,然后和同学互相交流,彼此学习。

其二,对人物刻画的艺术的学习与总结。一部《史记》写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各种人物立传,不仅写帝王将相,也写下层小人物。《史记》形成的优良的传记文学传统,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至今仍可视为传记文学写作的典范。我们在学习本板块的时候要注意总结和吸取这些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服务:

1 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比如项羽,作者就是把他放在秦末农民大起义那个英雄辈出的环境来刻画的。他凭八尺之躯,扛鼎之力,斩尉起义,带八千子弟兵破釜沉舟,巨鹿鏖战,一举消灭暴秦的生力军,分封诸侯,自号霸王。他是那个时代的骄子,地道的英雄好汉。他与刘邦争天下“愿与汉王决雌雄”。只要他出马,敌人眼不敢视,手不敢发,千人皆废,即使到了末路,仍突围斩将、刈旗,告别爱姬、赠乌骓,直到把头颅交给朋友领赏。他到死还是一种赏赐的姿态,这正是那个狂飚式的时代象征。“驰骋、冲决、豪气、追求无限、苦闷、深情,这是那一个时代的共同情调。”项羽只有在这样的历史舞台上表演,才显示出虎虎生气,展示出一个失败的英雄本色。又如“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2 巧妙的“互见法”展现精巧的安排。如写项羽为了突出他才气过人、豪爽直率的一面,对于他的一些过失和缺点,作者在《高祖本记》和《淮阴侯列传》中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而在《项羽本纪》中作了淡化处理甚至不提。这样,从本传看项羽思想性格特征鲜明突出;从《史记》全书来看,并没有为项羽“隐恶”,还了项羽本来面目。想完整地把握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必须把史记中涉及该人物的所有内容结合在一起,才会更准确。

3 铺写矛盾冲突,逼出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矛盾斗争的急流漩涡中去刻画,最容易揭示其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司马迁以其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卓越的写作技巧,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艺术规律来进行创作,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独具特质的历史人物形象,给《史记》这部巨著添上厚重的一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塑造蔺相如的形象,在秦赵紧张的气氛下作者再从容描绘献璧取璧、保璧归璧、抗言秦廷的几个场面。相如能相机行事,掌握主动,具有超人的胆识和谋略的思想性格就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完璧归赵后赵王“拜相如为上大夫”又为将相不和埋下伏笔。

4 巧用烘托,侧面展示人物内心。陪衬映托越鲜明,人物智勇越凸现。这种手法在《史记》中也是常见的手法。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作者能巧妙运用文中一些次要的人物来使相如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对秦王的描绘:“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写了秦王的贪欲;“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写秦王狡诈,耍尽了花招;戏弄赵王时是咄咄逼人,而当相如提出“以相娱乐”方案时,“秦王怒,不许”,但最后还是“不怿,为一击缶”,写出了秦王的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尴尬和困窘,从而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负荆请罪”中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刺客列传》中鲁勾践对荆轲的衬托作用,秦舞阳对荆轲的衬托作用,都写出了荆轲的大勇。这种手法在《史记》中俯拾皆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是《史记》的特色,自司马迁之后,也成了中国小说中表选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5 用典型的细节和个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特征。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所谓“于细节中见精神”。而司马迁就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又如《项羽本纪》中,项羽反复强调“天之亡我”,展现了他捍卫荣誉,充满血性,绝不苟且的英雄骨气以及他的有耻及自愧。再如《刺客列传》中关于客不至的细节,也暗示了荆轲行动的结果。在细节的表现张力之下,还要注意的是个性化的语言。例如陈涉、项羽、刘邦三人,都说过反映其欲争天下的话,却截然不同。陈涉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是:“彼可取而代也!”刘邦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三个人的话都充分体现了各自的身份、个性。陈涉的话符合其下层劳动人民的身份,体现了他敢于反抗的个陛;项羽的话符合他旧贵族阶级的身份,反映了他过人的胆气和干脆豪爽的个性;刘邦的话则符合他自耕农的身份,反映了他羡慕秦始皇奢华生活的卑微私心和夺取天下的野心。

其三,整体把握选文内容,和其他相关篇目比照阅读,整体勾勒出人物形象。“一事所系数人,一冷有关数事,若为详载,则繁复不堪,详此略彼,详彼略此,则互文相足焉”,这段话正说出了我们学习史记要遵循的要义。不仅如此,我们学习《史记》的时候还要注意和其他内容相互印证,如《项羽本纪》的旁注,我们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搜寻各个时代文人对项羽的评价,王立群对史记的解读,各位网友对项羽的评价等等。

“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每部作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解读。但除却这种个性的阅读之外,还有一种共性的东西,这就是经典成为经典的不二法门。而在这个板块中,对人物刻画艺术的学习,就是我们解读这些传记文章所得到的共通之处。清代“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读《史记》品人物,亦须有法,司马迁写人物,不止把笔下的人物作为历史的人,也把他们作为人性的人来看。为了展示他们的丰富性、复杂性,司马迁采用多维透视之法(板书),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

猜你喜欢

荆轲蔺相如刻画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负荆请罪
将相和
文言实词小课堂
负荆请罪
荆轲刺秦王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负荆请罪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