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分析

2015-07-31舒宏春

当代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病患者

舒宏春

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分析

舒宏春

目的 分析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患者行美沙拉嗪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对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明显,不良发生少,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应用。

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炎症性肠病;益生菌;作用

炎症性肠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2种形式,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病因多等特点[1]。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中25%~80%伴有营养不良症状[2],而治疗(药物或手术)及病情加重又会进一步加剧营养不良,反过来影响治疗及预后[3]。因此,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行常规药物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后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抽签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40),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62岁,平均(33.5±6.8)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3.2±0.5)年;实验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平均(34.2±6.6)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3.5±0.8)年。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信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美沙拉嗪治疗,美沙拉嗪(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19980148)3次/d,口服1 g/次,连续治疗8周。

实验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营养支持疗法:(1)肠内营养疗法。该疗法主要是经口摄食或管饲为患者补充营养素,根据患者病情及要求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肠内营养包括要素膳、组件膳及非要素膳等几种营养素,科学选择[4]。(2)肠外营养疗法。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来说,术前5 d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如口服益生菌胶囊,1 d服用2次,2粒/次,可也采取管饲给药。治疗8周。

治疗期间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全面观察和记录,并给予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显效: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提示黏膜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肠镜检查提示黏膜轻度炎症;无效: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及结肠镜检查结果不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显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27.5%,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5%),其中腹泻1例,腹痛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5例(37.5%),其中腹痛2例,腹泻3例,皮疹2例,恶心2例,纳差6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3,P<0.05)。

3 讨论

营养不良作为炎症性肠病常见症状,其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1)营养摄入量少。炎症性肠病患者进食后易出现腹痛等症状,因此部分患者害怕进食,导致摄入营养不足[5]。(2)丢失多。患者炎症、腹泻等临床症状导致机体内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流失;而患者发病期间因感染、发热等需补充更多的营养。(3)吸收不良。受到肠管病变及消化酶量减少的影响,患者对进食的物质消化不完全,难以充分补充营养。(4)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会对钙吸收功能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患者长期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而且不利于机体生长,特别是儿童[6]。因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础在于营养支持。

营养干预主要包括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内营养,其中胃肠外营养主要是通过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素[7],建议采取管饲方式,不仅可以缓解患者腹泻、腹痛等症状,而且可以减少食物对炎性黏膜的损伤,减少肠道细菌,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无效、不宜手术治疗等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中[8]。胃肠内营养给药方式与胃肠外营养相同,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重度营养不良等患者中比较常见,它可以预防静脉营养疗法过程中出现的肠道粘膜萎缩等症状,维持肠道与体内重要激素的平衡,有利于营养不良症状恢复[9]。本研究除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行美沙拉嗪药物治疗,还给予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57.5%,比对照组高30%;总有效率为95%,比对照组高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比对照组低32.5%。可见,相比于药物治疗,药物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肠内外营养能有效促进炎症性肠病临床症状缓解,治疗效果安全且有效,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1] 农智新.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10(29):91-92.

[2] 孙静,朱维铭.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价值[J].医学与哲学(B),2013,34(4):20-23.

[3] 韦军民.炎症性肠病肠内营养制剂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7):544-546.

[4] 徐平如,周锋.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0,2(4):7-8,10.

[5] 赵程进,李玉明.营养干预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价值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2):136-138.

[6] 孙丽娟,薛森海,闫凤,等.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疗效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5):260-262.

[7] Alastair F,Emma G.Nutri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11,35(5):571-580.

[8] 杨向东,秦宗英.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3):194-197.

[9] 杨中方,白姣姣.炎症性肠病营养评估及营养护理的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2):40-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8.030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舒宏春)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