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活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

2015-07-31唐珍泉

当代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活素利钠心室

唐珍泉

新活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

唐珍泉

目的 探讨新活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新活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血浆NT-proBNP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显著上升,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I、CO和LVEF分别为(1.57±0.34)L/(min·m2)、(1.72±0.30)L/min和(38.89±3.25)%,治疗后分别为(2.68±0.51)L/(min·m2)、(3.05±0.48)L/min和(50.21±4.02)%。NT-proBNP也由治疗前的(3.95±0.58)pg/mL降低到治疗后的(2.60±0.41)pg/mL。治疗期间发生低血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结论 采用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对患者预后有益。

新活素;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T-proBNP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变发展至终末期的常见症状,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本文探讨新活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祁阳县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1.85±5.57)岁;体质量54~86kg,平均体质量(64.35±4.21)kg;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24±1.53)年;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肺心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8例、Ⅲ级22例、Ⅳ级24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参考美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标准化治疗方案,包括卧床休息、吸氧、低盐低脂饮食、利尿、抗感染,合理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抑制剂,不能耐受血管转化酶抑制剂者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商品名:新活素,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mg,国药准字S20050033),首次静脉推注负荷剂量1.5μg/ kg,之后持续给予0.01μg/(kg·min)维持剂量7d[2]。用药期间监测血压,如发生低血压需调整给药剂量或停药[3]。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和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CI、CO和LVEF均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CI、CO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CI、CO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CI[L/(min·m2)]CO(L/min)LVEF(%)治疗前541.57±0.341.72±0.3038.89±3.25治疗后54 2.68±0.51a3.05±0.48a50.21±4.02a

2.2 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比较 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NT-proBNP(pg/mL)治疗前543.95±0.58治疗后54 2.60±0.41a

2.3 不良反应 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脏泵血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异常、炎性细胞因子、心室重构等密切相关。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4]。

脑钠肽(BNP)是来源于心室的一种多肽类物质,含有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17个氨基酸环结构,可促进排钠,舒张血管,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缩血管作用。BNP主要在心室合成。BNP的释放与心室容积扩张、心室压力负荷等有关,因此被认为是心室功能不良的一个特异性指标[5]。当发生心力衰竭时BNP大量释放入血,引起血中BNP水平升高。NT-proBNP是BNP激素原分裂后的N-末端片段,比BNP半衰期更长,因而更加稳定。在左心室功能障碍时,血浆NT-proBNP水平的增高程度与心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6]。

新活素是一种通过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生物制剂,与心室心肌细胞产生的内源性多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和作用机制。重组人脑利钠肽加入体循环后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结合,增加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的浓度,促进平滑肌舒张[7]。cGMP作为第二信使,可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右心房压,从而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力衰竭症状[8]。重组人脑利钠肽可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近曲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产生明显的利尿作用。从而降低体循环阻力,减轻心室前后负荷,使心肾血流动力学趋于平衡[9-10]。

本研究中患者经过新活素治疗后CI、CO和LVEF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血浆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这一结果提示新活素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同时新活素的生物利用度好,停药后可快速排泄,不会引起蓄积。治疗期间2例患者发生低血压,经改变体位后症状消失,未引起严重不良后果,这一结果提示采用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对患者预后有益。

[1] 曹伟.新活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LVEF及BNP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4-35.

[2] 屈红,潘庆敏,唐祖胜.新活素治疗高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49-50.

[3] 牛圣.新活素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6):12.

[4] 孙鸿彬,郭改平,王秀璞.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ro-BNP、CR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68-70.

[5] 袁锦可.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浆NT-pro-BNP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7):38-40.

[6] 刘春辉,乔峰,田学峰,等.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3):145-146.

[7] 叶美娟,曹爱华.新活素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疗效观察和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5(34):25-26.

[8] 姜钧文.冠脉内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AMI合并心衰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19(8):283-284.

[9] 杜晖.BNP与心功能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78-79.

[10] 万芳.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2):34-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99

湖南 426100 祁阳县人民医院(唐珍泉)

猜你喜欢

活素利钠心室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新活素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观察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AMI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