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

2015-07-31李海虹

当代医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多发性急性期西医

李海虹 陈 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

李海虹 陈 庆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收治的多发性硬化者48例,随机分为2组(n=24)。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用西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及治疗起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起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多发性硬化;疗效

多发性硬化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灶部位及时间上多发性的特点[1]。由于该病好发于20~40岁人群,因此对社会生产力及家庭造成极大影响[2]。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措施能阻止疾病发展及神经功能恶化[3]。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35~43岁,平均年龄(39.00±1.00)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3.02±0.50)年;均符合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颅CT、头颅MRI和脑脊液检查得以明确。其中急性期36例,缓解期1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24)。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精神疾患、语言障碍等原因无法顺利开展研究;(2)合并严重感染、结核、糖尿病、高血压;(3)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异常;(4)存在腰椎穿刺术禁忌证;(5)对药物过敏或难以耐受;(6)近3个月内进行过类似研究;(7)依从性差。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西医治疗,即500~1000mg甲基强的松龙+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1次/d,连续5d,之后改用泼尼松龙口服,60mg/ (次·d),每周递减10~20mg维持治疗1个月后,停药;同时联合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营养神经以及改善微循环、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上述西医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给予相应中医药治疗,即在急性期加用黄芪30g、当归15g、桃仁12g、赤芍15g、川芎15g、僵蚕10g、地龙10g、川牛膝15g、制半夏12g、茯苓15g、陈皮15g、竹茹15g、薏苡仁20g、甘草6g,上述中药水煎服,1剂/d,早晚温服;缓解期:黄芪30g、党参20g、怀山药15g、当归15g、制首乌15g、川牛膝15g、生地黄30g、山萸肉15g、巴戟天12g、肉苁蓉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杜仲12g、桑寄生15g,1剂/d,早晚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4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估,即:(1)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70%;(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70%;(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或加重,中医症候积分下降不足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表3 2组治疗起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x±s,d)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及人们生活改变等因素影响,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目前,对于该病的处理,西医以细胞因子疗法、免疫干预疗法、金属蛋白内切酶抑制干预疗法及干细胞移植疗法为主,上述方法仅能对症处理,但非特效治疗[5],疗效不理想。

本研究结合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在西医基础上,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以期探索一种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弥补临床治疗不足。中医虽无多发性硬化之病名,但可将其归为“内障”、“肌痹”或“痿证”范畴,如《素问·痿论》、《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等[6],由此,结合前人经验与理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应有缓急之分,急性期应以正气不足为根(即先天肾精不足、后天脾失健运)、毒邪为因(即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煎灼津血而化痰生浊,痰、热、瘀互结致毒邪浸润),缓解期正邪抗争致痰瘀搏结日久、病久体虚、脏腑功能不调,诸脏俱虚;根据上述理论,急性期应以祛邪为主、标本同治,即益气化痰、清热通络,缓解期应侧重于扶正(或扶正祛邪),即健脾益气、填精益髓、活血通络[7];治疗时选取相应中药往往事半功倍,如急性期,所选取的黄芪、桃仁、赤芍、川芎及半夏、竹茹等中药具有益气、活血、清热化痰之效;缓解期给予黄芪、党参、当归、肉苁蓉、淫羊藿及菟丝子等具有补中益气、益精填髓之效。同时现代药物研究显示,诸如黄芪、党参、淫羊藿等中药能双相调节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赤芍及川芎等活血通络药物能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抗缺氧耐受能力[8-9]。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向辉.健脾补肾通络解毒汤治疗多发性硬化28例[J].光明中医,2012,27(9):1808-1809.

[2] 庄艳姗.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6):443-444.

[3] 张星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2):79-80.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

[5] 卓玛,李长山.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0):92-94.

[6] 樊永平,张庆.多发性硬化症状的中医诠译、脏腑属性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885-890.

[7] 李朝晖,刘宇,李兰.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56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3):485-487.

[8] 徐秀梅,肖朝阳.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38例[J].江西中医药,2011,42(347):34-36.

[9] 樊永平.多发性硬化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J].环球中医药,2013,6(9):668-6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8.105

广西 537000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李海虹)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 (陈庆)

猜你喜欢

多发性急性期西医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