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的临床体会

2015-07-31周建国

当代医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大面积华法林肺栓塞

周建国

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的临床体会

周建国

目的 探讨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60),研究组患者行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观察2组患者体征与病症变化,总结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15d后,研究组患者RR、HR、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CTnl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h研究组D-D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点,研究组肺动脉压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可以切实改善肺循环灌注状况,减轻心脏负荷,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抗凝疗法;疗效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临床常见并发症,通常在患者受创伤后形成,而严重创伤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达50%[1]。其中,肺栓塞标识物即为深静脉血栓,绝大部分肺栓塞患者的发病因素,是其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或者血栓碎片。根据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大面积肺栓塞和非大面积肺栓塞,其中非大面积肺栓塞包含次大面积肺栓塞[2]。对于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抗凝疗法和溶栓疗法进行治疗,但其关于其林临床疗效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120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60),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59~74岁,平均年龄(65.8±2.7)岁,体质量55~84kg,平均体质量(66.8±2.6)kg,高血压患者36例,高血脂症患者24例,糖尿病患者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例,心脏病患者3例,19例患者经彩超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6.2±3.0)岁,体质量56~85kg,平均体质量(67.0±3.0)kg,高血压患者35例,高血脂症患者25例,糖尿病患者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例,心脏病患者2例,20例患者经彩超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观察患者抗凝治疗效果,并于抗凝治疗后第2天给予华法林口服药物治疗,初始剂量设置为3.75mg,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观察患者INR指标,待患者INR指标达2.0~3.0时停止低分子肝素给药,单纯行华法林口服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重叠用药时长不短于4~5d[1]。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药物治疗,药物使用方法与剂量均参照研究组。2组患者出院后仍持续服用华法林6个月以上。2组患者自住院时间起,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随访,定时行动脉血气分析与凝血功能检查,基于随访结果调整华法林用药剂量,待患者INR指标达2.0~3.0时改为每月随访1次。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治愈:治疗15d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CTPA检查发现肺动脉血栓完全溶解,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体征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显效[2]:患者治疗15d后各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房回缩率超过50%,肺动脉压指标下降幅度超过50%,CTPA检查发现超过50%肺动脉血栓溶解;无效: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肺动脉出现新栓塞。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体征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RR、HR、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5d后,研究组患者RR、HR、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体征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x±s)

表2 2组患者肺动脉压、CTnl、D-D指标变化比较(x±s,n=60)

2.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肺栓塞生理和病理改变主要是因各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栓子对患者肺动脉及肺动脉分支形成阻塞作用,使得其供血肺组织的血流中断,致使肺组织出现坏死现象,从而提高患者肺动脉压,导致患者右心负荷明显增加,最终引发患者右心衰竭[3-4]。由此可见,治疗肺栓塞的关键,是及时有效的溶解患者血液中栓子,并将溶解的栓子送到患者远端肺动脉,以此降低血流阻碍的发生率,并降低患者右心负荷。当前,肺栓塞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肺栓塞患者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其病死率可达30%以上。然而肺栓塞患者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其病死率会降至3%。因此,早日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肺栓塞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关肺栓塞治疗研究认为,治疗大面积栓塞,其主要措施应为溶栓,以此保障患者血流阻断症状可及时得到缓解,同时迅速降低患者右心负荷,恢复其肺组织有效供血,最终降低肺栓塞病死率。此外,溶栓治疗还可以促使患者外周小血栓迅速溶解,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并阻碍其栓塞进展。而充分抗凝治疗可通过患者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效溶解其血管中的血栓。因此,对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进行及时而正确的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其肺栓塞发生率。肺栓塞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时,其机体中凝血酶活性增强,因此患者机体保持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激活形成矛盾,而栓子发展方向取决于纤溶系统和凝血之间的平衡状态。因此,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能有效结合二者优势,在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同时,增强溶栓疗效。

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患者RR、HR、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法(P<0.05);研究组治疗24h、15d肺动脉压、CTnl指标出现显著下降,D-D指标于治疗24h出现上升,治疗15d出现下降,各血清指标与肺动脉压指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年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并增强其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右心内径、肺动脉压等,预后效果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法[3]。本次研究并未对远期疗效进行详细统计,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抗凝联合溶栓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远期疗效[4]。

[1] 姜鹏程.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2):1321-1323.

[2] 张心怡,况九龙.79例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3,11(4):332-334.

[3] 张秀莲,蒋胜华,姜鲁宁,等.小剂量rt-PA溶栓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2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36(3):69-70.

[4] 孙荣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34(5):130-1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4.040

江西 343200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民医院 (周建国)

猜你喜欢

大面积华法林肺栓塞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危险度预测联合肺栓塞排除标准对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