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47例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分析

2015-07-31钟志远丁蓉芳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饮食结构过敏原过敏

钟志远 丁蓉芳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47例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分析

钟志远 丁蓉芳

目的 分析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147例,采用酶联法检测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147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144例,总阳性率为97.96%;蛋白质类食物过敏91例(61.90%),海鲜、菌类食物过敏34例(23.13%);其它食物过敏14例(9.52%);肉类食物过敏8例(5.44%)。结论 分析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对诊治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有重要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特异性IgG;食物过敏原

儿童作为特殊人群由于身体免疫功能未健全,食物过敏发生率更高,特别是1~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但过了3岁之后随着儿童身体免疫系统逐渐完善,食物过敏发生率会逐渐降低[1]。食物过敏的主要途径是食物过敏原经消化道进入人体,70%左右的食物过敏患者都会呈现消化系统病症[2]。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引起的消化系统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过敏、消化不良等[1]。本研究测定147例患儿血清中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水平,通过检测结果分析,改变患儿饮食结构,旨在通过分析食物特异性lgG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147例(男74例,女73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13±2.16)岁。研究对象入选前都经过化验、B超检查,排除因器官病变导致的慢性腹痛、腹泻、反复呕吐迁延不愈3个月以上、生长发育迟缓伴有厌食症状的患儿。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规食物选择 选择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14类食物作为过敏原检测材料。肉类食物有牛肉、猪肉、鸡肉,蛋白类食物有蛋清、牛奶、大豆,海鲜、菌类有鳕鱼、蟹、虾、蘑菇,其他食物有玉米、大米、小麦、西红柿。研究采用从这14中食物中提取的特异性过敏原。

1.2.2 检测方法[3]酶联法检测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抽取受试患儿静脉2~3 mL,提取血清与以上14种食物特异性过敏原逐一测试反应。检测血清产生食物特异性IgG的浓度水平。当IgG浓度<50 U/mL则为阴性,代表患儿对该食物不过敏;当IgG浓度≥50 U/mL则为阳性,代表患儿对该食物过敏。

1.2.3 饮食调整 根据检测结果要求患儿家长对其饮食进行调整,对于食物过敏原测试呈阴性的食物继续正常食用,测试表现为阳性的食物按照浓度水平限制或直接从饮食中剔除(50 U/mL<浓度水平<100 U/mL的食物间隔1周左右食用;浓度水平>100 U/mL的食物完全剔除)[4]。

1.2.4 效果评价方法 调整饮食结构1个月内,家长每天记录患儿的症状。患儿腹痛、腹泻呕吐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完全消失即为有效;患儿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减轻即为好转;患儿以上症状均为改善,还有加重趋势则为无效[5]。总有效率=有效率+好转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SP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147例患儿都有至少一种食物过敏,其中蛋白质类食物过敏有91例(61.90%),海鲜、菌类食物过敏34例(23.13%),其它食物过敏有14例(9.52%),肉类食物过敏人数最少,只有8例(5.44%)。检测结果显示患儿过敏食物主要为蛋白质类食物和海鲜、菌类食物。

1个月内147例患儿经过饮食结构调整,慢性消化系统症状均有所改善,1周后患儿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4.15%,2周后总有效率83.67%,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7.28%。见表1。

随着调整饮食治疗的进行,不同阶段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尤其是在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1周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1个月内患儿症状改善情况(n)

表2 147例儿童之中6种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的阳性例数以及IgG的水平(U/ mL)

3 讨论

IgG过敏反应抗体食物不耐受是引起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小儿身体正处于发育期,身体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6],很多免疫功能是在出生后1~3岁才完全成熟起来。食物不耐受产生的原因还存在争议。目前,德国科学家Fooker博士关于食物不耐受机制的观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7]。他认为食物进入消化道后,理论上应该被进一步消化分解为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因缺乏相应分解酶的食物会以多肽或其他大分子形式直接进入人体肠道,在肠道内这些大分子无法被识别就会被当做外来物质被机体排斥产生免疫反应[8]。婴幼儿耐受食物主要为蛋白质类食物,有人指出这可能是由于因幼儿免疫功能未健全,加之婴幼儿饮食结构单一(主要以奶制品为主)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合烹调方式的多样化,其对食物的不耐受程度会逐渐降低,但不耐受食物的种类会增多[9]。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水平,避免过敏食物的摄入,有效改善患儿因食物过敏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司徒爱明.儿童食物过敏的消化道临床表现及诊治[J].医学综述,2011,17(5):748-750.

[2] 谢志贤,刘倩.食物不耐受与相关疾病[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50-151.

[3] 邹红云,王惠妩,余伍忠,等.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在儿童常见慢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51-2653.

[4] 武庆斌,叶建新,丁云芳,等.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10):66-68.

[5] 刘风林,李娟,王婧,等.食物不耐受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7):505-507.

[6] 梁美嫦,彭杨.儿童食物过敏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100-101.

[7] Zaprudnov AM,Grigor'ev KI,Kharitonova LA,et al.Modern aspects of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in children[J].Eksperimental'nai a i klinicheskai a gastro nterologiia = Experimental &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2013(4):99-100.

[8] 朱秀琴,刘曌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3):80-81.

[9] 陈雪珍,李红.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8(4):906-9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55

广东 511358 广东省增城市永宁街宁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钟志远)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丁蓉芳)

猜你喜欢

饮食结构过敏原过敏
过敏8问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贫血儿童家庭饮食结构及不良饮食习惯调查分析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调整饮食结构,促进心理健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居民的饮食结构与营养分析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